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三鐵共構優勢的台北南港,超多開發案正在興建中!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翻開台北捷運進出站統計資料,如果把2019年,也就是疫情前的數字,跟2023年作對比,會發現成長率最高的車站,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台北車站、西門或是中山,而是位於台北市東邊的南港。甚至用上帝視角來看,會發現南港有許多正在興建中的建築,而且每個基地的範圍都不小。究竟南港是怎麼從以前工業黑鄉的稱號,變成現在台北另一個重要交通樞紐、A級商辦的聚集地?附近又有哪些正在興建中的開發案呢?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Z20nUWbst10


南港的「黑鄉」稱號

如果從台北重要的交通樞紐這個層面來看,台北車站絕對是位居榜首的位子,而接續往下,拿出台鐵公布的進出站統計數據,則是以松山與南港為主,其中雖然松山站的進出站人數高於南港,但作為串接高鐵、台鐵與捷運的三鐵共構車站,在交通樞紐的重要性上,我自己是會把南港排得比較前面一點。

raw-image


南港的主要位置,是位在基隆河南岸的狹長型土地、位於台北市的最東邊,在以前台灣還沒有這麼多人的時代,南港就是依靠河道運輸發展起來的小聚落,像是這張百年前的古地圖,在現在南港展覽館1館的東北邊,標示出了渡船頭的字樣,而且從南港誌裡面的說明來看,南港最一開始是從現在的三重里、靠近基隆河邊起家的。

raw-image


時間快轉到了清代,劉銘傳興建基隆到新竹的鐵路,並且在南港設置車站後,讓整個聚落的發展重心,緩慢的從碼頭轉移到車站周圍,也讓這裡成為往返台北與基隆的必經之地,而這個地利之便,再加上後續的公路興建,以及現代化的高鐵、捷運與轉運站的加入,就讓南港發展成雖然歷經超過百年時間、到現在依然是相當重要的交通樞紐。但是南港雖然擁有交通這項優勢,在1950到1980年代,工業生產所帶來的污染時常遭人詬病,甚至讓南港被冠上黑鄉的稱號。


不過在眾多工廠出現之前,南港早期的產業其中一項是磚瓦業,大約分布在現在的玉成與西新里,也就是昆陽捷運站以北到基隆河以南,以及位於舊莊里與九如里的煤礦業,更早以前還有位於南側山區的茶業,其中又以1885年的包種茶最為著名,因此有些人會把南港,稱作是台灣包種茶的故鄉,甚至現在著名的文山包種茶,在當時還會藉南港的標誌外銷。

raw-image


那南港真正成為工業黑鄉,是在1956年政府將部分土地畫為工業區後、所出現的工廠,前前後後包括了1940年,日本因應二戰成立的南港輪胎、1943年成立的瓶蓋工廠、以及1952年成立的聯華麵粉廠、1954年成立的僑泰興麵粉廠與美援支持的台肥六廠,以及1957年的啟業化工廠等等,大部分的工廠,是坐落在現在的南港路與市民大道八段,而工廠以外,還是以農田跟零星的住家為主。

raw-image


甚至換上另一種地圖,還能發現更多工廠座落於此,從地圖由西至東,就有德一鋼鐵、天南鋼業、中南紡織、國產水泥、百代實業、裕榮興鋼鋁、中興溶劑製油廠、大華鋼鐵機械、中國石礦公司、南港輪胎公司、台灣鋼鐵廠、瓶蓋工廠、中國電器材廠、化利化工廠、僑泰興麵粉廠、聯華麵粉廠、啟業化工、台肥六廠等等,就能知道現在以軟體跟經貿園區為主的南港,在當時真的有不少工廠進駐,同時這些工廠所握有的土地,跟現在南港許多開發案都有關係。

raw-image


那究竟南港的黑鄉稱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結束的,並且成為現在擁有許多商辦建築的樣貌呢?


