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琴癡狂》(God of the Piano) / 2019 / 以色列
犧牲孩子一生成就與價值,只為從中獲取羨慕眼光,現代社會亂象成為以色列新銳導演Itay Tal首部作品靈感來源。《為琴癡狂》描述出生自音樂世家的艾娜,將音樂視為唯一生命。琴藝精湛的她,來不及斐聲樂壇,就將成為人母。沒想到的是,孩子出生時竟天生失聰,失聰的孩子怎麼學琴?艾娜無法接受打擊,她用盡一切方法,只為不讓自己成為家族的累贅。
(以下有雷)
電影開場,羊水流瀉的女主角不止鋼琴演奏,甚至視若無睹。接著是父親與哥哥載送她去醫院的過程,此時的慰問是附加的,就在他們討論完音樂之後。電影不到三分鐘,幾乎已點明一切,這是個為琴癡狂的家庭。
之後就更明顯,生下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檢查手指,而通過一關就有下一關,當女主角得知孩子沒有聽力的同時,選擇的是調包嬰兒。這是在十五分鐘內發生的事,導演將各種「奇行」當作是「必要」,這些遊走道德邊緣的舉動卻看似無需思考,讓人不禁震驚且好奇,她是為了什麼?「藝術家」與「意匠」是不同的。就像所有的家長,希望孩子的未來是光明的,於是多數人從出生開始以「著想」進行「塑造」,不知不覺的習慣,孩子成了他人口中的「媽寶」,即使有所成就,本質也只是控制欲底下的執行者;但若沒有所謂的控制,任由孩子自由飛行,就算沒有能讓你炫耀的成就,但在孩子心中,他是自己的藝術家。不過,這部電影還不止如此。
片中的音樂使用是驚奇的,整部電影幾乎沒有配樂,取而代之的是融於劇情的琴聲,再加上始終冰冷俐落的色調,既有壓迫又有滲透作用,就如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它不僅是關於控制欲的電影,更是關於親人之間的精神傷害。是什麼讓她選擇交換孩子、是什麼讓她與家族格格不入,又是什麼逼著她以身體換取一份琴譜?這是「音樂世家」的壓迫,不惜一切想換取孩子的成功,甚至走火入魔,只是因為不想成為家族中的弱勢者罷了。
影片到最後,諷刺的是這長時間的謊言人生彷彿一場空。導演讓口障者鄰居作為開明的對比,當女主角詢問鄰居女兒是否還在彈琴的同時,鄰居卻以「不知道」作為回應。對於想將孩子生命當作野心規劃和社交工具的家長來說,或許這樣的「開導」,能把他們偏差的價值觀拐回一點吧。
推薦指數 ☆8.2/10
台灣上映日期:2019.10.25
台灣代理片商:佳映娛樂 JointMovies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