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本發表於2022年9月。當時的背景是美國剛通過台灣政策法。在今年2023年的4月底,中國大陸將世界地圖中的沖繩島改成琉球群島,證實筆者當初內文提到的,日本真正擔憂不是台灣,而是沖繩島(沖繩列島,即舊的琉球群島)這一觀點。而中國駐日大使剛好也於日前說,日本關於「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樣的論述會讓日本陷於危險。於是將這篇文章略作新增補充。
台灣政策法在2022年9月14日於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17比5,懸殊的票數通過。雖然內容較之前公布的版本,修正了一些白宮有疑慮,可能涉及主權爭議的法條。看似力道沒有之前先,但很重要的一個觀點是:『交情壞的話,要的是面子;交情好的話,要的是裡子』。那些被修正的可能涉及主權爭議的部份,更像是表面的面子問題,例如改成台灣代表處等等。而這100多頁的法案內容則是全面的加強台美關係,特別是無償的軍費貸款。
美國對台灣越來越友善的背後,除了台灣越來越重要之外,當然背後也是劍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不過多討論美國近幾年對台一系列的法案內容,太過嚴肅。我們來聊個比較輕鬆的歷史故事,然後從中了解一些牽涉到「地緣政治」的問題。
中國大陸官方,在前幾天的2023年4月底將世界地圖中的沖繩島改成琉球群島。
可能即使是不怎麼懂歷史或是地理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沖繩群島,以前的名字是琉球,甚至知道曾經是個獨立的國家。在1879年,日本完全併吞琉球,琉球王室流放至日本東京,同年才改名為沖繩縣。所以沖繩這一地名,可以說是日本要讓琉球與中國完全斷絕關係而新設。
琉球有發展自己的地方宗教,琉球神道。曾有自己發行的貨幣,也有自己的語言。琉球語,雖和日本語屬同一語系,但發音大不相同。
西元1429年琉球統一後開始建國。外交上使用的正式國號為「琉球國」。在明朝時期碑文中,該國多使用「大琉球國」的稱號來作為自稱;至清朝則多自稱「琉球國」。
照片為去沖繩旅遊時拍攝,由於當時宮城因2019年失火正在修復,就以碑代替。首里城為琉球國都城。
現在的日本學者將該國稱為『琉球王國』,但實際上,至琉球被日本吞併之前,該國從未採用過「琉球王國」這個稱呼。自1872年後,一些日本學者才開始稱呼其為「琉球王國」,目的是為了割裂該國與明清之間的藩屬關係,更準確的說是和中國的連結。
也就是先讓他獨立,再進行併吞,就不算是侵略某大國的領土或屬地、屬國,避免兩大國直接性的衝突。這方法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另外因為隋唐時代的文獻中就有提到「流求國」,指的是位於中原大陸東南方的島國。「琉球」這一國名也是源自於此。
但現在的歷史考證,對於流求國究竟是指沖繩列島,還是其實是台灣島,現在仍有爭論。因為台灣島過去也曾經有建立過原住民政權的紀錄,最熟知的就是大肚王國。還可能其實是包含沖繩列島和台灣島等東邊近海的所有海島,都有學者討論。
元朝時代則將台灣與沖繩列島合稱琉球或嵧球、琉求。到了明朝改稱沖繩列島為大琉球,台灣為小琉球。
關於台灣最早哪時候跟古中國有政治聯繫,目前學者有不同解讀。但清康熙23年(1684年)以後被納入大清帝國版圖是無爭議的。這裡的台灣,指台灣本島,因為澎湖群島最早在元朝就被納入。
這裡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元朝是第一個開始統治澎湖群島的中國大陸政權。不過元朝算中國政權嗎?這也有爭議,畢竟是蒙古族,未免太多政治性爭議,所以筆者以下都稱為中原政權。
澎湖寨巡檢司,或稱澎湖巡檢司,設置於澎湖群島,跨元、明、清三代,隸屬福建同安縣。不過明朝時曾經一度被荷蘭佔領,後來又被明朝擊退。
所以澎湖正式受到中原政權治理早於臺灣403年。
據說,元朝時的澎湖巡檢司,也管轄了部分台灣本島,有納稅記錄。但是不是真的有這回事,現在也還有爭議。
真正可考的,最早在台灣本島的中原政權跟人民納稅記錄,就是我們熟知的明鄭。鄭成功後代,在明朝確定滅亡後,在台灣其實有建立過一個叫東寧國的政權。
回到琉球群島本身的故事。和很多地區和國家一樣,琉球早期的歷史更像是神話傳說。較為可信的歷史要到13世紀之後的紀錄。
在建國前不久的14世紀,琉球在本島上分為北中南三個王國。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人向琉球三國發佈詔諭。三國後來陸續都向明朝朝貢,成為明朝的藩屬國。當時群島內除了三王國還有諸多島國,又分別向三王國朝貢。為獲得打造大型船隻的技術,以避免使者船隻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於造船航海的技術者。史稱閩人三十六姓。這些人對於琉球各方面的幫助極大,不只在造船技術。幾十年後的1429年,其中一個王國統一了本島以及周圍較近的小島,建國為『琉球國』。
