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九二共識,也沒有台海中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0/9/25 中國時報 版12

 

美國高官近期接連訪台,共軍則派遣軍機多機種多批次越過「臺海中線」,國軍頻頻升空攔截驅離,地面火砲雷達不僅跟監,飛彈也進駐若干市區陣地實施警戒。為此兩岸政府相互批判「破壞現狀」與「沒有中線」,兩軍人員則放話「後果自負—廢話少說」,生動地反映兩岸嚴重交惡的現況。

 

雖然北京由外交部發言人出面否定「中線」的效力,但「否定」行為本身間接說明了「中線」的歷史存在,且曾保障台海穩定的實況—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其實「九二共識」今天的尷尬處境也完全相同它原是一方片面提出,在互動磨合過程逐漸變成默契,然後默契被提煉成概念(包括訂出經緯線)。時過境遷後,先是一方認為不再合用,最後因不再能發揮作用穩定雙方關係,終於只能成為某段時間的「歷史事實」。

 

細加比較,九二共識在制度化方面還略優於台海中線。何以言之?1992年之所以能啟動功能性交流,甚至陸續簽署23項協議,原因不是「九二共識」這個後人黏合的四字箴言,而是胡錦濤、賈慶林後來追認的兩岸「各自現行規定」,亦即馬英九「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定位,也即是蔡總統兩次就職演說「持續遵循」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紅藍綠交集這個權宜交集是台獨必須決心衝破的最後鋼網,也是和平逼近最後關頭的終極紅線。國民黨黨綱與中共全代會報告曾載入九二共識,只是對交集的佔有與追認而已。

 

相形之下,共機侵擾引起輿論對「中線」的好奇多過「九二共識」。不分藍綠,公眾已逐漸明瞭位於國際水道上的這條虛線沒有制度化、沒有法理依據、更不是來自兩岸自主磨合的產物,而是1954年美國協防後,於1955年單方面劃設(稱「戴維斯線」),還隱含華府的雙重嚇阻:嚇阻共軍出海,也警告國軍美國協防的界線。

 

類似二戰後美國帶頭創設的眾多國際制度,「美國例外」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但川普上任後加強加密對大陸東、南沿海抵近偵察,包括上海、廣州外海與南海,媒體稱僅今年即超過千次。美方既然不請自來,中共亦無須照例。共機台海越線,與其說只是為了擾台,不如說是藉抗美練兵,「中線」遂黯然失色。

 

幸運的是,今年李克強在人大的工作報告沒提九二共識,汪洋兩天內趕緊補講回來。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曾傳出擱置九二,引來陸媒批評。即在昨日國台辦又於官方微博推出「九二共識答問」,有保留地間接肯定當年海基會第八案「堅持+各表」的主張,可見九二共識的命運略好過海峽中線。共機越線是崛起後軍力增長趨勢使然,一如當年國軍越線,但如果和統仍是首選戰略,戰術上仍有自制空間。反覆叨念九二共識,有論者以為是中共引用反分裂法前網開一面。但從不給華府選戰藉口,從中歐談判擱淺、從中日關係詭譎,從RCEP談判艱苦前進,從這些大局來看,北京沒有超車川普,演出十月驚奇的理由。

 

九二共識與海峽中線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是互動雙方特定時空下,綜合實力和戰略目標磨合的產物。之後雖然時過境遷,如果戰略目標仍有交集,默契的路徑依賴效果仍能持續一陣,讓雙方在找到新的平衡點前,維持最低限度的和平。不過也要務實地承認,九二與中線不像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可單靠實力維持;它們也不像三八線,有停戰協定明確規範軍事行動。兩岸實力不對稱快速擴大,海峽中線已比中印實際控制線更難維持;兩岸政治交集流失,九二共識情況雖略好過中線,也瀕臨名存實亡。其實北京並沒有越過拋棄這些制度的臨界點太遠,臺灣朝野無論是提出「新瓶」還是要改良「舊酒」,應該為防務爭取一些時間。

avatar-img
22會員
96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登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中共以「閃電戰」侵略台灣的聲音,其來有自並不稀奇。只是,以往「閃電戰」只存在幕僚的想定中,現在已經提升到演習—出現「閃電戰」徵候,表示「閃電戰」(特別是「封鎖」)解放軍已經在實兵驗證的可能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地獄景象(Hellscape)是美軍的觀點從而也是盟軍觀點。地點不是在台灣,而是在台灣海峽,東海、南海。對台灣而言,是制敵於境外(包括但不限而中國的陸地)。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臺灣海峽是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海峽,兩邊最短的地方距離是131公里。而臺灣海峽中線是美國空軍將軍小班傑明·戴維斯將軍Benjamin Oliver Davis Jr,於1955年爲防止中國和臺灣發生軍事衝突,在臺灣海峽中間劃定的界線,此線被認爲是臺灣與中國雙方之間的實質性警戒線。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中共以「閃電戰」侵略台灣的聲音,其來有自並不稀奇。只是,以往「閃電戰」只存在幕僚的想定中,現在已經提升到演習—出現「閃電戰」徵候,表示「閃電戰」(特別是「封鎖」)解放軍已經在實兵驗證的可能性。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地獄景象(Hellscape)是美軍的觀點從而也是盟軍觀點。地點不是在台灣,而是在台灣海峽,東海、南海。對台灣而言,是制敵於境外(包括但不限而中國的陸地)。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前兩天和幾位中國的軍官在一起吃飯,我們是從小到大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所以也不存在政治上的避諱。他們的態度是打台灣+美國+日本隨便打,儘管這看起來近乎愚蠢和瘋狂,但是從側面説明中國的軍隊的宣傳相當成功。我希望台灣社會對大陸要有深刻的認識,不是簡單片面的。 新聞原文:https://cn.nytimes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臺灣海峽是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海峽,兩邊最短的地方距離是131公里。而臺灣海峽中線是美國空軍將軍小班傑明·戴維斯將軍Benjamin Oliver Davis Jr,於1955年爲防止中國和臺灣發生軍事衝突,在臺灣海峽中間劃定的界線,此線被認爲是臺灣與中國雙方之間的實質性警戒線。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