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釀投稿|《王冠》:童話故事的夢醒、夢碎

文/嘎拉嬉皮GALA
「很久很久以前,年輕美麗的公主在眾多劫難之後,終於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白馬王子,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打開故事書,童話故事的結局就以一句話簡短帶過,年幼的孩子們永遠不知道公主與王子的婚姻生活是否如故事一樣精采,還是充滿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對話?由英國與美國團隊共同製作的《王冠》(The Crown)影集,預計六季播畢,劇情圍繞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半生的故事,從 1947 年伊莉莎白女王與菲利浦親王成親開始,至 1981 年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成婚,影集中呈現出數段王室成員的婚戀關係。觀眾能夠由這齣現實存在的童話故事,一窺王子與公主的婚後生活。
《王冠》影集甫播出就引起王室成員的關注,據說女王也曾是影集的紛絲,但是面對到第四季兒子與兒媳的婚姻,女王為此希望劇組在影集片頭標註純屬虛構,但劇組堅持《王冠》影集為半自傳類型作品,意旨影集由真實故事改編,並非全虛構作品。英國王室成員從呱呱墜地以來,似乎就逃離不了大眾的目光,嗜血的英國八卦小報就如同草原上的盜獵者,虎視眈眈盯著王室成員的一舉一動,記者手上的相機如狙擊槍般殺傷力強大,他們等待時機到來,將獵物一網打盡。如今因為《王冠》影集,王室的「家內事」更是直截了當攤在全世界觀眾面前。
翻轉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生活
伊莉莎白女王於 13 歲遇上了命定的白馬王子:菲利浦。在魚雁往返之後,伊莉莎白決定與這位丹麥與希臘雙國籍王子成婚。兩人的婚姻卻在國王喬治六世逝世時產生了 180 度的轉變,一位羞澀安靜的年輕女性一夕之間成為一國之主。她沒有任何經驗,就像是被命運強推著前進,從戴上王冠開始她了解到,她不再是能夠遠離塵囂的公主,她成為了英國的化身。也因為這樣的身分轉換,將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徹底翻轉過來。菲利浦親王身為從體制外進入體制內的外來者,對於英國王室的規矩不甚諒解,他認為全英國男人都有辦法做到的事情,他卻無法達成,包含與妻並行,讓小孩從父姓等等。這些流傳百年的規定重重打擊他的男子氣概,見著妻子每天忙著演說,接見首相但是自己只能賦閒在家,與其他政商名流進行午餐會。
從第二季的劇情來看,菲利浦親王從小受到的挫折,養成了他不服輸的個性,他坐擁「成功」、「權力」等象徵成熟男士魅力的標籤,只是這些名詞皆是他的妻子賜予給他的。在第二季,菲利浦親王代替王室與船員前往澳大利亞,旅途中遇到的女記者讓菲利浦親王誤以為她對自己抱持好感。一名陌生美女投遞來的情愫,重建了他被閹割的男子氣概。
(《Imperial Leather》一書中提到:帝國征服者──當時指西班牙與英國船隊──來到新大陸時會將其命名為「處女地」,以及船首雕像通常為女性等例子,來彰顯征服者的男子氣概。)
在這艘全男性的船隻不列顛尼亞號(Her Majesty's Yacht Britannia,連船隻都是以女王來命名)上,菲利浦親王彷彿重回了朝思暮想的軍旅生活,無奈這場美夢很快如泡沫破滅。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即使菲利浦親王深愛著他的妻子,但是價值觀相左的兩人不斷出現摩擦。生活在同一空間的夫妻都會經歷七年之癢了,更何況王室家庭還背負著更多責任,背負著全英國人民的期待,帝國的榮耀,還有英國國教流傳至今的君權神授。
