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共產主義的幻滅【影評:《投奔怒海》許鞍華】

《投奔怒海》於1982年在香港上映,是導演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全片以芥川汐見(林子祥 飾)的視角,一步一步踏進1975年共產黨解放越南後的世界。電影開篇便是共軍浩浩蕩蕩入蜆港的畫面,紅旗飄揚,夾道兩旁的百姓歡呼揮手,芥川手持相機跟隨軍隊入城,努力捕捉每一個歷史畫面,最後被一個雙手撐著拐杖的孩子吸引了,尾隨他走進尋常百姓家。
其後,芥川遇見了琴娘(馬斯晨 飾)、祖明(劉德華 飾)、阮主任(奇夢石 飾)、夫人(繆騫人 飾)等一群在這怒海中掙扎的人,而自己也不知不覺深陷其中。筆者在電影中看見了幻滅,是人物對於理想的幻滅,故本篇想聚焦於此,並私心推介許鞍華的其他電影。
《投奔怒海》的開場
《投奔怒海》的開場
芥川的幻滅
芥川是越共的國際友人,負責把解放後的越南生活呈現給世界看,是一種外來者的審視。他一直在文化局的安排下參觀和了解越南解放後的世界,看到的是小孩鬥快摘西瓜,生活富足的新經濟區,但紙是包不住火的,更何況是四處起「火」。芥川意識到自己一直未看見事情的真象,於是提出獨自遊蜆港。於是,他遇見了琴娘一家,看見了軍隊在市集拉壯丁,新經濟區內人如草芥的處境,小孩在路邊拾荒被遺棄的手榴彈炸死,寡婦因生計所逼賣淫被政府說是破壞國家秩序而自盡......
與其說幻滅,不如說是芥川終於撥開雲霧見真章。在這陽光明媚、歡聲笑語背後是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蜆港,他奮力送琴娘和小弟離開,卻在護送途中身葬「大海」。
芥川在風雨下為琴娘拍照
阮主任的戀殖與幻滅
阮主任在電影中出場次數不多,卻是個饒有趣味的人物。他在椰林樹影下與芥川散步,談起過去的自己:年輕時曾留學巴黎,大半生獻身於共產革命,為革命坐牢,年老時卻發現自己喜歡喝法國酒,食法國菜,偶爾還想找法國女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戀殖者。他感慨著:「越南人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卻失敗了。」正正是這份戀殖情懷,讓身邊的年輕幹部有機可乘,被標籤上「小資產階級濫情」,視為對共產主義不忠,從蜆港調配到新經濟特區。
年輕時嚮往共產主義,年老時緬懷留學巴黎歲月,幻想與幻滅之間,就是他的一生。
阮主任和芥川漫步在蜆港夕陽下
尾聲:許鞍華的人文關懷
《投奔怒海》在1982年上映,是自《獅子山下:來客》(1978年)和《胡越的故事》(1981年)以來許鞍華對越南難民的關懷,但不少人覺得許鞍華是借越南人的故事說中國內地,甚至香港的故事。而導演在《許鞍華說許鞍華》一書中卻表示沒有此原意:「我當時只是honestly去拍一個越南故事,我冇諗過要影射大陸,但是戲出到來人人都話似寫大陸,連我自己都覺得似,但當時真是無此用心。」看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順便一提,這齣電影的誕生也是絕處逢生,因為當時政治原因,同時被內地和台灣禁映,周潤發也因此辭去「祖明」一角,改為初出茅廬的劉德華飾演,是他的第一部電影。劉德華在《好好拍電影》(2021年)中談及許鞍華(Ann)時,說了兩點:第一,在片場吸菸兇狠;第二,口裏說想拍商業片,其實是走文藝路線。
的確,她在香港電影上就是這樣的存在,拍自己所關心的話題,又不自覺將人文關懷和文學素養置在其中。筆尖至此,也只是粗略分析,若有閒餘時間,不妨找來看看(YouTube有粵語版,連結附在下方)。最後,筆者很期待Ann姐第三次挑戰張愛玲作品但因疫情遲遲未能上映的《第一爐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