藉由這些閩人的幫助,大約1400年至1550年期間,琉球國進入黃金時代,商業高度發達,與福建、台灣、朝鮮、東南亞和日本本土進行貿易。
所以就已經確定的史實,琉球群島內是有一批漢族,也就是華人的後代。
從各種確定的文獻來看,琉球群島與中原政權建立關係,甚至比台灣本島更早。這個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當然筆者不是說更早建立關係,現在就一定具有主權地位。越南在更早之前,甚至還是中原政權的領土之一。但是現在當然不可能去向越南提主權歸屬。
15世紀至16世紀,大量倭寇海盜騷擾琉球群島。琉球國蒙受巨大損失,海上貿易受到阻礙。琉球國走向衰亡。
由於倭寇的原因導致日本和明朝的關係惡化,於是日本只能透過南方的薩摩與琉球貿易取得資源。而16世紀正值日本戰國時代,琉球也因此被日本盯上,成為後來戰國時代結束後,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
日本戰國時代結束,豐臣秀吉政權不只覬覦琉球,甚至包含了「明朝」。秀吉當時決定先併吞朝鮮,再入侵明朝,但是在攻打「朝鮮」時被明朝打敗,後來才轉為佔領琉球。
1609年,薩摩藩直接入侵琉球國。起初是被迫進貢,不久之後琉球國就徹底淪為薩摩藩的傀儡政權。甚至後來向清朝朝貢貿易,也會被薩摩藩剝削一次。這是日本幕府宣布鎖國後,唯一能以此變相方式獲得國際貿易收入的私藩。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是日本的領土,結束了其與日本的朝貢關係,設置琉球藩,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地方領主),正式侵占琉球。
就是這個1872年,如開頭提到的,日本開始統一稱過去的琉球國為「琉球王國」。之後陸續幾年,將琉球逐漸與中原的帝國(當時是清朝)畫清界線。
直到1879年,琉球藩被廢除,編入鹿兒島縣。琉球王室被流放至東京。琉球國到這一年徹底滅亡。同年,日本也將琉球群島,改名為沖繩縣至今。
從1872到1879年這幾年,琉球官員也曾秘密前往中國,請求清朝出面交涉琉球問題。但清朝此時也內憂外患不斷,實際上也只能不斷透過談判爭取,中間多有波折,甚至曾有轉機出現。但日本也藉由「牡丹社事件」,聲稱取得了「正當性」。
回顧一下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本認為台灣人(原住民)欺負「日本的」琉球人,藉此出兵台灣。中國當時處於晚清,自身也是多災多難。清朝後來與日本1874年簽訂《北京專約》,承認了日本的出兵是「保民義舉」,這給予了日本吞併琉球的口實。不過清朝認為這個民,是1873年日本漂流到台灣的小田縣(即今岡山縣)民,不包括1871年「被出草」的琉球宮古島漂民。
過去的原住民有出草的習俗,這相信現在在台灣的朋友都知道。不只是漂流到台灣的日本人,曾經還有遠道而來的美國人,也就是『羅妹號事件』。公視曾經拍過一部戲劇《斯卡羅》就是講這次事件及其後續的故事。羅妹號事件發生得更早,也是後來為何日本敢在1874年派兵來台的原因,因為發現清朝對於台灣東部的管轄不積極。
我們客觀來說,用常識判斷,清朝當時的說法當然才是正確的。怎麼會沒事去說自己的屬國「琉球國」的人民是日本「民」。畢竟當時清朝又還沒跟日本打,非敗戰條約。
一直要到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無力再向日本提出琉球一案,日本併吞琉球遂成定局,琉球人復國之願也就此熄滅。
從歷史就可以看出,台灣和琉球群島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地理位置相近,境內都有福建移民開枝散葉,甚至「可能」曾經是同一個國家,再來是都曾遭到日本侵略和統治。就連國民老婆「新垣結衣」的姓氏「新垣」,可能就是當時「林」姓福建人的後代。
日本現在對於台灣面對中共壓迫的關心日益加深,除了兩國友好,以及台灣海峽是日本海運的要道之外,還有個鮮少人談到的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沖繩。
如果台灣被中國以歷史不可分割的領土為由併吞成功,下一個肯定就是沖繩了。現在仍有不少琉球人至今不承認日本對琉球的統治,發動所謂的琉球獨立運動又稱沖繩獨立運動或者琉球復國運動。雖然多數人認為沒有急迫性,所以反應一直平平,甚至很冷。但實際上,一直有為數不少的人,認為自己是沖繩人,而非日本人。這些人的存在,再加上一些歷史遺留而未確切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指二戰後的琉球群島處置),就是可供操作的籌碼。
