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美國為何不會同時與中俄開戰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8月的西太平洋,瀰漫著聯合軍演的煙硝。

首先,是印度於8月2日派出的護衛艦編隊,已在下旬進入太平洋,其中的「蘭維杰」號(INS Ranvijay)飛彈驅逐艦、「科拉」號(INS Kora)飛彈護衛艦編為一隊,在8月23日的南海海域,同菲律賓海軍的「安東尼奧・盧納」號(BRP Antonio Luna FF-151)護衛艦舉行了海上聯合演習。「施瓦里克」號(INS Shivalik)飛彈驅逐艦、「卡德瑪特」號(INS Kadmatt)反潛護衛艦,則在8月26日到29日,參加了由美、日、印、澳四國在關島附近水域舉行的「馬拉巴爾2021」海上聯合演習。

與此同時,英國以「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航母為核心的第21航母打擊大隊(CSG 21),於7月下旬低調穿越南海後,在8月24日到25日,與美國的「美利堅」號(USS America LHA-6)、日本海上自衛隊,於琉球以南的菲律賓海域共組三國海上聯合演習,「伊莉莎白女王」號隨後於9月4日抵達日本,並計畫於9日離開橫須賀基地,返航英國。

然而事前吸引最多媒體關注的,還是8月2日到27日,由美國動員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共同參與的「大規模演習-2021」(LSGE21)。

冷戰結構早已過去

早在演習開始前,不少西方媒體便頻頻宣傳LSGE21的盛大,包括「跨越17個時區」、「40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演習」、「冷戰後最大海上軍演」等。

平心而論,就參與單位數觀之,上述形容並非無稽。據美方事前宣傳,此次軍演地域從黑海、東地中海、南海延伸至東海,並動員了美國艦隊司令部(USFF)、太平洋艦隊(PACFLT)、美國海軍駐歐部隊(NAVEUR)三個司令部,加上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艦支隊、澳洲巡防艦隊、日本海自以出雲級準航艦為主的護衛艦隊,有多達36艘艦艇與50艘「虛擬艦艇」參與。前述8月24日至25日的英美日海上軍演,也被劃歸其中。

然而這場號稱「劍指中俄」、彰顯「美國能同時應對兩場戰爭」的「冷戰後最大動員」,本當引來媒體爭相報道宣傳,卻「不幸」與阿富汗變天撞期,全球焦點盡被喀布爾機場的慘狀吸去,檢討美國無序撤軍、耗費20年空轉、海外基地貪腐的報道更是滿天飛舞,蓋過了本當佔據版面的舳艫千里、旌旗蔽空。到頭來,美國不僅未藉這次動員,展現西方陣營團結「共抗中俄」的氣勢,還因在阿富汗的難堪敗走,留下了「背棄盟友」的無情形象。

此外,所謂「40年來最大海上演習」之稱,源於媒體將其與美國、北約在1981年共同舉行的「海洋冒險」(Ocean Venture ‘81)軍演相較。但彼時乃劍拔弩張的冷戰年代,蘇聯的軍事威脅如此真實,又因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引發了國際的集體恐慌。在此背景下,參與「海洋冒險」的國家普遍相信蘇聯侵略終將發生,備戰氛圍十分強烈,不僅動員了14國的12萬名人員、250艘艦船和約1,000架戰機參加,時長也由1981年8月1日持續至10月15日,地域更是橫跨大西洋、加勒比海與波羅的海三區。

無獨有偶,蘇聯也於同年的9月4日舉行了「西方-81」(Exercise Zapad-81)軍演,同樣動員10萬至15萬名人員,並於波蘭的格但斯克進行兩棲登陸演習,以威懾北約又恫嚇波方改革派。北約隨後又在1983年舉行了「優秀射手」(Able Archer 83)軍演,幾乎要與蘇聯擦槍走火。

當年的山雨欲來,已非今日可比。此次美國雖也動員了英、日、澳等盟友參與,但各方皆未與中國存在相互入侵、核威懾等重大衝突,經貿互賴更是十分緊密,俄羅斯也沒了當年單挑全歐的實力,備戰氛圍自然淡泊許多。

美國早就今非昔比

簡言之,論威脅程度,中國並非當年西方眼中的蘇聯,俄羅斯的威脅也不如過往強烈,美國與盟友能否如80年代般團結,從北約與G7峰會上,各國的口不應心便可見一二。

而倘若真要挑出東西之間的衝突熱點,台海的變數應當大於歐俄。一來,烏克蘭與喬治亞為俄羅斯的地緣底線,俄羅斯之所以武力收回克里米亞,乃是要遏止北約東擴,而非有意重現蘇聯帝國;二來,北約與歐洲各國皆無意軍事支持烏克蘭,故克里米亞回歸已成定局,烏東的日漸「俄化」也是大勢底定,烏克蘭風雲至此可謂煙消雲散,往後或許偶有星火,卻注定無法燎原。

