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荷蘭國家博物館成功用AI重建300年前的《夜巡》全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兩天全球博物館界最大的消息可以說非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莫屬
荷蘭國家博物館昨日公佈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用AI重現了鎮館之寶——林布蘭(Rembrandt)《夜巡》(Night Watch)300年前的原始樣貌!
林布蘭大師繪製的《夜巡》,本幅畫作於1715年遭到裁切。圖片來源:Rijksmuseum
究竟這件事有什麼厲害之處?
為什麼可以讓那麼多外媒都大肆報導呢?
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300年前《夜巡》消失的部分

林布蘭大師於1642年所繪的《夜巡》是一幅命運多舛的畫...
1715年,《夜巡》被搬到了當時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廳(現在是阿姆斯特丹王宮),準備在兩扇門之間的牆面進行展示。
不過,很快的,人們就發現就這幅畫作實在是太巨大了
如果掛上去就會擋住通行的門,阻礙整體的動線
因此,最後決定裁切畫作的四個邊
直接物理縮小作品,好讓畫作尺寸可以完全符合新位置的牆面需求
就這樣《夜巡》成了我們現今看到的樣子
然而,被剪下的四個邊就默默隨著時代的洪流遺失了

運用「人工神經網路」重建《夜巡》

為了讓《夜巡》的重現更加準確且貼近原始樣貌
荷蘭國家博物館決定使用另一位藝術家盧登斯(Gerrit Lundens)繪製的《夜巡》摹本,來作為基礎,嘗試恢復《夜巡》的原貌
林布蘭(左)與盧登斯(右)大師的兩幅《夜巡》畫作。圖片來源:Rijksmuseum
不過,博物館可不是只把其他藝術家畫的《夜巡》印出來補上去而已!
而是特別聘請了專業團隊,運用模仿生物神經網路結構和功能——白話文就是AI——的「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模擬了林布蘭筆下《夜巡》消失數百年的四個邊。
本次過程是先將盧登斯及林布蘭大師的兩幅《夜巡》畫作,盡可能的重疊媒合,以模擬確認缺失的部分及整體構圖。圖片來源:Rijksmuseum
過程是先將盧登斯及林布蘭大師的兩幅《夜巡》畫作,盡可能的重疊媒合後,確認缺失的部分及整體構圖。然後,藉由程式將兩幅畫作切割成數千個的小片段,用大量的人工神經元聯結進行計算,訓練人工神經網路模仿林布蘭的畫風、顏色和細節,也就是設定輸入「盧登斯(風格)」,輸出為「林布蘭(風格)」,最後順利重建了《夜巡》。
本圖顯示了盧登斯和林布蘭筆下《夜巡》細節的其中一個差異。圖片來源:Rijksmuseum
目前荷蘭國家博物館已將重建的部分1:1輸出,並安裝在林布蘭《夜巡》原作的周圍。這是《夜巡》300年來,首次以最貼近原貌的狀態呈現在世人眼前,也是博物館運用最新AI技術重建藝術品的一項里程碑。
目前荷蘭國家博物館已將重建的部分1:1輸出,並安裝在林布蘭《夜巡》原作的周圍。圖片來源:Rijksmuseum
荷蘭國家博物館表示,本次重建為「夜巡行動(The Operation Night Watch)」研究的最後一個階段,接下來將會著重在修復計畫。
「由於這次的重建,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林布蘭大師筆下更具動態及活力的構圖,能夠親眼看到林布蘭大師最初希望呈現的《夜巡》,真的是太好了!」—館長Taco Dibbits
➤觀看重建後的《夜巡》細節(連結至荷蘭國家博物館):https://www.rijksmuseum.nl/en/stories/operation-night-watch/story/night-watch-the-missing-pieces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冠疫情不只影響博物館的保存修復人員要維持社交距離、居家辦公,還讓多家博物館下令暫停使用口水清潔畫作!什麼?口水清潔畫作?是的,你沒有看錯,許多西方博物館至今仍保有使用口水清潔畫作的方法,過去甚至還曾用麵包來擦拭壁畫!一起來認識博物館清潔的冷知識吧~
你知道什麼是「Etui」嗎? 18世紀的時髦倫敦人只要沒有「Etui」就會被說遜? 據說是當時必備的潮流單品? 從文具、針線包、餐具、香水到鼻煙壺...通通都能交給「Etui」,到底它是什麼東西?讓倫敦博物館的研究員Danielle Thom帶大家來開箱一探究竟!
愛爾蘭國家自然史博物館建於1856年,為4層樓的博物館,去年宣布進行大整修,來提升博物館整體的參觀品質。不過,博物館2樓以上的展場有將近2萬件標本,有些甚至100多年以來沒有移動過,這讓館方傷透了腦筋,最後,他們終於決定進行一場博物館版的動物大遷徙,開始搬動這些標本....
英國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的資深文物保存人員Helena Jaeschke 與專業桌遊設計師(她女兒)合作研發了一款名為「拯救博物館(Save the Museum)!」的卡牌遊戲,目標要讓更多從業人員認識博物館常見的害蟲...
西班牙的馬德里王宮(Palacio Real de Madrid)自去年11月開始,在主畫廊展出9幅西班牙國王訂製版本的拉斐爾掛毯《使徒行傳》,來紀念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Raphael)逝世500週年。不過,最近工作人員遇到了一個始料未及的頭痛問題 那就是「鴿子危機」!
感謝數位轉譯第一把交椅的施登騰老師,還有台灣數位藝術中心團隊的邀約,給博物館吧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如果不嫌棄或有空的話,可以來聽聽和施老師的對談,分享了經營臉書社群和國外博物館議題的一些小小心得...
新冠疫情不只影響博物館的保存修復人員要維持社交距離、居家辦公,還讓多家博物館下令暫停使用口水清潔畫作!什麼?口水清潔畫作?是的,你沒有看錯,許多西方博物館至今仍保有使用口水清潔畫作的方法,過去甚至還曾用麵包來擦拭壁畫!一起來認識博物館清潔的冷知識吧~
你知道什麼是「Etui」嗎? 18世紀的時髦倫敦人只要沒有「Etui」就會被說遜? 據說是當時必備的潮流單品? 從文具、針線包、餐具、香水到鼻煙壺...通通都能交給「Etui」,到底它是什麼東西?讓倫敦博物館的研究員Danielle Thom帶大家來開箱一探究竟!
