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老教授】|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女孩在龐畢度中心的某面牆上看到了十幾個法文單詞,她只記下了「花、香水、狗、女人」,一看便知道這指的是巴黎。旁邊一位自稱為索邦大學的藝術史教授問女孩:「妳看出這是在說什麼嗎?」她回答:「巴黎!」


raw-image


那天,她在巴黎,卻沒有男孩。

女孩總是一個人瀏覽巴黎的博物館,不是因為特別喜愛藝術,而是到了巴黎也沒有其他目的,她倒喜歡在各個景點觀察人物——觀光客們積極地拿著相機拍攝展覽品,他們明白藝術嗎?在羅浮宮內有許多對著雕像練習素描的學生,或許也不能說他們是「學生」,那些人的年齡落差極大。還有些跟著老師做校外教學的學生,全世界的學生都是一個樣,即使感到興趣也要假裝不耐煩。


女孩先是停在一幅她看不懂的畫像前許久,閱讀解說後,她在筆記本上寫下「archaeologist」同時也有一位老先生正在關注此作品,老先生開口:「archaeologist是什麼意思?」

女孩回答:「就是archéologue,其實這兩個字很像」她不明白為何老先先會問這個字,或許只是在找話題聊天。

老先生自我介紹說自己是索邦大學的藝術史教授,不過他的英文不太好,女孩的法文也不好,大概只能聽懂七成左右的意思。教授邀請女孩一起參觀龐畢度中心,他有一種博物館的通行證,可以參觀龐畢度頂樓的特展而女孩的票只能參觀常設的區域。


教授似乎是這裡的常客,或者因為他的確是索邦大學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向票口處的女人秀出自己的卡片,並示意對方女孩是他的同夥,於是女孩就得到了免費參觀的機會。那是一位美國畫家的畫展,是1960年代時期的創作,題材大多是加州的奢華生活。

女孩已不記得細節,她心裡想著:「參觀結束後要如何有禮貌的和教授告別?」畢竟拿了人家的一點好處,有些無法輕易脫身的預感,儘管只是一點點方便都會讓女孩感到不自在,她一向不喜歡這種需要「還人情」的處境。

他們作伴逛了兩個多小時之後,教授果然問了女孩:「如果你不介意,我們去喝一杯,我也能為你介紹巴黎人眼中的巴黎」。那晚,女孩對巴黎有了新的認識,在聖日爾曼區附近的房價都太高,幾乎只剩下一樓的店面還開著,樓上看上去都是暗的,或許在等待來自亞洲或美國的有錢人購買。


教授甚至帶她去看他年輕時居住的公寓外面,在索邦大學附近。只是和男孩無關的,女孩都不會記得。


他們到了咖啡館點了兩杯酒,聊了一下彼此的工作,女孩知道若教授年紀和她相仿,他們之間肯定有什麼,就像無數次她在歐洲被男人搭訕,假使對方年齡和她差不多反而能夠自然地拒絕,但她又不能擺明認為老教授對她有意思,這樣似乎對一個長者沒禮貌。


和教授聊天是因為她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認識不一樣的朋友,聽聽不同身份文化的人看事情的角度。

結束時教授問:「要不要來我家喝酒聊天?」而且他的肢體也越來越靠近。

女孩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威脅,她謹慎地回答:「我很樂意,但我朋友已在我的飯店附近等我了。」說完就作勢要拿手機出來確認。


