編輯嚴選
將信仰活進生活裡,雲林土庫

2021/02/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空間是由無數個故事穿插其中而成的。」
—Doreen Massey
因著地方誌的文字編輯工作,有幸透過實地採訪,進一步多認識虎尾和土庫一些。在瀏覽年初到北港朝天宮(被人擠)的照片時,想起藉由踏上土庫實地走訪以及與訪談對象的來回確認,一直到寫出土庫油廠的文章,無形中建立出的土庫地理觀。
土庫的信仰中心是順天宮,許多特色在地老字號小吃,都緊鄰著順天宮而生。在地的特色伴手禮——大餅、紅龜粿,也多少與拜拜文化有關。在聽採訪的錄音檔回放時,位於光明路的油廠的第二代提到,自己家的油廠,時常被當地人化約為「庄仔頭那間」、「後壁路那間」。在透過採訪資料的爬梳時,想著命名的原因,也許可以從土庫的發展,推敲一二。
從地理的角度來看,中山路作為土庫最早開發的市街,又有土庫「龍脈」一名。依著中山路的開發,前後兩條路分別是順天宮的所在中正路,以及油廠所在的光明路。也許正因為如此,座落在中正、中山路的後方,光明路就這樣被稱作了「後壁路」。而整個土庫的信仰中心位在油廠步行大約3分鐘路程之處,這裡被框在最熱鬧的庄仔頭內,當之無愧。
這樣從古早時候流傳到現在的名字從何而來,說法自是眾說紛紜。我想,對於自己而言,找到100%正確的答案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說到底,誰能保證所謂的真相,是真的真相呢?)真正有價值的,是在爬梳的過程中,為了得到最趨近真相的答案,透過資料整理、訪問和查找地圖等各種方法,交叉比對之下,慢慢地用故事和證據,一步步地更靠近土地的過程。
在地人的生活,也有許多浸潤在這樣的信仰文化之中。採訪的時候,對方提到自己小時候好喜歡到廟裡拜拜、求籤。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考高中的時候,到廟裡抽了一支籤,媽祖給了他「八十原來是太公」這支籤詩,讓他放寬心,事情自會水到渠成。後來抽籤抽成了習慣,也發生過不少糗事。像是連擲了一堆笑筊後,他忍不住問了媽祖,「祢是不是覺得我根本沒有事情要問?」這才擲到了聖筊。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與廟宇互動著,信仰自然活進了生活中。
在求神問卜的過程中,剛開始可能有不安、有期待,到像是對話般的與神明相處,當中有敬畏,亦有一種與信仰連結的親密感。將信仰活進生活中, 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再將整個地理觀擴大到整個雲林。提到麻油和花生油,有許多人會自然地聯想到雲林的北港。事實上,盛產花生的元長,古早時期油車間林立的土庫,兩者共同框出來的這個區域,亦是麻油和花生油大出的所在。而鎂光燈全打在了北港上面,也與朝天宮的香火鼎盛,脫不了關係。
這個小小的採訪後記,想趁著記憶還新鮮的時候落地成文字。空間的魅力若有了故事的加持,就像是把眼前這個蒙上灰塵許久的古董茶壺重新擦拭一樣,擦亮之後,自然熠熠生輝。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專題《安妮的田野攝影日誌》,我將不定期發佈新的文章。也可以幫我點擊下方的綠色按鈕,給予創作者一些支持,讓我有更多的動力把日常的觀察落地成文字,跟更多的人分享喔,謝謝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5會員
32內容數
2017年,因著NGO計畫來到雲林,任教於一所田間小學。設計土地課程的過程跌跌撞撞,才發現許多土地的事情,跟著相機Zoom in 走進去,才能夠讓眼前所見,在心底產生漣漪。在專題中,我期待用底片的色溫、異鄉人的思考,跟著妳/你一同走進鄉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