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視訊到心累?Horizon workroom 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為什麼你該看這篇文章: 或許你已經知道 Facebook 近期宣布開方測試版的VR虛擬會議室 Horizon workroom,但對於為什麼VR受限於特殊裝置,卻還是持續成為發展目標感到好奇,這篇文章會透過簡單整理一些過去研究結果,帶你一窺這些決策背後的依據為何!
前段時間介紹過Mozilla Hub這個虛擬會議空間,與這次Facebook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 的性質相似,但後者更強調「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使用動機。或許是後疫情時代遠端協作熱度遲遲未減、長時間視訊下人們感知到過量的視訊疲勞(zoom fatigue)又備受討論,讓科技巨頭發現了VR在互動和沉浸上的潛力,從已經發展一段時間的Facebook Horizon中獨立推出workroom的場景功能。
當然從商業考量而論,主打協作剛需而非娛樂社交用途,可以視為在2B和2C商業模式間抉擇,而明顯可見,如果在測試版結束後想達到穩定獲利,2B勢必會是較佳解。
即使Facebook推出這項新功能不到一周,已經出現不少科技媒體相關報導介紹,功能上的分析可以直接點擊文末的新聞連結閱讀。這篇文章更想嘗試解釋Horizon workroom 可能改善現狀的原因,非憑空而生或毫無根據,不少都是基於過去長期 VR 領域在使用體驗、認知心理上等實證研究所做的決策。

不只是酷!VR會議有望解決視訊疲勞

ZOOM會議介面。圖片來源:maxpixel.net
ZOOM會議介面。圖片來源:maxpixel.net
如同文章一開始提到的Zoom Fatigue,中文翻做視訊疲勞,在疫情開始後逐漸受到重視。甚至連Zoom 的 CEO 都承認,疫情期間一天開19個視訊會議的親身經歷,也讓他感受到這種頻繁、長時間使用視訊帶來的心理倦怠。
這種疲乏感究竟從何而來?根據Standford 虛擬人類互動實驗室的研究,研究者認為這些誘發視訊疲勞的原因,幾乎都有視訊介面的設計有關,有些則是視訊這種溝通方式先天的缺陷。
VR會議基本上可以透過虛擬化身解決目前的困境。首先,使用者不再需要被迫面對塞滿不安與躁動的平面螢幕,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虛擬空間(virtual envrionment)。在研究中,視訊其中一個被認為讓使用者備感壓力的因素是「近距離的眼神接觸」,試想那個熟悉而密集的九宮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現實生活中要近得多、臉部表情又因為與電腦相對距離的拉近而放大。更糟的是如此困窘之下,你還必須以正面姿態,與所有人進行眼神交流。
如果你還是沒辦法想像有多糟,專於Zoom Fatigue研究的 Jeremy Bailenson 給了我們一個想像情境:在擠滿人的電梯裡、或是通勤巔峰的火車上長時間正眼與他人對視。此時,移開視線又如何?另一個研究指出,僅僅是技術造成聲音、動作上的延遲,都會影響使用者對視訊中對方的評價,足以顯示在這麼狹小的方框裡,要擔心被誤會和誤會別人的機率比想像中要高上許多。

全面的沉浸與真實不如想像容易

Horizon workroom 官方照片。
過去曾有不看好 VR 虛擬會議室的評論提出質疑,認為頭盔裝置將會對人們在工作過程中的一些慣常行為帶來不便,例如虛擬會議上頭盔裝置給予的沉浸,反而使現實世界桌前的筆隨手記錄、或切換到別的分頁回覆電子郵件這些原本輕而易舉的行為變的困難。
也就是說原因其實出在我們的多工(mutli-tasking)行為比自己意識到的還要複雜,人們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已成為習慣甚至是潛意識,而Facebook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Horizon workroom 中,不只是「人」進入了虛擬場景之中,生產力工具如鍵盤、電腦桌面也一併以虛擬的方式呈現在會議空間裡。這個改變突破了現在無論是Zoom這類一般視訊軟體,還是Gather town遊戲化會議場室,最多僅能以白板協作(Jam-board)溝通的狀態。

手勢與表情不再被人誤解

Horizon workroom 官方照片。
VR會議主要以替身(avatar)代替人類在虛擬空間中行動。使用者可以擁有舒適的人際距離,更不會再為了表示「同意」,誇張的點頭、大聲的說話或刻意長時間注視鏡頭。要同時做出這些動作、又接收對方表達的訊息,感知超出負荷同樣也是疲乏的原因之一。
以替身與他人交流的另一個好處是,不需要長時間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現在螢幕上。或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知道別人不見得會注意視訊上的自己長什麼樣子,卻沒辦法克制自己不去確認自己現在在鏡頭前的長相。已經有研究證實,人們在看到鏡子中的形象時會進行自我評價,特別是女生的自我關注更可能帶來負面的情緒。心理學相關研究最近也已經延伸此結果並證實,疫情期間開啟攝影機的線上視訊工作模式,對於女性的影響更大。
Horizon workroom中以替身為主取代視訊介面解決了這項擔憂。更讓人驚喜的是,經由感應使用者的手部與臉部表情,替身可以與他人有表情、手勢的互動設計,這意味著使用者可以更自在如常的,以現實中跟他人溝通的方式,透過除了語言以外的形式表達自己想傳遞的訊息。儘管這也可能透漏著使用者的表情有被以數據形式加以分析的疑慮,但綜觀目前虛擬會議室的發展,這一個新的功能在溝通效果上還是值得期待的。
註:到底有沒有偵測並反映臉部表情的功能目前有些不確定,看測試影片跟部分國外媒體報導是有的,但官方釋出的新聞稿並沒有特別提及。

參考資料: Facebook版的Gather?虛擬會議室Horizon Workrooms免費開放。數位時代Introducing Horizon Workrooms: Remote Collaboration Reimagined。Facebook(2021). Nonverbal overload: A theoretical argument for the causes of Zoom fatigue。Bailenson, J. (2020) Zoom fatigue worse for women, Stanford News(2021) Shockley, K. M., Gabriel, A. S., Robertson, D., Rosen, C. C., Chawla, N., Ganster, M. L., & Ezerins, M. E. (2021). The fatiguing effects of camera use in virtual meetings: A within-person field experi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6(8), 1137–115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