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奶奶的神奇菜園,高雄鳥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賈伯斯在他著名的史丹佛大學畢業致詞說:「你看著前方,不可能預見那些點會如何串連;你只有在回顧時,才能串連那些點。所以,你必須相信每一個點,遲早會和你的未來形成關聯。你必須相信──相信直覺、天命、人生、因果輪迴,相信什麼都行。這個方法從未讓我失望,也造就我人生中所有的與眾不同。」
——Reed Hastings、Erin Meyer《零規則》

時常被問到,一個二十好幾的城市孩子,怎麼就對了解土地有股執拗在呢?

說起對土地的認同,好像不是從那些硬梆梆的縣市界線來的。

大學離開家以前對家的記憶,好像都是自己安安定定地在各個地方讀書和補習的樣子。家人上班忙,倘若我說要去找朋友玩,得自己搭公車去。搭一趟車要走十分鐘到公車站,運氣好的話公車很快到,運氣不好可能要等上三、四十分鐘;跳上車後,再搭四十分鐘的車到市區,再像提早打烊的灰姑娘一樣,趕十點前的末班車搖搖晃晃地回家。

每當要上市區找朋友時,都得經過的小路。

每當要上市區找朋友時,都得經過的小路。

出一趟門得這樣大費周章啊,於是自己的青春,就這樣被軟禁在家和學校了。一直到大學離開家裡讀書,便開始在台灣各處插起旗子,標誌生活過的痕跡。

奶奶說,「新竹風,基隆雨」。後來在新竹念研究所時在外租屋,仲介說著在老蔣時代,因為新竹風大、溼冷,不宜人居,所以才把科學園區弄在這裡,想讓這裡多點生氣。不論是否可以考究,這都最好地詮釋了研究所兩年,自己的鄉愁何來。

正好在這個鄉愁泛濫的時候,在南邊生活的奶奶和她的小菜園相遇了。更新奶奶和菜園的故事,成了自己研究所閒暇之餘的重點樂趣。這片菜園是從鄰居那口耳相傳來的,不知道是誰的地、沒有人驅趕,於是許多人家的爺爺奶奶午後的聚會,便一路從社區一條條巷子搬來了這裡,而奶奶也是其中的一個。

奶奶的神奇菜園。每次都說沒什麼在顧,卻大把大把的摘著吃不完的菜回家。

奶奶的神奇菜園。每次都說沒什麼在顧,卻大把大把的摘著吃不完的菜回家。

奶奶到田裡忙碌了一陣子後,家裡開始有大把大把吃不完的菜。「我也不知道要怎麼種,反正種下去,水澆一澆,它們就一直發,結果現在都快吃不完了。」看著滿桌自己種的菜變化而成的各種料理,她笑著說道。

「啊玉米還有繼續在發嗎?」我邊夾菜,邊問她。「上次那批都吃完了啦,我種了新的下去,但是夏天種的應該就沒那麼好吃了。菜都要看季節種的,像之前種的茼蒿,現在夏天到了都改種別的了。」

媽媽在旁邊幫我列舉最近菜園的作物:茄子、九層塔、青蔥、青椒、玉米、番茄,還有一些葉菜類的作物。「好厲害!但是都是誰教妳這些的啊——什麼時候要種什麼,而且妳都不會忘記耶。」

奶奶一邊夾菜一邊指著後面說,「日誌(日曆)啊,我都看日誌。它上面會寫,反正我就試試看,種得起來,也蠻好吃的。」說完之後,她得意地望向我,「這樣有厲害嗎?」

從那時候開始,她臉上的那一抹笑容就被我記在心裡了。

奶奶與神奇菜園顯影於過期電影底片之上。

奶奶與神奇菜園顯影於過期電影底片之上。

再往後一段時日,氣候變遷之下的溽暑更顯難熬,慢慢有了年紀的奶奶再也無法在熱辣辣的天氣底下穿梭在田中了,於是小小的菜園也無疾而終。

慢慢地,那些人家的爺爺奶奶又一個個地從菜園搬回了巷子裡,而那片菜園裡的故事,也慢慢在巷弄中消失。

〈土地〉,2018年創作的拼貼與轉印作品。將奶奶在鳥松菜園裡的一隅與大埤農田的景象拼在一起,發現一切看似無關的點都慢慢有了連結。

〈土地〉,2018年創作的拼貼與轉印作品。將奶奶在鳥松菜園裡的一隅與大埤農田的景象拼在一起,發現一切看似無關的點都慢慢有了連結。

來到大埤,因著稻米課程的關係,到學校附近的秧苗場談課程的合作,「希望從育苗的階段就可以參與,到最後他們插的秧,就是同一批秧苗,我想這樣對孩子而言,會是蠻印象深刻的體驗。」農友家長聽了我的需求,走到日曆旁邊,手指頭拿出來數日子之後,回頭說道,「老師,那你們就這天過來看育苗。十四天之後秧苗長得差不多了,你們再來插秧。」