跟黑鄉說再見

其實南港黑鄉的消失,可以說是整個都市範圍擴張下的一種必然結果,畢竟到1980年代,越來越多人從各縣市搬進台北市,誰也不希望住家附近,有個造成嚴重汙染的工業區,甚至曾經有當地居民形容,在那些工廠還存在的時候,空氣總會瀰漫著一種油、瀝青與橡膠混合起來的味道。

而南港眾多工廠遷移的重要時間點,主要是現在位於南港高工右側的土地,這裡原本是啟業化工廠,以生產焦炭為主,但因為空氣汙染問題,在陸續開好幾次會議與公聽會後,1987年遭到政府勒令停業。

raw-image


甚至在1990年代、出現了要把台肥南港廠土地,作為軟體園區與世貿展示館的開發規劃,而第一期位於現在的新民街以北、三重街以西,主要在1999年開工,進駐的公司以軟體相關為主,另外還有左右兩側的第二期與第三期,成為現在眾多大型企業進駐的所在地,可說是南港遠離黑鄉的重要里程碑。

raw-image


我自己是在2018年的時候,有到裡面的企業實習過,記得沒錯的話,應該是在2007年完成的第三期,整體印象是雖然大廳跟整個動線規劃偏老舊了一點,不過外觀算是還OK、中規中矩,而且三期還能走天橋到很像外星人基地的中國信託,有時後部門聚餐都會約在那裡,對於上班族來說,不管吃還是交通都還滿方便的,不過最大的不習慣,就是每次走在街上,就會感覺兩邊的街景真的差異很大,因為在5層樓公寓的旁邊,只隔一條小小條馬路,旁邊就是退縮一定程度、樓高又很高的大樓,甚至這種差異在南港展覽館附近更加突出,畢竟在中南街還是有不少1~2層樓的矮房子。

raw-image


除了軟體園區的出現,後續還有1991年開始的基隆河截彎取直,改變了南港的樣貌,欸沒錯,想不到吧,竟然截彎取直也跟南港扯上關係。主要是我們在之前影片有提到,截彎取直工程對於內湖的影響相當深遠,畢竟現在很多內湖的土地,就是當時舊河道所填出來的,不過在現在的小彎社會住宅附近,其實當時也屬於基隆河河道,又稱作小彎段,主要是跟著內湖的大彎段,在1991年逐漸被填平,現在則是住宅、工廠或辦公大樓使用。

raw-image


再來南港最最重要的工程,就是1998年啟動的松山南港鐵路地下化,又稱作南港專案,畢竟在工廠逐漸消失後,如果沒有其他重大建設進入,南港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而鐵路地下化主要在1998年開工,歷經將近13年後,總算在2011年完成,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現在的市民大道,原本是先前縱貫線的軌道位置,現在大部分都有開發案正在進行。

raw-image


後續還有捷運文湖線的內湖段,在2003年全線動工,2009年7月通車營運,還有2008年12月完工通車的板南線昆陽站至南港站,以及2011年2月南港站至南港展覽館站通車。最後一個完工的則是高鐵南港站,主要在2016年7月通車啟用。

raw-image


而上面提到的交通跟重大建設陸續完工後,不僅象徵著南港正式邁入重要交通樞紐行列,更代表1980年代的工業區景象正式結束。其他目前南港周遭已經完成的建築,包括2007年與2019年完工的南港展覽1+2館,當中最特別的是2館,先前其實是南港國小的所在地,而這座小學原本在這裡已經超過百年歷史,也可以說是南港還處在黑鄉時期,首當其衝的位置,畢竟東有台肥西有啟業化工,現在則是搬到了育成高中的東邊。

raw-image


以及南港展覽館北邊的TFC南港經貿大樓,是台肥自行規畫興建的A級商辦,目前台肥也把企業總部搬到這裡。

raw-image


以及南軟三期北邊的中信金南港金融園區,是中信金跟台肥簽下的50年地上權。

raw-image


在昆陽捷運站附近,還有佔地廣闊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raw-image


而從以前保留至今的大型工廠,就只剩下目前還存在的僑泰興麵粉廠。

raw-image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存在於過去的工廠,對於南港現在的發展,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不管建築歷經多長時間的日曬雨淋,人們腳下所踩著的土地是不會變的,也造就現在南港許多開發案,都能看到與先前工廠的關聯性。