2005年,琉球大學華裔副教授林泉忠對18歲以上沖繩人進行了電話調查。問卷對象為「全沖繩人」,而非「琉球族人」(指琉球原住民),他收集了1029份有效回答,其中40.6%的人認為自己是沖繩人,21%認為自己是日本人,36%認為自己既是日本人也是沖繩人。如果非要立刻決定,24.9%的人表示支持沖繩獨立,58.7%的人表示反對沖繩獨立。
2007年,同一系列的調查訪問超過1000名當地人,41.6%受訪者認為自己是沖繩人、25.5%認為自己是日本人、29.7%認為自己既是沖繩人亦是日本人。20.6%的人認為沖繩應該獨立,64.7%認為不應該獨立。
雖然支持獨立的只有20%左右,但依然是不小的比例。也就是4-5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支持獨立,而且有4成以上的人認為自己是沖繩人。這些沖繩人把日本人稱為「大和人」(ヤマトゥンチュ)或「內地人」(ナイチャー),不認為是同一民族。
也許你認為這份報告是華裔做的,可能故意偏頗,但日本電視台也做過一些全國性的調查。其中一些和國家意識相關的問題中,例如,你對於現在的日本滿意嗎?對於天皇的滿意度等等,沖繩都是全國最低。甚至比倒數第二的地區都低很多。
自從張忠謀說了關於地緣政治一詞,相信很多人也聽過。所謂的地緣政治,就是研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如何形塑政治與國際關係。而這地域形式就會影響到大國的對外戰略。
而沖繩列島對於中國的自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亞於台灣,是中國如果想發展成海權國家,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共對於沖繩列島肯定也有想法,從把沖繩島改成琉球群島,就肯定是有目的性的政治手段。這也是日本會對於台灣越來越關心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台灣有事,確實也就是日本有事。
再回到原本標題說的的話題,如果有4成以上的沖繩人都不認為自己是日本人,那麼台灣人要如何看待自己呢?
最後說個鮮少人知的歷史故事,因為以前的歷史課本不會有這一段。現在很多講歷史的創作者也不敢講這一段。因為對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政治不正確」。沒人會說這種兩邊都不討好的歷史。
同盟國曾經在二戰後期,有個國際問題討論會自1941年10月29日首次開會至戰後的1947年隨著國防最高委員會的裁撤而結束為止。主要是討論共召開58次會議,其中有六次會議將「琉球問題」排入議程。
美日於1941年12月因日本偷襲珍珠灣而開戰後,國際問題討論會於1942年1月29日召開第五次會議,在此次會議上,首次將戰後琉球如何處置納入議題,且成為當天討論的熱點。
當時蔣介石政權(或稱作國民政府)內部其實對於是否收回琉球有許多爭論,反對的意見有:包含中國缺乏海軍,即使收回琉球,管理也不容易、琉球群島內的中國人很少、中國政權未曾統治過琉球等等。但國內的主流意見,包含蔣介石本人都是希望收回琉球,有所謂的蔣介石日記或會議記錄提到相關的內容。
琉球情況很特別,他和鄰近的朝鮮(韓國)不同之處,雖然都曾經是獨立的國家,但國力很弱,被認為戰後很難獨立復國。而且更早就被日本完全併吞(1879),甚至早在1609年的日本勢力就已經進入該國。而日本是1894年甲午戰爭後才算是開始侵華,朝鮮更是1910年才被日本完全併吞。
由於國民政府(蔣介石政權)擔心英美反對將琉球與東北、台灣等地並列為回歸中國的名單,所以琉球是單獨說明。提出琉球應歸華,或將琉球劃入國際管理(以後讓其獨立復國或歸屬給中國的可能),或是將琉球劃為非武裝區域(也就是假設還給日本),這三種方案。
現在有各種史料,關於為何蔣介石最後沒有要求將琉球納入「歸華領土」,這些史料很難判斷孰真孰假。甚至有蔣介石二拒琉球的史料出現,指盟國曾建議將琉球納入,但蔣介石兩次拒絕。這是曾經由國民黨外交部對外公布的資料,也被共產黨採用拿來嘲諷。
真相為何很難判斷,但如果當時蔣介石能更強烈主張跟要求「琉球」應歸還中國,就像台灣一樣。或許,現在是個更有趣的情況。也許隋唐時代記錄的『流求國』,也就是北達琉球群島,南到台灣島的政權,和以色列一樣,相隔千年又復國了。雖然筆者認為在過去航海技術未發達的時代,能建立幅度這麼大的跨海政權。但放在今日的情況來看,也是很有趣的歷史閒談。
==================
聯絡信箱:fireloam@hotmail.com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