家長看日曆的那個畫面好像重曝一般的出現在眼前,彷彿看見那時候奶奶看著日曆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種植故事的樣子。才發現,原來菜園消失了,故事和畫面卻留下來了,隱隱地成為一個根,帶著我不斷地往更大的田野走去。

菜園消失後沒多久,我們搬到了更市區一點的地方,從透天厝搬進了高樓大廈。搬了家之後,磕磕碰碰少不了。要讓奶奶從住了一輩子的市郊搬進水泥叢林裡,真的不是遷個戶口、改個身分證的住址這麼簡單的事情。

raw-image

正當一家老小都在適應市區的新生活時,這次,換爸爸、媽媽在新家後方的快樂農場登記了一小片田地。

才發現原來菜園的故事不只留在我心裡。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繼續寫著菜園故事的下一個篇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專題《安妮的田野攝影日誌》,我將不定期發佈新的文章。也歡迎拍打(綠色按鈕)餵食(愛心),給予創作者一些支持,讓我有更多的動力把日常的觀察落地成文字,跟更多的人分享喔,謝謝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ie Chou的沙龍
76會員
36內容數
2017年,因著NGO計畫來到雲林,任教於一所田間小學。設計土地課程的過程跌跌撞撞,才發現許多土地的事情,跟著相機Zoom in 走進去,才能夠讓眼前所見,在心底產生漣漪。在專題中,我期待用底片的色溫、異鄉人的思考,跟著妳/你一同走進鄉村。
Annie Ch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22
我喜歡用一期一會來形容梅酒,因為梅子產季實在太短,梅酒香氣和韻味卻能夠拉得長長的,也因此,每年的清明節於我而言,是用梅子標記的,清明前後,剛好可以開盅品嚐前一年釀的梅酒,沉醉在梅酒香氣中,也準備把今年的味道和記憶一起封進今年的罐子裡。
Thumbnail
2023/04/22
我喜歡用一期一會來形容梅酒,因為梅子產季實在太短,梅酒香氣和韻味卻能夠拉得長長的,也因此,每年的清明節於我而言,是用梅子標記的,清明前後,剛好可以開盅品嚐前一年釀的梅酒,沉醉在梅酒香氣中,也準備把今年的味道和記憶一起封進今年的罐子裡。
Thumbnail
2022/09/24
最近正好收看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藉著濃縮在一集幾十分鐘內的影像,還原了北漂女子在城市裡成長與掙扎的那些心理變化。雖然來到台北的心路歷程跟林怡珊不完全一樣——在來到以前並不帶著什麼嚮往,但是迷路的過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Thumbnail
2022/09/24
最近正好收看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藉著濃縮在一集幾十分鐘內的影像,還原了北漂女子在城市裡成長與掙扎的那些心理變化。雖然來到台北的心路歷程跟林怡珊不完全一樣——在來到以前並不帶著什麼嚮往,但是迷路的過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Thumbnail
2022/09/20
一路向南的公路上,跟旅伴聊起東石,提起記憶中那股濃烈的味道——有海有汗,有鹹有苦的氣味。鹽腥,這個聞過便難以忘懷的氣味有個名字,用來形容這種海水鹽味中,因為海鮮而帶點腥味的味道。於是命名的儀式感,成為初踏入這個地方最鮮明的印象。
Thumbnail
2022/09/20
一路向南的公路上,跟旅伴聊起東石,提起記憶中那股濃烈的味道——有海有汗,有鹹有苦的氣味。鹽腥,這個聞過便難以忘懷的氣味有個名字,用來形容這種海水鹽味中,因為海鮮而帶點腥味的味道。於是命名的儀式感,成為初踏入這個地方最鮮明的印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二十天的探親旅途-時光交錯
Thumbnail
二十天的探親旅途-時光交錯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幾天去買午餐,隔著櫃檯指自己想吃的菜,阿姨幫忙夾菜。 「你一定以為這個是地瓜葉對不對?」我指著一個菜,阿姨突然像是發現新大陸般的。 我搖搖頭,「這是杏菜。」 阿姨有些驚喜:「你不是沒在煮,竟然還知道這個菜。」 「其實大多數家常蔬菜我都知道。」 阿姨不知道的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在廚房拿鍋鏟。那時候原本
Thumbnail
2021年没有繪畫底子的我以童年時期住在高雄建國三路的回憶,畫了「快樂生活卡」共40張。 小時候的記憶在一張又一張的繪畫過程中,又鮮明了起來。那時全家剛從嘉義搬來高雄,經濟條件很差,只是,小孩子那裡懂得這些,只要有得玩,就開心得不得了。當時,租來的屋子有個好大的庭院,我們姐弟三人與附近的小孩就經常在
Thumbnail
