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歷史上的今天─8月27日(摩爾多瓦國慶日、中華民國鄭成功誕辰紀念日)

    今天焦點─德國面對第2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態度
    1952年 西德與以色列達成賠償納粹德國戰爭罪行協議,西德同意在12年內賠償以色列30億馬克,補償猶太人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納粹德國迫害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西德第2次世界大戰後第1任總理艾德諾(Konrad Adenauer,1876~1967)決定擴大補償對象,世界各地不論是猶太人、俄羅斯人、波蘭人或羅馬尼亞人,凡是納粹德國大屠殺倖存者全部都給予賠償,以實際行動向納粹德國加諸各國人民的痛苦表達真誠的歉意並請求寬恕,同時誓言德國永記不忘歷史教訓,更永不讓歷史重演。
    納粹德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執行種族滅絕大屠殺(Holocaust),以毒氣、饑餓和疾病等殘酷手段屠殺上千萬人,其中以猶太人受害最烈,超過600萬猶太人遭到屠殺喪命,佔歐洲猶太人的2/3,其中150萬是兒童,最惡名昭彰的人間煉獄是位於波蘭東南部的奧斯維茲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是全球前所未有最大的墓地,受難者全部都沒有墓碑,連納粹德國也不敢面對連自己都難以置信的卑劣黑暗人性。
    納粹德國在1945年5月戰敗投降,美國、英國、共產黨蘇聯和法國分區占領納粹德國首都柏林,並將德國一分為二,屬於自由民主陣營的西德,開始深沈反思納粹德國帶來的災難,歷任總理無不坦誠正視納粹德國的戰爭罪行,其中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69年至1974年出任西德總理的布蘭特(Willy Brandt,1913~1992),於1970年10月前往波蘭訪問時,在遇難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默哀,對150萬名遭到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謝罪,贏得波蘭人諒解和尊敬,布蘭特也因與曾被納粹德國占領的東歐國家和解,獲得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誠懇面對納粹德國發動第2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災難,以鉅額金錢補償被屠殺的受難者和強徵的奴工之外,對追緝加害者也毫不手軟,與美國和以色列聯合提供巨額賞金追捕逃亡的戰爭罪犯劊子手,2013年第2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68年,仍起訴奧斯維茲集中營30名守衛,其中最高齡的被告已經97歲,全部判刑入獄服刑。德國司法機構強調,數以千計管理過納粹集中營的官員,若仍在人間,不論年紀多大都將持續追緝繩之以法,充分說明德國政府執行戰爭罪行贖罪計畫,提供各個不同角度反思的堅定決心和立場,德國也因此成為受到全球歡迎和尊敬的大國。
    相對於德國,發動第2次世界太平洋戰爭的日本,在戰爭結束70年後,不但始終沒有對帶給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傷害與痛苦的戰爭罪行表達歉意和賠償,更想方設法竄改歷史,否認侵略史實,成為日本和受害國家永難抹平的歷史仇恨,大和民族持續在黑暗中,難以釋放靈魂自由,日本未來命運的走向,確實值得高度關注。(延伸閱讀1:全球重大種族衝突與動亂~納粹德國的種族滅絕罪行);(延伸閱讀2:全球重大種族衝突與動亂~納粹德國的種族滅絕罪行~何鳳山與辛德勒的故事);(延伸閱讀3:20世紀全球戰火~德國面對歷史真相的態度);(延伸閱讀4:20世紀全球戰火~20世紀全球戰火~日本不願面對的歷史真相)
    ◆布蘭特令人印象深刻的「華沙之跪」(圖/TandY翻攝)
    ◆布蘭特令人印象深刻的「華沙之跪」(圖/TandY翻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