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更新於 2024/08/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 作者:黃柏嘉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題名稱,整排的小說名稱都是「總裁愛上俏女郎」、「老闆愛上笨女郎」,內容都是彰顯有權有勢的人喜歡上弱勢的女性,這彰顯了我們整體性別平等教育制度的問題所在,社會大眾跟主流媒體都提供這樣的資訊給我們,我們很難不受他們影響而有合宜的性平觀念判斷。之後再次遇黃柏嘉心理師到就是這本書了。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家長,不管家裡有沒有二寶,還是只有一寶的,黃柏嘉心理師提供了許多他與二寶之間的實際對談經驗,很多專家學者的觀念都落實在日常當中的親子對話。親子教育並不是用一招兩式就可以處理得宜,而是家長在吸收許多觀念之後,對自己做大量的反思與對話,再嘗試實踐在每一天的日常之中,然後不斷地失敗再重來、失敗再重來的歷程。這是很重要,也是很困難的事。而黃柏嘉心理師在這本書中討論的面向很全面也很接地氣,我很喜歡這樣接地氣的書籍,讓我們可以減少將書中內容消化並轉換成我們能夠實際操作的策略,書中討論了吃醋、嫉妒、推責、偏心、霸佔等等許多孩子間會發生的問題,提供了面對問題的心法及實際操作的例子。非常推薦給各位家長們。
        最後,想講講我看完書的一個深刻的感受。在諮商輔導實務現場我很常給各位老師及家長的觀念就是「我們很難給出我們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當我們小時候沒有經驗過被愛的感受,我們就很難給予孩子那種被愛的感受。每每看這種親職教育的書籍,我都會覺得我們的家長又沒有被這麼溫柔、涵容、同理的家長養大過,我們怎麼會要家長給予孩子這種溫柔、涵容與同理的態度呢?家長也是一路這樣跌跌撞撞長大的,所以我都會很體諒也能理解家長在學習這些態度與教養方法時,時而會失敗、時而會氣餒、時而會想放棄,我都會想著,如果在我這裡,能夠給予家長足夠大的涵容,感受到這些涵容與接納,那麼我相信,家長們也能夠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另外,雖然我們都常抱怨養孩子很累、如果可以的話就不會生小孩,但我相信在養小孩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實踐我們過去未被完成的需求,在使用那些溫柔、涵容、同理對待孩子的同時,其實你也是在用這樣的態度對待那小時候的自己,療癒的種子會慢慢的種在你與孩子心中,用每一天溫柔的日常實踐灌溉,緩慢但穩健的成為一位能夠愛自己也能愛人的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美麗、很美麗的過程。祝福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在這育兒路上能學會好好地去愛,也能好好地被愛。  
重點句子:
  • 當你帶著委屈付出時,家人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滿滿的壓力。這也ˋ為何很多時候,若媽媽願意多照顧自己一點,對整個家來說其實是件好事。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做好「自我照顧」,卻不用擔心自己會變得「自私」。(P.29)
  • 在一個家庭裡,有機會犯下最多育兒錯誤的人,通常是最常投入育兒照顧的人。幫新生兒洗一百次澡,可能會發生一次害孩子喝到水的疏失,但不曾幫孩子洗澡的父母,失誤率根本就是零。大家會覺得,極少參與育兒的人是比較好的父母嗎?…因此,我們應該用不同角度看待「犯錯」這件事—犯錯代表我們還在努力嘗試,沒有停止付出、參與。(P.34)
  •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通常都不適合管教。因為父母的情緒受孩子影響,很難保持冷靜,可能臉上是生氣的表情、用憤怒的語調說話,加上威嚇的肢體動作(手扠腰、握拳揮舞、跺腳等等),而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威脅與壓力,自然會用退縮逃避、頂嘴的方式來回應。(P.55)
  •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說「愛」這種情感,需要透過許多正向的相處經驗累積,才能夠逐漸培養起來,那麼大寶其實沒有理由要馬上愛自己的弟弟妹妹。因為這個跟著媽媽一起返家,愛哭又脆弱的嬰兒,根本就還沒跟大寶產生任何實質的關係。(P.72)
  • 事實上,「對待每個孩子都一致」是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達成的育兒目標,因為兩個孩子的年紀、能力、需求都不同,父母不一樣的回應是很自然合理的,如果刻意追求要一模一樣,反而顯得很奇怪。舉例來窩,爸媽會抱著一個一歲的孩子過馬路、牽著六歲的孩子過馬路,而國、高中階段的孩子,應該要有能力自己過馬路,父母並不會為了要顯示公平,而抱著國中生的孩子過馬路。(P.107)
  • 表面上爭的是零食、節目,其實他們真正要爭的是被爸媽肯定、被在乎的感覺。因此當孩子抗議「爸爸/媽媽偏心!」先別急著解釋自己有多公平,不如把心力花在聽懂孩子要表達的感受,就可以找到方法讓他們把你的「肯定」、「在乎」放在心裡。(P.109)
  • 無論責備或讚美,都是一種外在控制,希望透過孩子趨利避害的本性來促使他「分享」。但只要孩子無法體會到分享的美好,一旦外在的處罰跟獎勵消失,就不會想分享了,這只能算是孩子學會了「迎合父母的表演」,而不能稱為「分享」。(P.131)
avatar-img
17會員
20內容數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好好地承接、涵容,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揚 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 書名: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 作者:鄧惠文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像是提早讓我知道中年的樣子。雖然它是以女人為主要書寫對象,但從中年的功課常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只是女性在這個社會當中的經歷實在太特別,以致於可以寫成一