正在興建/規劃中的開發案

南港經貿園區C3基地地上權開發案

南港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建築,首先第一個是由中信金控旗下的台灣人壽,在2015年以150億元權利金,拿下的南港經貿園區C3基地地上權開發案,基地面積可說是相當廣大,主要以複合型商業大樓為主。

raw-image


建築分成3棟大樓與下方的裙樓,空間使用相對來說算是滿簡單的,大樓部分幾乎都是一般事務所使用居多,只有在最高約134.9公尺的A棟有旅館規劃,並且有空橋連接到中間的B棟。而裙樓中間那個很像駕駛艙的東東,則是集會表演場所,未來有可能會舉辦演唱會、展覽等大型活動,剩下辦公室以下到地下室停車場以上空間,則是由日商三井不動產承租、以LaLaport品牌經營的購物中心,可說是台北第一間LaLaport,目前聯通中信總部的天橋也正在施工當中。

raw-image


南港商三公辦都更(南港之心)+南港轉運站BOT(新光人壽)

接下來則是位於南港車站東側的南港商三公辦都更,又稱做南港之心,主要由潤泰新在2018年取得,基地面積來到約7879坪,總樓地板面積約11.4萬坪,可說是當時北市規模最大的公辦都更,更是南港的指標型案件。

raw-image


從建築規劃來看,總共會興建3棟住宅大樓與1棟辦公大樓,樓高最高來到約131公尺。而在配置上也蠻有意思的,除了剛剛提到的辦公與住宅,另外還有商場、會議中心以及轉運站空間。會出現轉運站的原因,最主要是南港車站附近規劃的轉運站,其實有分成西站、東站跟商三三個部分,而西站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東站則是跟商三一樣正在興建中,主要是新光人壽拿下的BOT案,以轉運站和商辦大樓為主,而依照政府先前的招商簡報來看,南港三座轉運站的進駐路線,分成西站的桃園、基隆與新北、東站的宜花東,以及商三的新竹以南(西部)。

raw-image


世界明珠(南港輪胎)

再來下一個案件,是只要最近幾年有到北流附近,就一定會注意到的。因為不管是基地面積、還是興建中的建築棟數,真的都十分驚人,站在街上或開車騎車路過,心裡一定都會想這到底在蓋甚麼東東。而這個案件主要就是前面提到的、1940年在這裡設廠的南港輪胎,現在則是跟其他地主合建分屋開發的世界明珠,總興建棟數來到8棟,幾乎可以說是目前南港前幾名的大型開發案。

raw-image


用途則分成6棟住宅大樓,以及各在左右兩側的辦公大樓,最高高度來到約118公尺,並且原本是有規劃一整棟的旅館,但這個規劃在2019年時被取消,老實說在看最近台北市許多開發案件,的確有看到不少取消旅館、改成商辦的規劃,只能說目前還是商辦比較有利潤吧。另外從整個外觀設計可以看到,整個世界明珠的8棟大樓,看起來都會有連通廊將建築相互連接,並且在最西側的這座辦公大樓,應該是為了景觀的考量,有針對北流產業區的建築外觀做不同的設計。

raw-image


台電電力修護處招商

而在世界明珠的西邊,還有正在進行招商的台電南港都更案,總面積來到約9245坪,可說是台電目前主導最大的都更案,這裡先前是作為電力修護基地,不過在配合東區門戶計畫後,已經在2021年搬到其他地方。而這塊地因為是南港目前少數僅存又面積廣大的商業用地,因此在前幾天2024年5月召開說明會時,有許多投資開發市場的老面孔幾乎都出席了,目前整個都更案是預計6月會正式公告招商,希望可以在2024年底決標、2025年簽約。

raw-image



而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鄰近南港車站跟北流附近的案件,還有南港東南街更新案、龍巖南港辦公大樓、中華電信南港新機房暨商業大樓、經貿社會住宅、南港機廠社會住宅等等,就能知道正在動工的基地、以及未來釋出的商辦空間有多可怕。不過,如果把地圖再往松山站挪一點,這邊還有不少開發案在進行中。

