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訊息】
7月中旬一個小意外造成我的左手肘受傷、打上了石膏;由於我寫文章是採用倉頡的輸入方式,因此最快八月底前,都無法撰寫日本令和首相系列或日本政治分析的文章,在此向各位致歉。
這篇翻譯文章是利用Word的聽寫方式進行輸入但真的很費時。
藉此機會向大家報告。
【前言】
前日本自衛隊少將「渡邊金三」,於日前投稿日本產經新聞,就台灣海峽相關的美台間軍事協力狀況進行介紹,同時也呼籲日本應該在防衛的領域內跟台灣展開直接對話。
1959年出生的渡邊金三,於1982年從防衛大學畢業,進入陸上自衛隊。曾經擔任日本駐馬來西亞防衛駐在官、陸上自衛隊幕僚監部調查部、情報保全隊少將司令等職務。
2016年渡邊金三自少將退役後,到2021年5月為止,擔任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安全保障擔當」主任一職。
由於他的經歷身分特殊、加上在台灣任職的時間長達5年,也見證了台海情勢的變化; 因此從他的角度來看台美、台日、及台灣海峽的安全保障,可以提供我們不同的視角。
本文不長,因此將之翻譯,提供給關心台海安全問題的朋友當作參考。
【台灣有事:前進中的美台合作與加強日本對話】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官於今年3月提到中國可能會在六年以內侵略台灣;4月份的「日美首腦會談」的共同聲明中,也明記了「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關於台灣海峽有事的相關討論也越來越多。這是值得歡迎的一件事,但是大部分的議論都是著重於政治方面的解釋,純粹軍事方面的討論並不多。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既然中國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力,要渡過台灣海峽並不困難」,但事實上這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台灣海峽的寬度超過200公里, 潮流速度快,因此大規模艦艇要能夠一致的行動是非常困難的,加上台灣海峽的深度很淺,也會使得潛水艇的作戰有其困難。而冬天由於強風及濃霧所致並不利於軍機等的飛行。而且台灣只有少數幾個地方適合大部隊登陸作戰,因此對於登陸方而言,台灣沿岸的地形與氣象的條件是非常嚴峻的。
一般來說,攻擊方必須保有超過防禦方三倍以上的戰力。而考慮到台灣海峽的地形與氣象,所需要的戰力更是要加倍計算。 然而目前的中國的戰力,並不具有足夠的水上艦艇與戰鬥機。雖然中國具有許多的地對地彈道飛彈,然而台灣方面就未公開的資料來說,也被認為擁有至少250枚以上、射程涵蓋大陸的彈道飛彈,能夠給予中國相當的反擊。
最後決戰所需要的登陸兵力,外界認為中國方面所具有的輸送登陸能力大約只有15,000人左右,以台灣9萬陸軍配置在幾個可以登陸的場所進行防衛這一點來看,中國要進行強行登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中國方面所能執行的手段,包括軍事威脅、經濟封鎖、戰鬥機或飛彈的攻擊、佔領離島或者是特殊部隊的斬首行動;但是只要在人民還支持台灣政府的前提下,中國的作戰不僅無法佔領台灣,反而授予台灣宣告獨立的機會;而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武力行使的反彈,反而會讓中國受到孤立。像俄羅斯那樣使用灰色地帶作戰方式併吞克里米亞半島成立傀儡政權的方式,在已經民主深化的台灣要實現並不容易。
中國本身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去年5月,負責巡弋太平洋的美國航空母艦等艦艇,因為受到新冠肺炎蔓延的影響,被迫長期駐留在港內,當時中國有不少媒體認為這是侵略台灣的最好時機。
然而以『超限戰』這本書聞名的中國少將「喬良」則是特別發文主張:「跟美軍的實力明顯相差甚多,不宜輕率的行動」。相信這篇文章一定有得到軍方或黨的許可才會發表,也就是中國的高層對於美中之間軍事實力的差距有著相當的理解。因此未來中國如果採取行動的話,應該會是因為中國內部發生重大的問題,會動搖到中國共產黨獨裁的地位,因此必須讓人民的目光朝向外界,就算沒有勝算也要侵略台灣這樣的可能性。
此外,美國跟台灣的防衛協力的架構在川普政權下有了很大的變化。2018年2月所製作、並且於2021年1月解除機密的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印度太平洋戰略架構』文件中記載了「防衛包含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國家」,這是將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甚至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裡面都沒有談到的台灣防衛予以明記。
2018年以降,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來台對台灣的海軍陸戰隊進行訓練指導,也在台灣進行美台特殊部隊共同演訓。2020年成立了整合作戰層級架構的『美台共同評價會議』。雖然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交流暫時停止,但是在後新冠時代美國跟台灣方面軍事合作的部分,在質量上深化的可能性非常高。
另一方面,日本跟美國之間對於台灣海峽有事的時候的相互調整並沒有太大的進展;甚至日本跟台灣之間防衛上的協力關係尚未存在。台灣海峽有事的時候,被日本視為進入「對日本武力攻擊狀態」是非常可能的。
因此對於「日本跟台灣之間進行防衛交流」一事應該要盡早進行決策;也應該對於「機密情報的交換、通訊狀態的整備」等等進行直接的對話才是。
日文網址如下(但必須是付費會員才能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