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李庭芝
武漢肺炎疫情剛開始被廣泛報導的時候,森林育的寒假營隊也正準備開始起跑。面對新聞上不斷增加的病例數字,營隊又是整群孩子聚集在一起,家長難免擔心緊張。森林育的主任振源就說,過年前後那段時間,每天都有家長打電話來想要退梯,尤其只要有新的確診病例出現,就可以預期隔天一定會有電話。
不過面對疫情,振源倒是老神在在,他說:「其實從我來森林育工作之後,遇到類似的傳染病狀況,已經是第三次了。」另外兩次是許多台灣人仍記憶猶新的腸病毒和2003年的SARS。
過去的經驗
「在SARS 的時候,其實算是我們最嚴峻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是在五月多到達高峰,我們營隊七月多開始。那時候市面上所有的營隊幾乎都不辦,因為他們覺得 SARS 疫情會影響營隊活動。但基金會還是決定要舉辦。」振源回憶,當時大家在辦和不辦之間討論、辯論了許久。因為如果單看疫情,好像沒有那麼嚴峻,儘管在和平醫院有群聚感染,其他地方的病例實際上並不多;可是這又是近代第一起讓人比較恐慌的傳染病,大家可以理解家長對孩子的焦慮和擔心。
但是,做決定不應該僅僅憑情緒,而是必須回到兩個點:科學上如何看待疾病的傳播與預防、森林育舉辦的初衷。
科學上來說,「小孩怎樣比較不會生病?就是必須要多洗手。」振源說,「如果身上的抵抗力比較弱,就必須透過運動或吃維他命等等,讓身體強壯。如果都待著不動,在家裡面悶著,那不是對抗疾病的好方法,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跟恐慌。」
除此之外,森林育其實不只是帶小孩去玩團康,而是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很多小孩很期待來到這裡,並不只是要玩,還因為有很多可以學習的事情。森林育有教育的責任,也能在過程中帶給孩子正確的健康觀念。
因此,當時基金會决定不停辦。
振源回想討論的經過,覺得當時的結論滿有道理的,「我們那時候就覺得,對,我們不能因為社會上的恐慌,或是說明明我們知道這不是正確的觀念,可是又跟著大家一起走。那我們就來傳達一個正確的觀念,所以當時我們就決定繼續辦,而不是停辦。」
當時的森林育並不是兩手空空對抗疫情,而是擬定詳細計畫以及公開說明,讓家長知道森林育做了怎麼樣的準備和努力。而這些,都成為這次武漢肺炎疫情發生時,森林育能迅速做出反應的重要參考經驗
做好萬全準備
今年寒假森林育因為剛好碰上過年,所以在給小孩的課程上無法有太多準備。第二梯開始才增加了衛生教案,跟孩子談「洗手醫生」的故事,並教導孩子正確的洗手方式。振源也提到,接下來的梯隊還希望加入「傷寒瑪莉」的故事,讓孩子可以思考隔離會不會有效、對被隔離者的心理又會造成什麼影響等議題。
然而在營隊的防護措施上,並沒有因為時間很趕就變得馬虎,振源說:「除了洗手之外,比如進到捷運、公車裡面,我們必須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人。在教室内上課的話,我們都請孩子戴口罩來。然後萬一如果有人有咳嗽或發燒,那我們會請家長們還是接回去,不管是流感還是什麼狀況。因為現在大家都很恐慌的狀況之下,我們會請家長帶去給醫生判斷。」
「我們在每天上課之前、下課之後,所有的教室地板、桌面其實都會用酒精以及漂白水消毒,然後離開之前會讓室内是通風的狀態。我們這次是有打算小孩進來之後,家長一律都在門口外面接孩子,因為家長的部分我們比較保護不到。」
「那場地在山上、要過夜的,像築巢梯,是所有的課桌椅、教室每日消毒,除此之外呢,所有的小孩每天早上起床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去量體溫,每個人都確認自己體溫狀態是OK的,再進到教室準備上課、吃早餐或進行接下來的活動。」
照顧家長的擔心與焦慮
其實森林育的防疫準備工作,並不只有在營隊期間,而是從營隊開始前就已經在進行。「像今年過年之前,在上班最後一天,其實我就已經發了一封寫給家長的信,也把我們整個對於這次武漢病毒的防護計畫公佈在網站上,速度非常快。第一個家長打電話進來詢問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在聯絡這件事情了。這樣做一個是安家長的心,另一個就是表示家長真的會有擔心跟焦慮,不知道我們會怎麼做,那我們就趕快把資訊放到網路上。其實我覺得這樣滿好的,公佈之後家長也比較不擔心。」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照顧家長的心態,而不是採取恐慌的方式。」振源說,「我覺得越謹慎越好,而且越有防護計畫就越好,而不是,我直接就取消了梯隊。取消就是消極以對啊!就是我面對這件事情,覺得我無能為力就算了這樣。」
如果我們抱持堅定的態度,就是決心要好好面對眼前的困難,而且透過這次的疫情去教會小孩正確的防疫觀念,也讓自己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是不是還有哪裡可以做得更多,那麼我們就不是消極地等待疾病感染,而是做好準備面對挑戰。
這是我們希望教給孩子的理想,也是我們希望帶給台灣社會的理想!
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6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