分別前,教授堅持在她臉上親了一下,還給了她一張名片,說:「五天後我會去比利時出差,在此之前歡迎你來找我!」

女孩慶幸法國當時還沒流行智慧型手機,路人不會隨意要求加入聊天軟體。回到飯店後,她沮喪的把電話摔在床上,有種說不出來的失落感,她甚至無聲的把頭悶在枕頭裡哭了幾分鐘。那是女孩遇到男孩後第一次崩潰大哭,即使老教授沒有對她失禮,她也沒有表現失常,女孩傷心的或許是任何一個人都看出了她的孤單,不然他們何以輕易向她開口邀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3/05/23
莫泊桑寫過一篇短篇提到一個荒謬的諾曼第人,再來我就只能想到安妮艾諾自述的族人,說著方言、不修邊幅、生活不太富裕,盡可能的勞動又經常是酒鬼,我理解中的諾曼人是偏紅頭髮、淺色眼睛,兩頰總是紅紅的,皮膚白皙,特別明顯的雀斑,就像安德烈一樣。
Thumbnail
2023/05/23
莫泊桑寫過一篇短篇提到一個荒謬的諾曼第人,再來我就只能想到安妮艾諾自述的族人,說著方言、不修邊幅、生活不太富裕,盡可能的勞動又經常是酒鬼,我理解中的諾曼人是偏紅頭髮、淺色眼睛,兩頰總是紅紅的,皮膚白皙,特別明顯的雀斑,就像安德烈一樣。
Thumbnail
2023/02/21
靈感來自於我看到阿爾及利亞籍的記者、作家Kamel Daoud提到他在巴黎最先注意到的是年輕情侶在地鐵出口處擁吻的畫面而非任何一座橋或是建築物。
Thumbnail
2023/02/21
靈感來自於我看到阿爾及利亞籍的記者、作家Kamel Daoud提到他在巴黎最先注意到的是年輕情侶在地鐵出口處擁吻的畫面而非任何一座橋或是建築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為了看一眼,那一百年前畫裡的現今.....
Thumbnail
為了看一眼,那一百年前畫裡的現今.....
Thumbnail
四月多時老媽在網路上找到高師大的藝文中心有開課教授油畫,問我要不要去上課。 其因有二…她一直覺得我非科班出身,基本功一點也不紮實,去學畫可以更精進自己,而第二個原因是…去一個團體裡搞不好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女生,看有沒有機會交往(沒錯,我一直被催婚)。 於是我就去了。 這是我第二次走進高師大,第
Thumbnail
四月多時老媽在網路上找到高師大的藝文中心有開課教授油畫,問我要不要去上課。 其因有二…她一直覺得我非科班出身,基本功一點也不紮實,去學畫可以更精進自己,而第二個原因是…去一個團體裡搞不好可以認識志同道合的女生,看有沒有機會交往(沒錯,我一直被催婚)。 於是我就去了。 這是我第二次走進高師大,第
Thumbnail
身為義大利史上第二所大學,帕多瓦大學由一群從波隆納大學出走的教授和學生建立,從1222年起,她在此立足生根,逐漸形塑出獨特的自由風氣。而博宮自1493年起,成為帕多瓦大學主要的核心校址,口字型的建築、掛滿廊道的徽章和紋飾、全世界第一間劇場形式的解剖教室,皆引領遊人遙想彼時的學術氛圍。
Thumbnail
身為義大利史上第二所大學,帕多瓦大學由一群從波隆納大學出走的教授和學生建立,從1222年起,她在此立足生根,逐漸形塑出獨特的自由風氣。而博宮自1493年起,成為帕多瓦大學主要的核心校址,口字型的建築、掛滿廊道的徽章和紋飾、全世界第一間劇場形式的解剖教室,皆引領遊人遙想彼時的學術氛圍。
Thumbnail
唯獨這女孩,是少數我執業中後期還記憶鮮明的人。我甚至清楚記得當時的自己就坐在他對面,一句話都答不上來的那個畫面——
Thumbnail
唯獨這女孩,是少數我執業中後期還記憶鮮明的人。我甚至清楚記得當時的自己就坐在他對面,一句話都答不上來的那個畫面——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Thumbnail
那年夏天,法語課,我啊!發現一邊學習新的第三語跟同時準備出國的托福實在難度太高。 我的法語老師,是位陪同韓裔丈夫到台灣交流針灸學習的巴黎女孩。她的名字叫做Ann(法語發音)。第一堂課,光是把她的名字跟我的法文名字Lise練習好,再加上法文字母發音一個個發準確,不誇張,一個半小時已飛逝而過。
Thumbnail
那年夏天,法語課,我啊!發現一邊學習新的第三語跟同時準備出國的托福實在難度太高。 我的法語老師,是位陪同韓裔丈夫到台灣交流針灸學習的巴黎女孩。她的名字叫做Ann(法語發音)。第一堂課,光是把她的名字跟我的法文名字Lise練習好,再加上法文字母發音一個個發準確,不誇張,一個半小時已飛逝而過。
Thumbnail
對於自己在巴黎總是小心翼翼的過度敏感有些釋懷。第一次來到總是會被羅浮宮、奧賽一些熱門景點震懾到人潮的擁擠;在路上總是會小心翼翼,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變成小偷們的甕中鱉。幾次經驗之後,漸漸開始鼓起勇氣去一些當地人會參觀的博物館。人潮不會過分擁擠,參觀品質非常舒適,也可以看到一些藝術系學生或
Thumbnail
對於自己在巴黎總是小心翼翼的過度敏感有些釋懷。第一次來到總是會被羅浮宮、奧賽一些熱門景點震懾到人潮的擁擠;在路上總是會小心翼翼,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變成小偷們的甕中鱉。幾次經驗之後,漸漸開始鼓起勇氣去一些當地人會參觀的博物館。人潮不會過分擁擠,參觀品質非常舒適,也可以看到一些藝術系學生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