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電影《就像在天堂》激盪出生命的樂章

    瑞典這部《就像在天堂》( As It Is in Heaven, 2005)電影,流暢地說出瑞典小鎮發生的一段故事。
    在劇中隨著優美的歌曲,讓我們看到曾經受傷的人們,透過團體練唱的過程,從互相爭吵、責備,到後來擁抱彼此、疼惜彼此。
    在外地闖出一片天之後,因身體不適音樂家丹尼爾,暫停原本的表演事業、回到瑞典北方小鎮生長的故鄉。在自己的故鄉,鄉親並不知道他的名氣,使他活得更自在。教牧邀請他到教會指導唱詩班。本想回絕的丹尼爾,卻又無法推掉唱詩班的請求。在純樸的教會團體中,很自然的互動,好過在都市生活彼此勾心鬥角。
    開始指導唱詩班後,卻漸漸找回他原有對音樂的喜悅,逐漸與這群詩班成員的互動,開啟一連串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詩班成員們時而衝突、時而安慰、時而哭泣、時而歡笑,就像團體互動的療程,進而找到彼此可以溝通的方式。
    原來,有著典型藝術家性格的丹尼爾,情感澎湃,感觸細膩,要求完美,卻又不諳人情世故,加上童年曾被霸凌,14歲喪母之後,在他內心深處留下一層陰影,在與詩班成員之間的互動,剛開始常常格格不入。
    丹尼爾要大家唱出「唱出自己內心的聲音」,讓所有成員都勇於去面對、去嘗試,面對眼不爽的事、嘗試用心去表達,這種抒發情緒的練唱方式,不帶任何做作、任何虛偽,全然一吐心中的氣聲,可以是高音、可以是低音,讓所有人的心自然而然發聲,彼此的心靈相連,使得整體有著同心一體的氣氛。
    詩班中,一位婦人蓋比艾拉(Gabriella),是一位被家暴的受害者,丈夫打她的時候簡直不把她當人看,但她可以忍下,只要丈夫答應、讓她去教會參加唱詩班,她便可以忍下這樣的不堪。沒想到家暴丈夫,康尼,也正是小時候曾霸凌丹尼爾,導致他一生心懷恐懼的同一個人。
    兩個受害人,在一個小鎮碰面,彼此療癒。蓋比艾拉內心渴望的掙脫,藉由歌唱讓她得以釋放,丹尼爾發現蓋比艾拉有力的聲音,於是為她寫了一首屬於蓋比艾拉的歌,
    「通往天堂的道路很遙遠,但是我的執著與信念,領我走上正途。在活著的每一天,我要感受我的存在。」
    蓋比艾拉最終選擇離開施暴的先生,追尋自己的人生。然而,丹尼爾也完成自己多年的夢想:創作激勵人心的音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國際專業領隊及大學兼任講師。曾走過地中海沿岸等團,伊朗、土耳其、希臘、東歐(維也納、布拉格)、波羅的海(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北歐(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北非摩洛哥、肯亞,蒙古國、俄羅斯等國。 曾任「絕色影展」策畫、台影劇情片《真情狂愛》副導,企劃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海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