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 作者:黃柏嘉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題名稱,整排的小說名稱都是「總裁愛上俏女郎」、「老闆愛上笨女郎」,內容都是彰顯有權有勢的人喜歡上弱勢的女性,這彰顯了我們整體性別平等教育制度的問題所在,社會大眾跟主流媒體都提供這樣的資訊給我們,我們很難不受他們影響而有合宜的性平觀念判斷。之後再次遇黃柏嘉心理師到就是這本書了。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家長,不管家裡有沒有二寶,還是只有一寶的,黃柏嘉心理師提供了許多他與二寶之間的實際對談經驗,很多專家學者的觀念都落實在日常當中的親子對話。親子教育並不是用一招兩式就可以處理得宜,而是家長在吸收許多觀念之後,對自己做大量的反思與對話,再嘗試實踐在每一天的日常之中,然後不斷地失敗再重來、失敗再重來的歷程。這是很重要,也是很困難的事。而黃柏嘉心理師在這本書中討論的面向很全面也很接地氣,我很喜歡這樣接地氣的書籍,讓我們可以減少將書中內容消化並轉換成我們能夠實際操作的策略,書中討論了吃醋、嫉妒、推責、偏心、霸佔等等許多孩子間會發生的問題,提供了面對問題的心法及實際操作的例子。非常推薦給各位家長們。
        最後,想講講我看完書的一個深刻的感受。在諮商輔導實務現場我很常給各位老師及家長的觀念就是「我們很難給出我們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當我們小時候沒有經驗過被愛的感受,我們就很難給予孩子那種被愛的感受。每每看這種親職教育的書籍,我都會覺得我們的家長又沒有被這麼溫柔、涵容、同理的家長養大過,我們怎麼會要家長給予孩子這種溫柔、涵容與同理的態度呢?家長也是一路這樣跌跌撞撞長大的,所以我都會很體諒也能理解家長在學習這些態度與教養方法時,時而會失敗、時而會氣餒、時而會想放棄,我都會想著,如果在我這裡,能夠給予家長足夠大的涵容,感受到這些涵容與接納,那麼我相信,家長們也能夠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另外,雖然我們都常抱怨養孩子很累、如果可以的話就不會生小孩,但我相信在養小孩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實踐我們過去未被完成的需求,在使用那些溫柔、涵容、同理對待孩子的同時,其實你也是在用這樣的態度對待那小時候的自己,療癒的種子會慢慢的種在你與孩子心中,用每一天溫柔的日常實踐灌溉,緩慢但穩健的成為一位能夠愛自己也能愛人的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美麗、很美麗的過程。祝福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在這育兒路上能學會好好地去愛,也能好好地被愛。  
重點句子:
  • 當你帶著委屈付出時,家人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滿滿的壓力。這也ˋ為何很多時候,若媽媽願意多照顧自己一點,對整個家來說其實是件好事。因此,我們可以學習做好「自我照顧」,卻不用擔心自己會變得「自私」。(P.29)
  • 在一個家庭裡,有機會犯下最多育兒錯誤的人,通常是最常投入育兒照顧的人。幫新生兒洗一百次澡,可能會發生一次害孩子喝到水的疏失,但不曾幫孩子洗澡的父母,失誤率根本就是零。大家會覺得,極少參與育兒的人是比較好的父母嗎?…因此,我們應該用不同角度看待「犯錯」這件事—犯錯代表我們還在努力嘗試,沒有停止付出、參與。(P.34)
  • 孩子鬧脾氣的時候,通常都不適合管教。因為父母的情緒受孩子影響,很難保持冷靜,可能臉上是生氣的表情、用憤怒的語調說話,加上威嚇的肢體動作(手扠腰、握拳揮舞、跺腳等等),而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威脅與壓力,自然會用退縮逃避、頂嘴的方式來回應。(P.55)
  •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說「愛」這種情感,需要透過許多正向的相處經驗累積,才能夠逐漸培養起來,那麼大寶其實沒有理由要馬上愛自己的弟弟妹妹。因為這個跟著媽媽一起返家,愛哭又脆弱的嬰兒,根本就還沒跟大寶產生任何實質的關係。(P.72)
  • 事實上,「對待每個孩子都一致」是個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達成的育兒目標,因為兩個孩子的年紀、能力、需求都不同,父母不一樣的回應是很自然合理的,如果刻意追求要一模一樣,反而顯得很奇怪。舉例來窩,爸媽會抱著一個一歲的孩子過馬路、牽著六歲的孩子過馬路,而國、高中階段的孩子,應該要有能力自己過馬路,父母並不會為了要顯示公平,而抱著國中生的孩子過馬路。(P.107)
  • 表面上爭的是零食、節目,其實他們真正要爭的是被爸媽肯定、被在乎的感覺。因此當孩子抗議「爸爸/媽媽偏心!」先別急著解釋自己有多公平,不如把心力花在聽懂孩子要表達的感受,就可以找到方法讓他們把你的「肯定」、「在乎」放在心裡。(P.109)
  • 無論責備或讚美,都是一種外在控制,希望透過孩子趨利避害的本性來促使他「分享」。但只要孩子無法體會到分享的美好,一旦外在的處罰跟獎勵消失,就不會想分享了,這只能算是孩子學會了「迎合父母的表演」,而不能稱為「分享」。(P.13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揚 諮商心理師
17會員
20內容數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好好地承接、涵容,創造一個共好的世界。
陳揚 諮商心理師的其他內容
2024/08/23
在我服務許多孩子、家長與老師的經驗中,他們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看法會因各自的期待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2024/08/23
在我服務許多孩子、家長與老師的經驗中,他們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看法會因各自的期待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2024/08/22
...榮格心理學的作者總是能用簡單的字句,觸及你內心的深處,那種悸動很難用言語表達,就像那些字句化為真實形體刺進你的心,然後在你心中融化並擴散,仿佛某些東西被注入你的身體之中。
Thumbnail
2024/08/22
