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漢天威-將軍周亞夫】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唐.王維〈觀獵詩〉 細柳營,或作柳營,是後代軍營的代稱。 這個名稱始於漢代將軍周亞夫,屯兵於細柳時,由於治軍嚴謹,連皇帝也一視同仁,讓細柳之營成為了中國軍營的模範表率。 周亞夫是劉邦手下大將:周勃的次子。
周勃一生隨劉邦南征北討,劉邦過世後,他也低調隱忍多年,最終在呂后過世時,奪得了兵權,成為扶漢文帝上位的頭號功臣。 功臣豈有不遭忌?周勃晚年遭罷官還鄉,又被控謀反,雖然逃出生天,但也未能再被文帝重用。 文帝十一年,周勃過世,長子周勝繼承爵位。 這時,周亞夫是河內郡守。 河內郡在洛陽北方,基本上算是個內地爽缺。 文帝十五年,當時出名的女相士許負前往拜訪周亞夫,預言他三年後將會當上侯爵,十一年後能做宰相……當了一年的丞相後,你會被活活餓死。 那這種是事後諸葛備註,也不用想說許負真的算得那麼準。 司馬遷也寫了許負曾經預言薄姬的兒子(漢文帝)會當上天子。 突然被預告將會大富大貴,又只剩不到二十年壽命的周亞夫,當然是不信邪。 就算哥哥周勝突然掛了,爵位也只會由周勝的兒子繼承。 加上河內看似重地,近來北疆雖是戰事頻仍,先打起來也是代國跟河東。 匈奴真的要攻打長安,也沒有河內郡的事。 無功不侯,人盡皆知。 更別提我大漢國泰民安,老百姓都餓不死了,還輪得到一郡之守餓死? 周亞夫也是笑笑。 兩年後,周勝娶了文帝的公主,眼看風光不可一世……結果周勝突然就因為殺人而被逮捕了。 緊接著,周勝的侯國就被廢除了。 漢朝的法律真是超級嚴苛的啦。 總之,周勝的絳侯國被廢,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絳侯國在河東,也就是長安防守北方的前線。 周勃在世的時候,始終是厲兵秣馬,不敢懈怠。 絳侯國廢了一年,漢文帝剛好如夢初醒,殺了前幾年任用的小人,並且決定要恢復絳侯國。 但漢文帝說,與其讓周勝的兒子回來,不如挑選周勃賢明的兒子。 所有的卿大夫一致公推周亞夫。 一切正如許負所說,三年過去,周亞夫真的成為了侯爵。 雖然繼任爵位,但周亞夫仍在河內任職, 這段期間,漢文帝的不正常行為,其實可以指向一個最明顯的方向。 匈奴。 卻說冒頓單于過世後,漢文帝派遣使者再次跟繼任的老上單于和親。 漢朝挑選了一個宦官,名叫中行說。 中行說可不是蘇武,叫他千里跋涉去苦寒之地,實在是一百個不願意。 朝廷強迫他一定要去,他也發了狠撂話:「我去了,你們就等著頭大吧。」 中行說去到匈奴,就不回來了。 再說一次,這個人可不是蘇武。 中行說決定,要成為匈奴的「軍師」。 匈奴多了這一個漢人軍師,原本的和親漢化政策,就漸漸的失去作用。 在中行說的建言下,匈奴開始了解到,漢人送來的東西,對他們而言雖然珍貴,但在中國本土並不是什麼高價產物。 只要回贈一般的禮物便可。 同時,中行說也告訴老上單于,漢朝使者來講的禮節,很多都是騙人的。 完全沒有必要按照漢朝的禮數,反而應該擺出高姿態,來讓漢人畏懼。 年復一年,漢朝的使者碰了一次又一次釘子,忍不住跟中行說吵了起來。 中行說雙手一攤,「談不攏,你們可以不要送禮來啊,我們,自己會搶!」 文帝十四年,匈奴發起十四萬大軍寇邊,漢朝北地守軍猝不及防,被匈奴大敗。 漢文帝劉恆收到消息,連忙徵召諸侯大將大軍北上迎戰。 雙方在塞內交戰一個月後,匈奴就展開了游擊戰術。 漢軍進,匈奴就退。 漢軍退,匈奴就進。 在許負拜訪周亞夫的那個時間點上,北方的戰爭,就是這樣陷入了泥沼之中。 而漢文帝的心情,也跟過去大不相同了。 每天忐忑的等待戰報,一時喜,一時憂。 誰也沒有辦法幫他解決這個天大的難題。 除了寄情於鬼神,劉恆還有什麼選擇呢? 而復立周亞夫為侯,是在文帝後二年。 那一年,匈奴終於放軟了身段,決定再次跟漢朝恢復和親。 但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 兩年後,老上單于過世了。 