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含有「被討厭的勇氣」共 2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相較於Csikszentmihalyi「個人應該負起擺脫社會獎懲機制的責任」的主張,對Pickett和Wilkinson來說,我們應該一起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從而透過政治,比如改變我們的投票選擇,以及提出我們的訴求,來共同創造一個擺脫獎懲機制的社會。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所以其實人類圖其中一個核心精神在於,回歸到自身、接受我就是這樣的人、識別出身上的「制約」並且無視它 (雖然很難)。
《被討厭的勇氣》受阿德勒心理學啟發,主張行為受未來目標驅動,否定創傷決定論,並提倡課題分離與貢獻社會。然而,書中論調可能讓心理困擾者產生負罪感,誤以為停滯不前是勇氣不足。此外,阿德勒並未否認創傷,而是認為人可改變對創傷的詮釋,書中卻將創傷後的行為視為「選擇」,與原理論有所偏差。
Thumbnail
3/5被討厭的勇氣
狙擊王-avatar-img
2025/03/20
讚美不要太氾濫,不然會變得很廉價
果凍獅-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0
狙擊王 真的要看情況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於自我、他人和宇宙的獨特體驗和頓悟。作者描述了靈魂成長的旅程,以及如何透過接納自己的陰暗面來達到自我療癒和愛自己的境界。文中引用了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並以「被討厭的勇氣」為核心概念,探討如何克服社會期待的束縛,真正認識和接納自己。
如果近期有看錫蘭最新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應該會發現影片裡有一小段提到他非常不喜歡《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因為他認為書中提到創傷並不存在這件事是狗屁,他認為創傷就是創傷,怎麼可能不存在。 我當下聽到錫蘭這樣說,就知道他應該根本沒仔細看完《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本文探討在自我對話中找到自我認同,並拒絕以他人期待為基準打造儀式感。作者分享了從被討厭到擁抱真實自我的心路歷程,強調翻篇的能力與堅持自我的勇氣。
Thumbnail
在生活中,面對挑戰與困難是無法避免的,這些挑戰常常伴隨著挫敗感和無助感。本文探討了挫敗感的心理根源,尤其是童年經歷如何影響自我效能感與低自尊,並提供改善自我效能感的實用建議,包括設定可達目標、建立支持系統及練習自我同情,幫助讀者重建信心,迎接生活挑戰。
Thumbnail
這本書很出名,而且出名了很久,但我十一年後才找來看。 看書名,我一直以為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而且好像看書名已經了解所有內容,以我的性格,本來就經常被討厭,根本不需要增加這方面的勇氣,所以才一直沒打算看這本書。 結果翻開此書才發現我錯了,這根本不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而是哲學書。這跟我的預期有太大差異,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20
謝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