書名: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Relationship: Bridge to the Soul) 作者:Christopher Moon 出版社:漫步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看到開頭張德芬教授推薦序寫「這是我少數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讀它。」,看完書才知道他說的是
● 書名: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曾有介紹過我很喜歡留佩萱的文字,常在她文字之中找到一些生命中的柔軟之處。如果我前一本介紹的《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
書名: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作者:陳品皓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心理韌性就是心理學的堅韌性(Resilience),這一詞的字根是來自於拉丁文「resilire」,意旨回彈或重新回復之意,也是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
書名: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 作者:陳雪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校園心理師陳雪如著作,是以阿德勒正向教養、家庭系統理論為基礎,並深度解析《i世代報告》相關資料,綜合討論青少年的教養方針。
書名: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 and Complet
● 書名: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 作者:鄧惠文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像是提早讓我知道中年的樣子。雖然它是以女人為主要書寫對象,但從中年的功課常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只是女性在這個社會當中的經歷實在太特別,以致於可以寫成一
書名: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Relationship: Bridge to the Soul) 作者:Christopher Moon 出版社:漫步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看到開頭張德芬教授推薦序寫「這是我少數讀過兩遍以上的書,我知道我還會讀它。」,看完書才知道他說的是
● 書名: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曾有介紹過我很喜歡留佩萱的文字,常在她文字之中找到一些生命中的柔軟之處。如果我前一本介紹的《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
書名: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作者:陳品皓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心理韌性就是心理學的堅韌性(Resilience),這一詞的字根是來自於拉丁文「resilire」,意旨回彈或重新回復之意,也是泛指人或物體具有彈性、韌性或
書名: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 作者:陳雪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陳揚的小小介紹:   本書是由校園心理師陳雪如著作,是以阿德勒正向教養、家庭系統理論為基礎,並深度解析《i世代報告》相關資料,綜合討論青少年的教養方針。
書名: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 and Comple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包括自我照顧, 家庭角色和應對親子困境的指南。作者張楊是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建議放下理想,讓自己成為家庭C E O。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家中的小寶貝有時候的「討厭」,其實是對愛的另一種渴望?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揭露孩子間微妙的情感動態和父母如何巧妙化解,並培養家中的愛與和諧。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探索家庭和睦的秘訣。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 在我們溫暖的家庭裡,孩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書作者:黃大米,以豐富的人生經歷闡述且提供讀者新的世界觀,從作者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溫暖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包括自我照顧, 家庭角色和應對親子困境的指南。作者張楊是心理諮詢師和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建議放下理想,讓自己成為家庭C E O。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家中的小寶貝有時候的「討厭」,其實是對愛的另一種渴望?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揭露孩子間微妙的情感動態和父母如何巧妙化解,並培養家中的愛與和諧。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探索家庭和睦的秘訣。 從嫉妒到被愛:家有二寶的小心思 在我們溫暖的家庭裡,孩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