不管是民主政府,君主專制,還是匈奴的部落封建制。 換個領袖,換個政策,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襲位的軍臣單于,再次決定中斷跟漢朝的同盟,發起了戰爭。 面對突然其來的戰事,漢文帝只好再次徵召各地,選出了六大將軍。 三人北上,在代趙作第一線迎敵。 三人負責保衛長安。 身為周勃之後,在河內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周亞夫,此次雀屏中選,成為長安防線三將軍之一,鎮守長安西面。 要知道,東面跟北面的霸上和棘門,相當於都還有北地三將軍作為前線。 西面的細柳營,如果碰上從河套內側下來,或從西方進攻的蠻族,那可是半點消息都不會有的。 周亞夫更是打醒了十二萬分精神。 就連天子使者持節勞軍,沒有經過周亞夫親自確認下令,誰也不准進細柳軍門一步。 除了細柳營特殊的地位,周亞夫持軍如此慎重,有沒有讓你想起諸呂之亂呢? 沒有人比周勃更親身體驗到,將軍自己驗證符節,有多麼影響成敗。 亞夫,懂! 漢文帝好不容易進入細柳營,卻見將士個個全副武裝,並不跪拜,更是佩服周亞夫的高瞻遠矚。 回來後不但大加稱讚,更在此次匈奴退去後,任命周亞夫為中尉。 這個時候的中尉,就是「國家中心的最高尉官」,負責皇宮禁軍的。 然而,不久後漢文帝就身染重病。 臨終前特地囑咐太子劉啟,「如有軍國大事,一定要用周亞夫。」 文帝駕崩,漢景帝劉啟即位。 劉啟很明白,藩王的心不安。 不需要等到發生叛亂,現在,就是用周亞夫的時候。 二話不說,周亞夫成為了漢景帝手下的第二大「車騎將軍」。 漢初這些大將軍不是官位,是出征的統帥。 劉啟的意思就是,統統不准動,誰動,亞夫打誰。 景帝三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爆發了。 周亞夫的官位從中尉轉為太尉,總管全漢朝軍事展開平亂。 只花了三個月,周亞夫就平定了七國之亂。 但也因此跟梁孝王劉武(劉啟的弟弟)結下樑子。 景帝五年,周亞夫轉為丞相。 許負的第二個預言應驗了,但周亞夫早就忘了這回事。 周亞夫肩負著國家大任,坦然與景帝爭執太子廢立,與外戚封侯事宜。 這下子,皇帝,太后,王公貴族全被周亞夫得罪光了。 最後,匈奴王投降(單于之下有四王,左賢王相當於太子),景帝無視周亞夫的諫言,硬是封了這些反「匈奴」義士為侯。 不久,漢景帝劉啟又召周亞夫入宮賜食。 但既不把大塊的祭禮肉切給周亞夫,也不為他準備餐具。 周亞夫要下人取來餐具,劉啟卻笑著問:「我為您準備的,您不滿意嗎?」 周亞夫知道皇帝生氣,連忙取下官帽謝罪。 劉啟起身離席,周亞夫嘆了一口氣,便也轉身離開。 漢景帝也不送他,只是說:「這個人,不是年少的君王可以駕馭的啊。」 這時劉啟已經三十好幾了,這話說的是,周亞夫不能留給他的太子。 周亞夫就此辭去丞相職務回到封地,不久,就因為他兒子買喪葬禮器(兵器)沒給錢被牽連。 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到底是列侯犯法,還是要上呈到漢景帝那裡。 在漢景帝的授意下,廷尉給周亞夫安了個反亂罪名下獄。 周亞夫表示:「買個喪葬禮器,是要造反什麼啦?」 廷尉曰:「大膽,我看你這個不是活著要造反,就是打算在陰間造反!」 周亞夫原本打算自殺,但他的夫人認為公公當年也是被誣陷,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就阻止了周亞夫。 然而,周亞夫下獄之後五天,就因為滴水未進,嘔血而死。 許負算中了嗎? 恐怕是沒有。 周亞夫之死,絕對不是餓死那麼單純啊。 一生為國盡忠,能征善戰,卿大夫一致推崇。 卻因捲入太子之爭,後宮之亂,根本就被活活氣死…… 這個出將入相的悲劇英雄,我好像在哪裡也看過一個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