raw-image


國產建材實業南港大型開發案

主要是位於玉成國小西側的國產建材實業南港大型開發案,規劃有地下5層,地上26層的高層建物,高度最高來到約136.5公尺,主要是以辦公、商場跟餐廳使用為主。

raw-image


另外從平面圖來看,主要分成A跟B兩個區段,A區段為國產建材集團完全持有的商辦大樓,B區段則是代為興建的台北市政府商辦大樓。

raw-image


不過最特別的應該是這個,從建築剖面圖跟透視圖可以看到,整個建築外觀設計的還挺有特色,也就是有非常多的挑高設計,高度好像是12~18公尺不等,而以餐廳跟商場的分布來看,或許之後這些設計,能為這裡帶來一些特殊亮點也說不一定。

raw-image


南港調車場都市更新

最後則是南港調車場的都更案,而這座南港調車場主要是在1977年完成,但因為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在2005年正式停用,並且在2014年拆除,後續辦理招商,最終是由國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與華泰大飯店所組成的合作聯盟取得最優申請人,同時另外成立專案公司,推動這兩塊土地的都更。

raw-image


土地總面積來到約5.44公頃,開發總金額約新台幣300億元,價值則是超過1000億元,初步看來總共會出現3棟住宅大樓、4棟辦公大樓、1棟旅館與1棟台鐵總部,而地上1~5樓會以商場空間為主。

raw-image


不過在2022年有傳出消息,就是原本完工後,預計會把台鐵企業總部搬到這裡,但後來評估搬遷費用昂貴,拿來出租給民間企業還比較划算,所以現在應該是沒有這項計畫了。



最後的最後,鄰近地區還有包括富邦人壽南港區玉成段新建工程,位於南港路三段與東新街交叉口,預計興建一座包含三棟建物的複合型商辦大樓,以及南港台電倉庫市定古蹟旁邊的玉成社會住宅公辦都更,南邊則是台電北部儲運中心南港舊址,這裡是由冠德建設拿下,規劃有住宅、商場與商辦,預計2024年底開工。當然上面並沒有提到南港所有的案件,但光是特別提出來的,就能知道目前開發數量有多麼可怕。

raw-image


跟信義計畫區的相似之處

其實藉著製作這支影片的機會,我自己看完南港從以前到現在的發展,突然會有一種跟信義計畫區非常相似的感覺,就是兩邊的土地在一開始,幾乎都是掌握在單一所有權人的手上,像是信義計畫區原本是44兵工廠與眷村,土地由國防部所有,南港則是有台肥六廠、台鐵的南港調車場、甚至是私人所有的南港輪胎等等,也就是鐵道相關的公共建設,以及許多政府和私人所有的大型廠房空間。

raw-image


而在工業區逐漸因為都市發展而離開、加上政府開始投入相當龐大的資源,興建各種包括了鐵路地下化、捷運、高鐵等交通建設,同時規畫南港軟體園區、展覽館與流行音樂中心等等重大建設,最後就是私人企業認為時機成熟時,出現許多量體大、總價高、又完整的開發案,同時因為每個案件的基地、大部分都算滿方正的、所有權人也相對單純,讓南港能夠營造出,完全不同於舊城區的城市樣貌,或許也能說是少數從先前工廠遍布、令人相當詬病的黑鄉,成功轉型成大量企業進駐的商辦場域。

raw-image


而除了數量龐大的開發案之外,當初整個南港在進行規劃的同時,都市設計有明確的規範出「需要以立體人行系統連接各個建築」,而這個規範其實跟現在信義計畫區的空橋系統,也是相當雷同,主要是讓行人跟商業活動,能引導到1樓以上的樓層,不只讓行人在逛街行走時比較方便、也能紓解地面的人潮,甚至也提升了不同樓層的商業效益。

raw-image


而且從2019年的都市計畫來看,南港的人行空橋系統,基本上是可以從北流走到南港車站後、再走到南港展覽館或文湖線南港軟體園區站,長度可說是相當的長,也希望未來能逐步看到整個人行橋系統,完成度超過9成的樣貌。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Z20nUWbst10

2.9K會員
51內容數
目前專注於全台灣各縣市交通建設、重大工程與區域發展的YouTube頻道,這裡是圖片與稿件的存放區,歡迎到YT觀看最新影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