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要捷運」,這是一句每年選舉都會聽到的口號,至今還沒落實的口號。
深坑區緊鄰台北市的東南方,透過快速道路,開車15分鐘可抵達信義區及大安區,平面道路15分鐘內抵達文山區及南港區,國道30分鐘內抵達新店區及汐止區。面對都市區域日益開發飽和、房價過高等問題,開發度相對低的深坑區成為了在大台北地區工作者租屋、買房、甚至考慮退休生活的區域。
在深坑,居住著大量往返台北與深坑的工作者,也有不少家庭將戶籍掛在台北市,好讓孩子念台北市的學校。沒有本地高中及只有一所科技大學的這裡,大部分學生在結束國中生活後,都得接受離開家裡讀書的命運。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深坑人,還是種種因素的移居者,似乎都早已習慣這種通勤生活。
但深坑的交通方便似乎僅止於有錢開車的人,在這裡,如果開不起車,或是騎黃牌上快速道路,那就準備搭公車換捷運。把等車時間都算進去的話,每天大概得花上兩小時通勤。這也是為何深坑人開始希望增設除了公車以外的大眾運輸。
這裡長期存在大眾運輸量不足、通勤時間過長、司機工時過長的問題,大眾運輸的問題在各大深坑的社群網站罵聲連連,一部分的深坑人似乎覺得有捷運開發的可能性,然在捷運局多年的評估及討論後,居民開始意識到,深坑要捷運這個口號似乎只是幻想。
2021的今日,人口移入的問題還在持續,房價也面臨上漲的問題,儘管深坑區在許多天龍人眼中仍有落後地區的印象,但不得不承認它正在面臨許多都市成長的議題,深坑的現狀總給人一種,不進行更良好的規劃與開發模式,它將變成下一個台北周遭山區的四不像。而面對大眾運輸的開發仍然停滯的現況,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運輸與居住結合的可能性。
人與自然爭地的情景在深坑處處可見,環境在面臨人口持續成長而改變,這樣的妥協之下是否存在另一種共存的可能性。
深坑的地形可以理解為長形的盆地,中間有被景美溪上游貫穿的谷狀地形,腹地非常小,景美溪北方的腹地稍大而形成了主要居住區,並有一條單線道公路串聯居住區。溪的南方則是信義快速道路下來後,連結國道五號的重要平面道路,不少往返宜蘭台北間的通勤者每日必經之處。除了溪水兩岸的腹地外,另一部份居住區則聚集在盆地周遭的山腳,也就是滿滿的OO山莊。
捷運局多年的評估是希望將高架路線建造在景美溪南方的道路周遭,這裡不僅剩餘的腹地較大,也方便連結文弧線的尾端╴捷運動物園站,也存在拓展石碇與宜蘭市場的可能,然這裡卻與主要居住區距離遙遠。在多年多次的損益評估後,實行的可能性也還存在著一段距離,於是我才想試圖提出與新建住宅結合的可能,或許可以簡單理解為與社宅結合的捷運站?
居民似乎覺得高架捷運建造在主要居住區的北深路上方比較方便在地使用,然這卻讓我聯想到文湖線以及台中捷運興建後,天空被量體佔據的那份壓迫感。
由北深路貫穿的居住帶,開發已經接近飽和的平面區域,僅有雙向單車道的道路得服務各家公車經過,道路兩旁供應著人們的停車需求,以及日常會來使用的各式店鋪。接客的公車、買東西臨停的小轎車、等待大家奔跑的垃圾車、當然還有假日觀光客,種種因素讓道路不時被塞住的情形成為一種日常。
擁有較大腹地的文山路三段,雙車道似乎也存在著高架化捷運興建的可行性,然捷運的興建是否將剝奪在深坑的平面道路上,看見完整山形的最後一點機會。
不同於捷運局有預算限制,也不必受到官員的意見干擾,因著畢業設計,我想這是為深坑提出一種全新可能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