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三分鐘閱讀】被討厭的勇氣1

    迎接2016年,從這本「被討厭的勇氣」開始,提醒自己:「人生如果不自已過,沒有人會為你的人生負責。」
    心得:
    目的論給我的衝擊突破以往,我們總以為過去的經歷導致現在的想法,但事實卻是你現在的選擇才導致你現在所做所為。
    • 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建立在人際關係之上。
    • 若要活得自由以及過自己的人生那就需要「勇氣」
    • 實現式的人生要你活在當下的每一剎那。
    下列是閱讀後的整理心得,非常推薦各位夥伴自己再去搜尋,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所獲得的便會不同。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學,一本紀錄年輕人透過與哲學家對話所闡述的人生哲學。

    • 目的論: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因為人非受限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 決定論:大部分人都相信決定論,過去的創傷導致現在的結果等,但事實則不然。
    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

    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 追求卓越:不和任何人競爭,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較。
    • 自卑感人人都有,它可以是動力的一種。
    • 切記別讓自卑感衍生出「自卑情結」這些人生的謊言將產生「優越情結」(炫耀不幸)。
    • 權力鬥爭:一旦在人際關係中確信「我是對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踏入了權力鬥爭。

    人生的三大任務:「工作」、「交友」、「愛」

    一、行動的目標:
    1. 獨立(接納自我)
    2. 能與社會和諧生活(貢獻社會)
    二、支持的心理:
    1. 我是有能力的(接納自我)
    2. 人人都是我的好夥伴(信任他人)

    人際關係出發點「課題分離」:

    因為這個決定所帶來的結果,將由誰承受。
    • 「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他喝水。」
    • 「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道路。」-人生是自己的,父母也許是為你好,但事實上他干涉了你的課題,滿足他想掌控的慾望。
    • 介入他人課題,就是一種「自我中心」的人。

    你的人生不需要他人認同,否則你將永遠無法自由。

    在家裡受父母認同使我們有成就感,在學校被老師認同有成就感,在公司被主管認同有成就感,大多數人喜歡在滿足他人期望中過日子,才顯得輕鬆,但卻無法自由快樂。

    所謂自由就是「被討厭的勇氣」

    人際關係的最終目標「社會意識」:

    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到有「自己的歸屬」。
    • 當我們的人際關係受到困難,找不到出口時,首先要傾聽「更大的共同體之聲」往原本以外的地方走。
    • 建立「橫向關係」:不可賞罰,也不可以責備。
    • 抹殺「縱向關係」:賞與罰,是為了「操縱」或「介入」存在。

    人,只有在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

    讓自己對共同體有貢獻。
    「存在層級」而非「行動層級」

    幸福是什麼=貢獻感。

    • 「接納自我」: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坦然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而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專注在「可以改變的」而非「不能改變的」
    • 「信任他人」:相信別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
    • 「貢獻他人」:把任何人都視為自己的夥伴,不是想別人可以為我做甚麼,而是我能為他們做甚麼,並付諸實現。

    甘於平凡的勇氣

    所謂人生,就像一圈又一圈跳著的舞,跳著的每一個瞬間,成為一連串的「剎那」;這就是沒有目的地存在的人生。

    實現式的人生:人生一直都處於終結狀態。(賈伯斯)

    • 人生很單純,認真而不嚴肅
    • 人生沒有意義,由你自己給予。

    導引之星:只要「貢獻他人」這顆星還在,就不會徬徨,做甚麼都可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彰化囡仔,分享傳產製造業接班的所見所聞 更多關於我📍https://portaly.cc/Anhung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安宏Ant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