愛爾蘭國家自然史博物館建於1856年,為4層樓的博物館,去年宣布進行大整修,來提升博物館整體的參觀品質。不過,博物館2樓以上的展場有將近2萬件標本,有些甚至100多年以來沒有移動過,這讓館方傷透了腦筋,最後,他們終於決定進行一場博物館版的動物大遷徙,開始搬動這些標本....
英國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的資深文物保存人員Helena Jaeschke 與專業桌遊設計師(她女兒)合作研發了一款名為「拯救博物館(Save the Museum)!」的卡牌遊戲,目標要讓更多從業人員認識博物館常見的害蟲...
西班牙的馬德里王宮(Palacio Real de Madrid)自去年11月開始,在主畫廊展出9幅西班牙國王訂製版本的拉斐爾掛毯《使徒行傳》,來紀念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Raphael)逝世500週年。不過,最近工作人員遇到了一個始料未及的頭痛問題 那就是「鴿子危機」!
感謝數位轉譯第一把交椅的施登騰老師,還有台灣數位藝術中心團隊的邀約,給博物館吧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如果不嫌棄或有空的話,可以來聽聽和施老師的對談,分享了經營臉書社群和國外博物館議題的一些小小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歐洲的老城市向來是我認為最值得造訪之處。遊客不那麼多,保存良好的建築、街道、景色,時間好像跳過了這個地方,似乎未造成影響。老城市裡的鐘樓、廣場、教堂,沒有現代城市的喧鬧,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恬靜,漫步其中,就好像走進一個被時間封印的地方。
Thumbnail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宜蘭市的一次探險之旅,發現了一座舊廟的改建,並分享了一些家族的故事和思考。作者以村上春樹風格重新演繹了這段經歷。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2024年年度盛事,是3月開始預告,5月正式展出的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英國國家藝廊」今年剛好是創館200週年,首次來臺灣展出,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梵谷,總計50位大師最珍貴的經典原作(共52幅),西洋藝術史的400年(西元1400~1800年間)精華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清朝宮廷畫家沈振麟的工筆繪製《剪秋羅》描繪了盛放的剪秋羅與群蝶飛舞的場景。原始圖片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喜歡這幅畫作的朋友可以前往Kusdom,訂製專屬的緣份。歡迎來逛「我的隨身博物館」,並加入「我的隨身博物館」臉書專頁領取最新折扣碼。
Thumbnail
進入龍年後,想要尋找一款與「龍年」相符的圖像來設計。在發現了《鏤繪集錦》中一幅名為「花間行龍」的可愛龍龍後,探索了其歷史和文化,發現它已登錄為國寶,而原始織作者的身份卻已佚名。探索這條龍的歷史由宋代至今,並探討自己如何設計應用這個圖案,成為陪伴日常的好用品。
Thumbnail
號稱荷蘭最大的德哈爾城堡,在一八九二年,男爵邀請設計荷蘭國家博物館和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建築師Pierre Cuypers進行為期約20年的修建,將新哥德厚重深沉的建築風格融入城堡原有的設計,並加入中央暖氣、水管與電梯等現代化設備。
Thumbnail
歐洲的老城市向來是我認為最值得造訪之處。遊客不那麼多,保存良好的建築、街道、景色,時間好像跳過了這個地方,似乎未造成影響。老城市裡的鐘樓、廣場、教堂,沒有現代城市的喧鬧,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恬靜,漫步其中,就好像走進一個被時間封印的地方。
Thumbnail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宜蘭市的一次探險之旅,發現了一座舊廟的改建,並分享了一些家族的故事和思考。作者以村上春樹風格重新演繹了這段經歷。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2024年年度盛事,是3月開始預告,5月正式展出的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英國國家藝廊」今年剛好是創館200週年,首次來臺灣展出,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荷蘭大師林布蘭到後印象派梵谷,總計50位大師最珍貴的經典原作(共52幅),西洋藝術史的400年(西元1400~1800年間)精華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清朝宮廷畫家沈振麟的工筆繪製《剪秋羅》描繪了盛放的剪秋羅與群蝶飛舞的場景。原始圖片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喜歡這幅畫作的朋友可以前往Kusdom,訂製專屬的緣份。歡迎來逛「我的隨身博物館」,並加入「我的隨身博物館」臉書專頁領取最新折扣碼。
Thumbnail
進入龍年後,想要尋找一款與「龍年」相符的圖像來設計。在發現了《鏤繪集錦》中一幅名為「花間行龍」的可愛龍龍後,探索了其歷史和文化,發現它已登錄為國寶,而原始織作者的身份卻已佚名。探索這條龍的歷史由宋代至今,並探討自己如何設計應用這個圖案,成為陪伴日常的好用品。
Thumbnail
號稱荷蘭最大的德哈爾城堡,在一八九二年,男爵邀請設計荷蘭國家博物館和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的建築師Pierre Cuypers進行為期約20年的修建,將新哥德厚重深沉的建築風格融入城堡原有的設計,並加入中央暖氣、水管與電梯等現代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