2021年没有繪畫底子的我以童年時期住在高雄建國三路的回憶,畫了「快樂生活卡」共40張。 小時候的記憶在一張又一張的繪畫過程中,又鮮明了起來。那時全家剛從嘉義搬來高雄,經濟條件很差,只是,小孩子那裡懂得這些,只要有得玩,就開心得不得了。當時,租來的屋子有個好大的庭院,我們姐弟三人與附近的小孩就經常在
Thumbnail
揀菜,台語叫做「kíng-tshài」。好像老一輩的婦女都要會這一招,或許,那已經是一種證明了:一種經歷時光滄桑,還能坐在凳子前喘息的證明。
Thumbnail
揀菜,台語叫做「kíng-tshài」。好像老一輩的婦女都要會這一招,或許,那已經是一種證明了:一種經歷時光滄桑,還能坐在凳子前喘息的證明。
Thumbnail
總說自己任教的學校位處不山不市的地方,其實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大概也是不市不郊的,尷尬地夾在中間。以前總會學表哥說話,所以有好一陣子,都會學她們一起喚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奶奶做「我鳥松的奶奶」。後來到新竹求學,鄉愁泛濫之際,在南邊生活的奶奶和她的小菜園相遇了。更新奶奶和菜園的故事,成了當時的重點樂趣。
Thumbnail
總說自己任教的學校位處不山不市的地方,其實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大概也是不市不郊的,尷尬地夾在中間。以前總會學表哥說話,所以有好一陣子,都會學她們一起喚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奶奶做「我鳥松的奶奶」。後來到新竹求學,鄉愁泛濫之際,在南邊生活的奶奶和她的小菜園相遇了。更新奶奶和菜園的故事,成了當時的重點樂趣。
Thumbnail
從小鎮移動到鄉村上班的途中,總會有一些新奇的發現。 一期稻作將至,學校的土地課程也即將啟動。在沒有課的日子裡,我騎著車晃悠在田野小徑,希望能從一片片的田地中,搜集一些自己對於土地的好奇。不論是知識的吸收者、轉譯者,抑或知識的提供者,保有對於事物的好奇心,都是能夠拉近彼此距離最自然的方式。
Thumbnail
從小鎮移動到鄉村上班的途中,總會有一些新奇的發現。 一期稻作將至,學校的土地課程也即將啟動。在沒有課的日子裡,我騎著車晃悠在田野小徑,希望能從一片片的田地中,搜集一些自己對於土地的好奇。不論是知識的吸收者、轉譯者,抑或知識的提供者,保有對於事物的好奇心,都是能夠拉近彼此距離最自然的方式。
Thumbnail
每每把頭靠近香草的枝葉之間,可以嗅到生命的新鮮氣息,那是一件能讓人感到無比快樂的事。但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適者生存這樣的演化,也曾在這個三角形區域裡上演了一段時間,包括溫度的差異、栽種環境的不同、還有水質、陽光的方向等等的考驗,真正的喜悅是來自於他們經歷重重難關之後的成長。。。
Thumbnail
每每把頭靠近香草的枝葉之間,可以嗅到生命的新鮮氣息,那是一件能讓人感到無比快樂的事。但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適者生存這樣的演化,也曾在這個三角形區域裡上演了一段時間,包括溫度的差異、栽種環境的不同、還有水質、陽光的方向等等的考驗,真正的喜悅是來自於他們經歷重重難關之後的成長。。。
Thumbnail
奶奶的急性子配上爺爺的溫吞,童年的回憶就是看著奶奶對爺爺兇這個兇那個,而爺爺總是不吭聲地笑著好像在說:『你繼續罵吧,我沒有在聽。』不像奶奶包辦山珍海味,爺爺在餐桌上的貢獻就是荷包蛋。飯前總會聽到奶奶從廚房傳來的聲音:『小明~煎荷包蛋~』好像在說:『This is your show time』
Thumbnail
奶奶的急性子配上爺爺的溫吞,童年的回憶就是看著奶奶對爺爺兇這個兇那個,而爺爺總是不吭聲地笑著好像在說:『你繼續罵吧,我沒有在聽。』不像奶奶包辦山珍海味,爺爺在餐桌上的貢獻就是荷包蛋。飯前總會聽到奶奶從廚房傳來的聲音:『小明~煎荷包蛋~』好像在說:『This is your show time』
Thumbnail
我多麼希望那個小花園還存在... 小時候,祖父母住在韶關火車站附近的一座小山丘。山腳是鐵路,附近有一片小樹林。他們兩老,住在山的中間。由山腳行上去,會經過祖父年青時任教的小學,祖父曾經是一名校長。
Thumbnail
我多麼希望那個小花園還存在... 小時候,祖父母住在韶關火車站附近的一座小山丘。山腳是鐵路,附近有一片小樹林。他們兩老,住在山的中間。由山腳行上去,會經過祖父年青時任教的小學,祖父曾經是一名校長。
Thumbnail
年少的母親曾想過要在辦公室裡上班,然一念之間,道路已然不同,也許現在的老母親已經忘了少女時期的夢想,我卻相信,她曾經想望過亮閃閃的未來,只是現實掩蓋住光芒,兒女的未來取代了夢想,曾有的青春,恍如隔世。
Thumbnail
年少的母親曾想過要在辦公室裡上班,然一念之間,道路已然不同,也許現在的老母親已經忘了少女時期的夢想,我卻相信,她曾經想望過亮閃閃的未來,只是現實掩蓋住光芒,兒女的未來取代了夢想,曾有的青春,恍如隔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