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品鑑:累(かさね)─真實、存在

    (かさね)來說,究竟什麼是真實呢? 舞台上的表演、那些扮演過的角色、眾星拱月的美女演員,還是那醜陋、虛偽又可悲的自己?
    結局時(かさね)完全變成一個老人,但她卻仍覺得自我閃閃發光,只因她還期待著自己
    真實到底是什麼?是否真有真實,還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

    真實VS現實

    。首先,真實等同於現實嗎? 常常我們會在一些超自然的故事的最後補一句「回到現實」,原先各種光怪陸離的猜想與景象便一同消失。只留下一成不變的單調日常。 這就是現實─它建立在大眾習以為常的生活之上,是每個人的舒適圈,也是極力想掙脫的枷鎖。 而真實則是構建於每個人價值觀上的理想,在主流價主觀下,它會無限接近於現實,但在亞文化中卻是形式各異的蓬勃發展。例如各式宗教、各類團體。 對於團體中的人們,他們所信奉的這一切就是真實而不容置疑的。 然而在外人看來,就像是大航海時代首次登上新大陸的人們一樣無法理解。他們遠在我們的舒適圈外,既然如此不同,怎能當作同一種人看待,甚至連人的資格都無法擁有,他們是野獸,是東夷、南蠻、西戎。衝突因此發生。 此外,現實也非想像般的如此穩定,就如同「柏拉圖的洞穴中」所說,我們可能只是看到了影子,而非全貌。同樣當一些非日常的事情發生時,我們仍不會將其納入現實之中,我們可能看不到,又或是故意不去看。是故,現實也非所有發生的事的紀錄,而是眾人的集體想像。 我們都不是全能的紀錄者,相反,我們各個目光狹隘,只能專注於自己的真實。與其在乎自己是否符合他人的現實,不如將自身的真實貫徹到底。就像主角一樣,儘管一開始是為了獲取眾人的注目而演戲,然而隨著時間推進,演戲已成為她的真實,即便以真面目上場,即便不再是美女,她仍會繼續追求。

    真實VS虛幻

    再來,真實與虛幻是否是絕對的對立呢?
    說到虛幻,就不得不提最近火紅的賽博龐克,高大的樓下,霓虹的燈光,隱藏在資本主義下的腐敗,混亂卻又生機蓬勃。這個對近未來的想像真實地令人畏懼,讓人不由自主擔心未來。 然而虛幻並非近代才生成的,戀上二次元的角色也非現今獨有,爸媽愛看的舊連續劇、爺奶愛看的各類戲曲也是。從角色到背後的聲優、演員。每個時代都很容易犯上角色與中之人(役者)聯繫在一起的錯誤。
    再向上追溯呢?在各類戲劇尚未出現前,什麼是人心中的虛幻呢? 是傳說、謠言和歷史,是大戰蚩尤的皇帝,是謠傳坑殺眾儒的秦始皇、是威震天下的漢武帝
    最後是宗教,最早的薩滿崇拜,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敬畏。而所有的虛幻都來自於人們對於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對現存世界的逃避。
    坦白說,我們幾乎無法分辨何為虛幻何為真實,兩者都投射出人的主觀意識,而唯一我們的判別方式或許就只有體感時間的長短而已,當兩者時間近乎相同,甚至反超。想必我們也會欣然接受,而將其納為真實吧!
    到那時,我們可能成為萬中無一的藝術家、發明家、天才,又或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瘋子吧!

    真實VS存在

    若說真實是人們投射內心的理想,存在則是人們不斷追尋的解答。 哲學三問中,無論用「從哪裡來?」是向上尋求「因」,還是藉由「往哪裡去?」到推現處的位置,最終都指向著那根本的問題─「我是誰?」─為何我存在? 無可否認的,存在的意義就是人一生不斷追求的東西,然而多數時候,我們僅僅只是滿足於現有的日常,或是掙扎求生、或是安逸過活。直到─日常被打破,人們卻會像是猛然驚醒一般,刻意的去追尋所謂的存在意義,展現對過去的省思,與對未來的迷惘,並試著跳出舒適圈,去尋找自己的定位。 沒錯,那些在哲學、文學,甚至是神學中探討的存在的意義,就是定位。人出生在世上,本就是沒有任何目的,若只是依靠本能生存下去,我們便只是基因的載具。但神奇的是,當人數開始增加,人開始過上群體生活時,定位便開始浮現。 一個人生存,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絲毫不用考慮什麼定位;多一個人,因為有了相對的關係,定位便開始出現,而一旦人多到超過分工的上限,就必定會有人不需煩惱生存而開始迷惘,開始追尋存在的意義,可能新的領域就被這樣拓展出來。
    在現代社會裡,分工極為細緻,選擇多到人們無法完全理解,即便上工了也因為過度的競爭和比較,而一次次的陷入迷茫。定位與工作脫勾,人們被迫往生活的其他面向找尋定位,可能是興趣、服務,也可能只是在一個又一個領域漂泊,在斜槓的同時獲得雜學家的稱號。 但這仍舊無法解決這個時代對於定位的焦慮。有人決心順應潮流,有人決心聽爸媽的話,但更多人跟我一樣,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不斷地眺望與回首中試圖說服自己沒有走錯,否則就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這也是為何我會對累的最後一句台詞久久無法自己─「畢竟不管醜陋也好,美麗也好,就連作為別人生活逐漸衰老的現在,我體內的(我)都不會褪色,不如說越歷經時光會變得越發鮮明、充實、發亮,只要我還期望著我。」
    因為我認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解答─「強烈的自我肯定」 在最後被永久換臉成為一位帶有殺人前科老婦,她既不能站上舞台,也不能與人接觸,在這孤獨中,她究竟是如何能說出這一句話?過去的榮光只能讓她痛苦不已,毫無未來可言的她居然不感到絕望? 並非樂觀,而是累已經體認到真實的自己。不是迷人或醜陋的外表,也不是舞台下的掌聲。而是對藝術的追求,於是她決心肯定自己,並對自己持續抱有期待。 苦苦追尋定位的我們往往受制於人,即便找到了,也會因為他人的回饋,又開始覺得需要啟程。一邊覺得自身無法專注,又忍不住跟他人比較,自卑感越發強烈,就越發沒有頭緒。
    不妨這樣試試,找尋自己願意在沒有人逼迫、沒有任何利益的狀況,仍會主動去做的事。而且無論是否跟他人比較,仍會持續想把這件事做得更好一些。若你找到這件事,恭喜你,這就是你的核心,你的立足點,無論他人如何影響,你都可以回到這件事上肯定自己。若你尚未找到這樣的事物,可能是太習慣被動接收資訊,會建議可以先從養成整理想法的習慣開始。試著將想的事情用媒介記錄下來。再來給自己時間去嘗試新東西。 如此這般,在我們都有底氣後,就能漸漸不怕去探尋存在的意義,不怕被說是個沒有用的人。

    結語

    坦白說,這是我已經閱讀這部漫畫超過三次,在第一次讀完它的當下,我就暗自認定自己必定會為它寫一篇文章,但當時仍在寫著其他文章,便暫時將其放下,沒想到從開始寫到寫完竟花費數年時間,是故許多心境也隨之改變,造成整個文章讀起來十分跳躍,真是非常抱歉。 往後品鑑類的文章都會盡量以一篇文章完結的方式撰寫。一是避免同樣的狀況再次發生,二是為了保持整體性。
    最後,感謝松浦老師製作了這部作品,它陪伴我這幾年在職場上不得不扮演他人的時光,讓我能在每個迷惘的時候重新檢視自身,從而有了繼續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