但若將此次演習動員,視作應對台海衝突的預演,美國的反應同樣疲軟無力。1981年的蘇聯海軍艦艇兵共有18.6萬人,主力艦艇580艘,海軍航空兵戰機1,110架,「海洋冒險」可謂動員了60%以上的蘇聯海軍員額數,近50%的艦艇,將近100%的戰機;北約與美軍當年的艦載機打擊能力,也能大致抵銷蘇聯的反艦火力優勢,雙方可謂勢均力敵,若當真開戰,持久的相互消耗乃是可能發展。

而此次LSGE21中,美國動員了2.5萬人、36艘大型水面作戰平台和潛艇,另有50艘艦艇通過虛擬網路參演,然由2019年的數據觀之,中國海軍已有335艘主力艦艇,1,400架戰機含直升機,現役人員29萬人。LSGE21雖號稱是「海洋冒險」後另一最大海上軍演,但動員的「應敵比例」遠低於40年前,僅聚集了中國海軍10%左右的艦艇數與人員,空中作戰能力更是少得可憐。

此外在中美海軍能力對比上,中國實際能投入海上作戰的戰機,在性能與數量上皆未落下風,美國的F-35艦載機雖具有相對優勢,但中國的殲-20也已裝備多支空中作戰部隊,能抵消相關缺口;若對比水下力量,中國勝在數量,美軍則勝在性能。但在岸基和空射高超聲速飛彈、反艦彈道飛彈上,中國的優勢相當明顯,美國雖能攔截彈道飛彈,卻缺乏打擊高超聲速飛彈的高效手段,故倘若雙方當真於台海周遭爆發衝突,美方艦隊極有可能先被解放軍的反艦彈道飛彈消耗掉極大比例。

要而論之,在地緣結構上,要「同時與中俄作戰」本就是假議題,歐俄一方難有火花,台海則未必能讓美國動員盟友前來,此次LSGE21的極低動員率便是例證;在技術對比上,美國若要在台海周遭同中國對決,面對的將是比80年代蘇聯更強大的敵手。