...榮格心理學的作者總是能用簡單的字句,觸及你內心的深處,那種悸動很難用言語表達,就像那些字句化為真實形體刺進你的心,然後在你心中融化並擴散,仿佛某些東西被注入你的身體之中。
Thumbnail
2024/08/08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2024/08/08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身為家長必讀的書本之一,您們讀了嗎? 「家長們,真的辛苦了!可以感受到您心裡似乎有許多焦慮、恐懼與沮喪,我想,在討論怎麼教孩子之前,您可以安頓自己的內心,先疼惜這位這麼認真的您。想要請您謝謝自己為了孩子,在這幾年來每天對孩子的貢獻,以及感謝您自己一路以來對孩子的付出與怒力。因為您的孩子值得被您善待,
Thumbnail
身為家長必讀的書本之一,您們讀了嗎? 「家長們,真的辛苦了!可以感受到您心裡似乎有許多焦慮、恐懼與沮喪,我想,在討論怎麼教孩子之前,您可以安頓自己的內心,先疼惜這位這麼認真的您。想要請您謝謝自己為了孩子,在這幾年來每天對孩子的貢獻,以及感謝您自己一路以來對孩子的付出與怒力。因為您的孩子值得被您善待,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承認,父母也會犯錯」、「更好的溝通:用『我的感受』取代『你應該』」、「去感受,而不是去處理」、「父母可以怎麼做?」、「互動頻率與幫助獨立」、「為什麼不用獎勵貼紙?」等六點,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西恩看完後,整理出「承認,父母也會犯錯」、「更好的溝通:用『我的感受』取代『你應該』」、「去感受,而不是去處理」、「父母可以怎麼做?」、「互動頻率與幫助獨立」、「為什麼不用獎勵貼紙?」等六點,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夫妻之間,從「放棄」開始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直接幫對方做」的結論實在很難接受,那或許可以參考作者從研發人工智慧了解到的結果是當一個人的缺點弱化,其實也會連同優點一併弱化,而男女大腦在瞬間反應上本身就是互補的兩種裝置,所以只要這麼想,似乎心裡就能稍稍釋懷了吧?!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轉換心態
Thumbnail
夫妻之間,從「放棄」開始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直接幫對方做」的結論實在很難接受,那或許可以參考作者從研發人工智慧了解到的結果是當一個人的缺點弱化,其實也會連同優點一併弱化,而男女大腦在瞬間反應上本身就是互補的兩種裝置,所以只要這麼想,似乎心裡就能稍稍釋懷了吧?!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轉換心態
Thumbnail
推薦給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新手的爸媽,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內容重心不在於手把手的育兒心法,核心透過心理層面來理解自己與孩子為何有現狀的相處模式,再透過自我理解修正,去調整自身與孩子最適性的教育態度。
Thumbnail
推薦給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新手的爸媽,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內容重心不在於手把手的育兒心法,核心透過心理層面來理解自己與孩子為何有現狀的相處模式,再透過自我理解修正,去調整自身與孩子最適性的教育態度。
Thumbnail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作者:黃柏嘉 出版社:三采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
Thumbnail
書名:致,被雙寶搞瘋的媽媽:奶爸心理師給父母的生存指南 作者:黃柏嘉 出版社:三采文化 陳揚的小小介紹:    黃柏嘉心理師在我諮商實習時期曾與他接觸過,那時候我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性別平等講座,主題是跟親密關係有關。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即是他在講台上SHOW出小說出租店中言情小說的標
Thumbnail
● 書名: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 作者:呂嘉惠 ● 出版社: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需要接觸孩子的性教育,因緣際會找到這本書,沒想到跟挖到寶一樣,真的是很讚的一本書。嘉惠老師的書籍,我覺得是非常貼近家長跟專業工作者在寫的,但可能是
Thumbnail
● 書名:愛與放手: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1堂課 ● 作者:呂嘉惠 ● 出版社: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需要接觸孩子的性教育,因緣際會找到這本書,沒想到跟挖到寶一樣,真的是很讚的一本書。嘉惠老師的書籍,我覺得是非常貼近家長跟專業工作者在寫的,但可能是
Thumbnail
因為工作上開始照顧新人,彷彿保母的狀態致使書架上多了幾本親職書籍,也是近期第二本由心理師透過個案表述的經驗談。處於並非任何人的雙親的狀態,似乎不需要讀這類書籍,但從PAC的溝通理論來看,這種親子互動有時無處不在。 小書約三百頁,並不特別難讀,特別是相關的概念都附上練習建議,提供一些案例以及建議的練習
Thumbnail
因為工作上開始照顧新人,彷彿保母的狀態致使書架上多了幾本親職書籍,也是近期第二本由心理師透過個案表述的經驗談。處於並非任何人的雙親的狀態,似乎不需要讀這類書籍,但從PAC的溝通理論來看,這種親子互動有時無處不在。 小書約三百頁,並不特別難讀,特別是相關的概念都附上練習建議,提供一些案例以及建議的練習
Thumbnail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Thumbnail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有些人被童年治癒,有些人得花一輩子來治癒童年帶來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