同時,伊莉莎白就在好妻子與英明女王之間不斷地拉扯,一方面她希望能支持丈夫,但是一方面她必須扮演好君王。在多次與丈夫的溝通過程裡,她傾向選擇王權,必須要有人做出讓步。《王冠》影集傳達出來的是每個在王室的角色面對的拉扯。童話故事的背後,鑲嵌著華麗珠寶的王冠底下,白金漢宮的大門之後,都有著無數個受傷的靈魂。
只要身在王室,就沒有自由,不能展露出脆弱的一面,甚至無法保有自我。必須要把真實的一面隱藏在華服底下。打開報紙與電視,我們見到的是笑臉迎人,優雅揮舞著雙手的王室成員,影集經常使用慢動作呈現皇室成員被閃光燈捕捉的當下,彷彿他們是靜物一般的存在。他們是英國的門面,他們不能出任何差錯,在王冠底下,不允許失敗,只能勝利。
王冠的重量:背後犧牲的人事物
「過不久她會選擇屈服」 「如果她不屈服呢?」 「那她會崩潰。」
菲利浦親王顯然不是英國王室中唯一的叛逆分子。女王之妹瑪格麗特公主同樣也有著不羈的靈魂。她是父親喬治六世最喜愛的開心果,她是全英國女性效仿的流行指標。與保守穩重的伊莉莎白不同,她活潑外放,是朵社交花。她也有著女王之夢,她羨慕比他年紀稍長的伊莉莎白,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硬幣跟紙鈔上都印有她的頭像。伊莉莎白則是羨慕瑪格莉特能夠做自己,能夠做她無法做的事情,能夠獲得父親較多的疼愛。年紀相仿的手足之間總會出現比較心態,即使這個比較沒有實質的意義,但是總會暗自較勁父母的愛。瑪格麗特雖然活得瀟灑但是她的人生並非一直順遂,當她愛上了比她大上 20 歲的離婚男士,就注定她的愛情得不到英國國教的祝福。
從《王冠》影集中看得出來「你何苦出生在帝王家」的矛盾。家庭與愛情的兩難逼迫王室成員做出選擇,當然瑪格麗特公主並非第一個犧牲愛情的可憐人,第三季與第四季劇情中,查爾斯王子也步上後塵。1980 年代英國人民所皆知的王室新聞無外乎查爾斯王子、卡蜜拉與黛安娜王妃的三角戀。顯然查爾斯王子與卡蜜拉的戀情得不到王室認可,最終卡蜜拉改嫁他人,查爾斯王子娶了年輕貌美的一百分女孩:黛安娜。只是,愛情並非理性能控制,也不能說放就放,查爾斯王子對卡蜜拉的癡情,成為了將黛安娜逼上絕路的稻草之一。如安妮公主對查爾斯王子講的一段話:「在婚姻中我們都有一段時間,知道做再多都沒有辦法改變甚麼,所以只能選擇隨波逐流。」
「這段關係裡有三個人,實在是有點擠。」這句話出自黛安娜王妃之口。這位備受寵愛的「人民的王妃」深陷在一段折磨人的婚姻之中,造成她暴食症,產後憂鬱症甚至是她的死亡。黛安娜王妃作為嫁進王室的局外人,她發現她在宮中沒有朋友,沒有後援。菲利浦親王對著兒媳婦說道:「不只是你,我們都是局外人。我們都是為了要守護戴著王冠的那個人。」諷刺的是,鏡頭一轉到王室成員歡欣鼓舞拍著全家福照片,與躲在一旁流淚的黛安娜形成了強大的對比──在這個家庭中,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局外人。
《王冠》也運用了隱喻的手法來描寫查爾斯與黛安娜的婚姻。一頭後腳中彈的雄鹿,拖著羸弱的身軀逃往蘇格蘭邊境,最終雄鹿死於菲利浦親王與黛安娜的獵槍下。飾演黛安娜王妃的艾瑪柯林(Emma Corrin)回顧這一段時,認為死亡的雄鹿象徵的是查爾斯與黛安娜剛起步就跛腳的戀情。曾經威風一時的雄鹿死亡之後,只能任人宰割,如同王室婚姻從起初就是受人安排,舞台上的主角並非主體而是受人操縱的客體。遭人生吞活剝後,首級成為戰利品懸掛在牆面上供人瞻仰。
在《王冠》中,菲利浦親王屈服了,瑪格麗特公主屈服了,黛安娜王妃仍在這個體制中掙扎。最後,黛妃折服在巨大的結構體制中,痛苦地跳著單人舞。最終,是誰殺死了黛妃?是狗仔隊嗎?還是得不到的愛情?還是整個體制?當第四季播出時,眾多憤怒的影迷擠進了查爾斯王子的 Twitter,發表他們對於他與黛安娜王妃婚姻的不滿,王室緊急關閉了查爾斯王子的 Twitter。英國王室擔心觀眾們沒有辦法分辨真實與戲劇的差異,以一齣半自傳類型的作品而言,《王冠》的影響力可見一斑。第四季確實勾起了人民對於黛安娜王妃的思念之情,人民也只能藉由這個方式哀悼這位可愛又親切的王妃。
王冠的重量該由誰來扛?
