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疫情之下,誰不想待在家裡?」—— 運動防護員Zoe的防疫難題

感受滿奇特的,台灣這一年像活在泡泡裡,對於疫情跟疫苗好像都有些事不關己。直到聽見那些消防車的聲音,才有那種「新冠肺炎真的在全球肆虐啊」的實感。  
  面對新一波的疫情,教育部的規定只有停課,而肩負著學校裡的老師、行政人員命運的則是各校校長。在萬華的華江高中,老師居家上班,而行政人員若家中有12歲以下兒童可申請居家上班,其餘人員則得在學校工作。  
  而身為其餘人員的Zoe,只有請特休跟上班這兩個選擇,用完了特休,接下來的日子她仍舊得戴著口罩前往工作地點。雖然一樣得錄製影片、遠距工作,卻還是得冒著染疫風險每日上下班。
zoe提供
zoe提供
「預防勝過治療」這句話適用於疫情也適用於工作——運動防護員
  運動防護員是在運動賽場上第一時間給予選手幫助的人,在選手受傷時做緊急處理,是讓選手可以成功完成比賽重要的一環。台灣尚不成熟的體育界也是在近年才通過了相關的計劃,讓每間有體育班的高中都有專屬的運動防護員。
  會走入高中的體制並非Zoe最初的志向,原先她也和大數人一樣想加入職業球隊,「你想,又可以看比賽又可以賺錢,多好?」但在大四的實習中,她發現在台灣的體育界,很多職業選手在年輕時由於過度練習或不正確的施力方式,而留下不可逆的傷,只能緩解無法解決。相較於緩解,他更希望在選手受傷前就能預防受傷的可能,他認為那才是有意義的事。
  畢業之後,Zoe在高中裡替校隊的年輕孩子做運動防護,工作內容包括預防、辨別運動傷害、處理以及傷後機能重建。在高中工作的好處是生活很規律,就像回到高中時期早上六點多出門,下午五點下班回家,還能享受當學生時夢寐以求出入校園的自由,不受課堂限制。
攝影師:Lum3n
  雖然一大早得到校打卡上班,但在中午選手們準備訓練之前的時間基本屬於她,而她將那些空餘的時間拿來精進自己:「雖然念了大學,理論讀得滾瓜爛熟,也花了整整一年實習累積經驗,最後也考到了證照,但在面對選手時很多時候,我還是有所不足。」她指著桌上的一疊原文書,像是同樣是腰痛但可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就需要不同的應對,若沒有足夠的知識,只用一套標準是無法為選手設計最好的方案的。
  疫情之後開始遠距工作,難處在於運動防護其實很需要面對面的調整與監督。但他只能盡量調整,為不同的學生設計新的方案去貼合學生真正的需要。
  「疫情考驗的不只是學生的自律,也考驗我的吧。」錄製影片後,無法當面調整、處理學生的狀況,她的生活就突然多出了很多空白的時間在等待學生回傳的影片。而要怎麼不浪費那些時間,Zoe選擇將那些時間投入於別的計畫上,是她對於時間的善用。
宣導衛教觀念是預防的基礎,不只對年輕選手也對年長教練
  對高中選手做衛教宣導,有些時候像在浪費口舌,他們年輕身強體壯很多時候不明白錯誤的觀念會影響他們的未來。她花了一些時間和高中生熟悉彼此,建立起像朋友的信任關係,進而慢慢影響他們的觀點,讓他們明白自己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這也成了她在遠距工作後的超前部署,讓她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監督選手。
  在工作過程中,除了面對自身的不足,另外的困難就在教練對於選手的絕對權威。像是選手明明應該到防護室報到去做比較緩和的運動,但可能由於選手年輕,即使錯誤使用肌肉也不會疼痛,教練就認為選手已經好了就希望選手繼續參與練習,但持續的練習會讓原先可以恢復的疲乏演變成未來不可逆的傷害。
zoe提供 全國手球師生盃
  年輕選手是正在發育的種子,只看見他們當下,逼迫他們超越極限就是一種揠苗助長。她無法漠視選手危害自己的未來,也花了些時間鼓起勇氣和教練談,「我和教練說『如果不讓選手來防護室,我就不隨隊了。』」在全中運等大型賽事,比賽一開始就是好幾天不停歇,因此運動防護員對維持隊伍的體力是很重要的一員。「教練當然不開心我用那種威脅的態度說話但也只能點頭說好。後來想想其實大家都是成年人都知道底線在哪裡,他不退我們僵在那對彼此都不好。」Zoe很感謝自己有硬起來發聲,那時才剛畢業沒幾個月其實對於職場還是沒那麼熟稔,「大家的初心是一樣的,同樣喜歡運動也都希望選手好。只是專業面向可能有些不同而已。」
工作了一年多,他萬萬沒想到難題從人轉變成新的難題——新冠肺炎。
  在疫情爆發之初的熱點萬華及人口密度高的永和兩地來回通勤,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之下。天氣好時,她可以騎腳踏車避開人群,可台北的天空灰濛濛的機率更大,在雨勢過大的情況下她沒什麼選擇。Zoe想了想近日的觀察:「其實上班是還好,大多數人在家工作且時間夠早沒什麼人。但回家的路程上就危險多了,台北市路上的確沒什麼人,但到了新北,公車上的人就多了起來,不知道是不是新北人都比較身不由己。」開著玩笑的說著他的見聞,卻也道出了新北疫情居高不下的現況。
攝影師:cottonbro
疫情居高不下也許不是人們的選擇造成的,甚至恰恰相反——正因他們沒有選擇。
  對於陳時中所說「希望年輕人不要鬆懈。」她是有些生氣的,「大多數人其實都想在家工作不亂跑,但最沒有選擇權的也是年輕人,不工作就沒有收入,也無法回老家就怕給老家帶來麻煩,很多人都是頂著壓力在外奔波。」她嘆了口氣繼續說:「雖然在疫情之下不該指責任何人,但真正的危機其實絕大多數是那些退休老人帶來的,卻沒看見陳時中讓那些婆婆媽媽不要鬆懈?」疫情撕裂太平盛世時華麗的布幕,底下是一直存在但沒人去管的傷口——大至勞工問題、移工問題、性產業;小至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對立。
  一年前,對病毒的恐慌讓台灣人在全球疫情高攀不下時保住台灣,讓台灣人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國內旅遊、跑演唱會等,在外國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奇蹟。而一年後,面對新一波疫情,台灣人的反應仍就是恐慌,卻也是那份恐慌正在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溫情。當我們待在家中看電視對外頭的人指手畫腳時,是不是忘記了“WFH”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知識甚至身處在某個階級之上,在這嚴峻時期我們都需要更多的溫柔,把檢討留給有餘力拿下口罩的未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