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海洋帶來美酒香:琉球泡盛的暹羅基因 (一) - 坎坷的琉球王國外交文書集《歷代寶案》

    最近發現了一批神秘的文件,同時跟我曾經當交換學生一年的日本沖繩,以及學料理一年的泰國有關,甚至跟我的大學母校有神奇的緣分!大概冥冥中自有天意,決定記錄下來以資紀念。
    在進入琉球蒸餾酒「泡盛」「清而烈」的美酒世界前,先來談談一份歷經波折的琉球王國外交文件《歷代寶案》。
    琉球現稱沖繩,現在為日本領土的一部分,但在歷史上曾經是獨立的國家。山南、中山與山北三個政權分別統治部分領土,並分別向中國朝貢,最後由勢力最大的中山國於1429年統一全境,進入尚氏中山王朝時代,歷經450年後,在1879年被日本兼併,由琉球改稱沖繩。
    琉球王國自然資源並不豐富,為了生存而積極參與中國明清兩代的朝貢貿易,同時也與當時的南洋各國往來密切。
    琉球王國會將與這些國家往來的外交文件抄寫成兩份謄本,一份存放在琉球王國的中心首里城,另一份則放在久米村的天妃宮(媽祖廟),抄本全由漢語寫成。
    為什麼琉球會有媽祖廟?
    琉球向中國朝貢的次數非常頻繁,為了取得中國賞賜的貨品,積極的找各種理由前往朝貢,15世紀中期平均一年進貢2.2次,被中國下令兩年一貢。
    為了籌備各種朝貢事宜,需要大量懂得中國禮制與語言的人才,1392年中山王察度在朝貢時向皇帝請求賜予專業人才到琉球協助,明太祖因此賜了閩中舟工三十六姓到琉球。
    「閩人三十六姓」到達琉球後,居住在那霸附近的久米村,時常出任琉球王國的外交使節、進貢使團的重要成員,或是擔任翻譯等等,在外交上負有重要使命,也是這些閩人將媽祖信仰帶入琉球。
    《歷代寶案》的初始編輯,是琉球王國的官員擔心這些珍貴的外交文件散失,因此委請久米村的閩人後代抄寫編輯的。
    存放在首里城的《歷代寶案》謄本在日本合併琉球時遭到沒收,移至東京後在關東大地震時全數焚毀;天妃宮的謄本則一直存於久米村,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希望將先人歷史永久流傳,不致因琉球王國解體而散失,在日本明治政府統治下只能密藏,因此保存狀況並不佳,最後輾轉在1923年移至沖繩圖書館保存,然而該謄本卻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的沖繩陸上戰中遺失。
    幸運的是,天妃宮的謄本留下了許多抄本和影本,我們得以見到當時海上貿易的繁盛情景。
    《歷代寶案》最詳細的抄本保存在哪裡?
    台灣的臺北帝國大學,正是國立台灣大學的前身。
    1935年,台北帝國大學的副教授小葉田淳為了撰寫論文來到沖繩收集資料,他除了引用《歷代寶案》之外,還委託久場正盛抄寫並整理圖書館中失散又欠缺保管的《歷代寶案》。1940年,久場正盛花費五年時間抄寫整理共249冊完工,並交由小葉田教授帶回台北帝大。
    這是目前台灣大學圖書館的特殊館藏,也是《歷代寶案》中保存的最完整的抄本。 2014年,台大出版中心將《歷代寶案》全文數位化,並重新以紙本復刻出版。
    國立台灣大學印行的《歷代寶案》第二冊封面
    國立台灣大學印行的《歷代寶案》第二冊封面
    存放在台北市立圖書館中的《歷代寶案》
    全文以漢文寫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monkeyuy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