一個無法與真愛共結連理的王子,一個獲得不了愛情的王妃,才是真實童話故事的樣貌。到頭來,這些被犧牲的美好戀情只為成就王冠的擁有者。觀眾藉由攝影機之眼,一窺令人稱羨的王室生活,英國女王不再是只印刷在明信片上的符號,她在戲劇中會哭會笑,就跟平凡人一樣有著多重身分:她是喬治六世的女兒,菲利浦親王的妻子,四個孩子的母親與一個國家的女王。這位看似平凡的年輕女性 27 歲時,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登基為王,她必須要周旋在頭髮花白的男性中,聽著他們長篇大論,對著她品頭論足。《王冠》雖然是以女性為主角的戲劇,但是並非彰顯女權的作品,伊莉莎白女王其實非常強調傳統價值。不過,她確實展現了身為王的開明與氣度。當她在御前會議直接質問首相邱吉爾施政狀況時,能夠看見這位年輕女性已經找尋到「王的道路」,並且已經成為一個能夠匹配王冠重量的強者。
柴契爾夫人:「我認為女性不適合坐高位,因為她們太過情緒化。」
對比柴契爾夫人的強人崇拜與重男輕女的思想,經歷過歷史洗鍊的女王更在意的是王權的「無為而治」以及背負數百年傳統的王權該如何順應現代社會到來。身為菁英階層、上層社會頂端的女王與平民出身擠進政壇高位的兩位女性,對於國事,外交,英國高失業率等問題雙方辯證的過程堪比拳擊比賽,一來一往互不相讓,不同價值觀的衝撞轉動了英國的命運齒輪,也是本片張力之所在。
《王冠》描繪的角色並非完人,他們是血肉之軀,與我們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影集將英國王室的家務事搬上了檯面,事實上女王的家內事從古至今都是大眾的事情。白金漢宮既是皇室住所也是女王的辦公室,是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結合。影集內花了很多篇幅描寫英國政治現況,英國首相的執政風格還有女王辦公的情形,這要歸功於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擅長製作政治題材戲劇。
王室成員享受著光環與掌聲,但同時他們也深怕這個古老的體制是否哪天就會被時代洪流淹沒。我在《王冠》中看到了在體制內掙扎的靈魂,這一部作品並非單純的宮鬥片或是愛情悲劇,它牽扯到的是歷史巨輪之下人物遇到的人生困境,高不可攀的王室與市井小民有著同樣煩惱。這個家庭同樣也會傷人,每個家庭成員都身不由己,皆帶著傷痕成長。我們能夠移情至螢幕前的皇室成員,在此刻他們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而是我們的化身。
關掉螢幕,闔起童話故事書,你是否還相信公主與王子的美好故事?我所知道的是,王室的故事會一直進行下去,大眾仍等待新的童話篇章到來。
全文劇照來源:Netflix
參考資料:
Anne Mcclintock ,Imperial Leather: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the Colonial Contest, UK: Routledge, 199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