故LSGE21雖宣傳得鑼鼓喧天,卻注定只能雷聲大雨點小,既無法展示所謂「雙線作戰」的能力,更暴露美國已漸失海上霸權優勢的殘酷現實。


原文發表於2021/9/10《多維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2/20
自2022年1月上旬俄烏情勢惡化起,美國便對衝突發展提供了各式「精采劇本」。
Thumbnail
2022/02/20
自2022年1月上旬俄烏情勢惡化起,美國便對衝突發展提供了各式「精采劇本」。
Thumbnail
2022/02/16
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2022/02/16
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是說在中國的十一國慶後,接連幾日解放軍都派遣大批軍機,日夜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數量總計高達149架以上,也引起國際的關注。特別是美國政府嚴厲警告中國自制,拜登總統也親自回應,要求習近平遵守承諾。至於中國這項舉動背後的因素為何,可能包含了幾個考量,如反制美、英、日的聯合軍演,對台灣政府與社會持續施壓
Thumbnail
是說在中國的十一國慶後,接連幾日解放軍都派遣大批軍機,日夜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數量總計高達149架以上,也引起國際的關注。特別是美國政府嚴厲警告中國自制,拜登總統也親自回應,要求習近平遵守承諾。至於中國這項舉動背後的因素為何,可能包含了幾個考量,如反制美、英、日的聯合軍演,對台灣政府與社會持續施壓
Thumbnail
9月27日,英國海軍於推特(Twitter)上發帖稱,英國海軍23型護衛艦「里契蒙」號(HMS Richmond)正在通過台灣海峽,「里契蒙」號的官方推特同樣發文呼應:「在與東海的合作夥伴和盟友一起工作,忙碌一段時間後,我們正在通過台灣海峽,前往訪問越南與越南人民海軍」。如此舉措,暴露了幾處不尋常
Thumbnail
9月27日,英國海軍於推特(Twitter)上發帖稱,英國海軍23型護衛艦「里契蒙」號(HMS Richmond)正在通過台灣海峽,「里契蒙」號的官方推特同樣發文呼應:「在與東海的合作夥伴和盟友一起工作,忙碌一段時間後,我們正在通過台灣海峽,前往訪問越南與越南人民海軍」。如此舉措,暴露了幾處不尋常
Thumbnail
8月的西太平洋,瀰漫著聯合軍演的煙硝。 首先,是印度於8月2日派出的護衛艦編隊,已在下旬進入太平洋,其中的「蘭維杰」號(INS Ranvijay)飛彈驅逐艦、「科拉」號(INS Kora)飛彈護衛艦編為一隊,在8月23日的南海海域,同菲律賓海軍的「安東尼奧・盧納」號(BRP Antonio Lun
Thumbnail
8月的西太平洋,瀰漫著聯合軍演的煙硝。 首先,是印度於8月2日派出的護衛艦編隊,已在下旬進入太平洋,其中的「蘭維杰」號(INS Ranvijay)飛彈驅逐艦、「科拉」號(INS Kora)飛彈護衛艦編為一隊,在8月23日的南海海域,同菲律賓海軍的「安東尼奧・盧納」號(BRP Antonio Lun
Thumbnail
大英帝國在十九世紀勢力遍佈全球,在東亞也有強大的存在軍力。新 加坡、香港都是英國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海軍基地,而其勢力 遍佈東南亞及中國的長江流域。 然而,在二戰之後,隨著各殖民相繼 獨立及國力衰退,英軍陸續撒出亞太地區。原本英國在獨立後的馬來 西亞及新加坡都有為數不少的駐軍,然而英國政府宣布從
Thumbnail
大英帝國在十九世紀勢力遍佈全球,在東亞也有強大的存在軍力。新 加坡、香港都是英國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海軍基地,而其勢力 遍佈東南亞及中國的長江流域。 然而,在二戰之後,隨著各殖民相繼 獨立及國力衰退,英軍陸續撒出亞太地區。原本英國在獨立後的馬來 西亞及新加坡都有為數不少的駐軍,然而英國政府宣布從
Thumbnail
7月27日起,美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出訪新加坡、越南與菲律賓,期盼加強美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同時探討南中國海的安全形勢。可想而知,中國將是對話議程重點之一。 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新加坡舉辦的富麗敦論壇(Fullerton Lecture)為例,與會的奧斯丁先是在海
Thumbnail
7月27日起,美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出訪新加坡、越南與菲律賓,期盼加強美國與東協國家的關係,同時探討南中國海的安全形勢。可想而知,中國將是對話議程重點之一。 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新加坡舉辦的富麗敦論壇(Fullerton Lecture)為例,與會的奧斯丁先是在海
Thumbnail
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皇號要來南海,參加多國聯合演習,也要停泊日本的港口,顯示英國這個曾經的海上霸權有意回到遠東地區,有意與另外兩個海權國家美國與日本一起來「天下圍中」。 中共再怎麼強大,也沒可能在被聯合圍堵的情況下還繼續逞強下去,更何況中共還只是開發中國家而已…
Thumbnail
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皇號要來南海,參加多國聯合演習,也要停泊日本的港口,顯示英國這個曾經的海上霸權有意回到遠東地區,有意與另外兩個海權國家美國與日本一起來「天下圍中」。 中共再怎麼強大,也沒可能在被聯合圍堵的情況下還繼續逞強下去,更何況中共還只是開發中國家而已…
Thumbnail
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皇號要來南海,參加多國聯合演習,也要停泊日本的港口,顯示英國這個曾經的海上霸權有意回到遠東地區,有意與另外兩個海權國家美國與日本一起來「天下圍中」。 中共再怎麼強大,也沒可能在被聯合圍堵的情況下還繼續逞強下去,更何況中共還只是開發中國家而已…
Thumbnail
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皇號要來南海,參加多國聯合演習,也要停泊日本的港口,顯示英國這個曾經的海上霸權有意回到遠東地區,有意與另外兩個海權國家美國與日本一起來「天下圍中」。 中共再怎麼強大,也沒可能在被聯合圍堵的情況下還繼續逞強下去,更何況中共還只是開發中國家而已…
Thumbnail
前言 雖然自仁川登陸以來便沒有過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但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美軍陸戰隊也曾規畫過登陸作戰。儘管由於風險過高,且地面攻勢進展良好,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登陸他們規劃的作戰並未付諸實施。但透過研究美軍當時作戰規畫,以及面臨的問題,都是了解現代兩棲登陸作戰的範本。
Thumbnail
前言 雖然自仁川登陸以來便沒有過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但在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美軍陸戰隊也曾規畫過登陸作戰。儘管由於風險過高,且地面攻勢進展良好,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登陸他們規劃的作戰並未付諸實施。但透過研究美軍當時作戰規畫,以及面臨的問題,都是了解現代兩棲登陸作戰的範本。
Thumbnail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Thumbnail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