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etflix投資製作的韓國影集《魷魚遊戲》,近期風靡全球,短短半個月已在80個國家排行第一。繼電影《寄生上流》後,韓國影視又贏了漂亮的一仗,不但演員身價水漲船高,也帶動了文化輸出,韓文學習App會員竟暴增76%。有些評論認為,韓劇成功是韓國政府盡舉國之力投資促成,也有人說是劇本正中全世界的胃口,但就我看來,重點在文化自覺。
韓國非常保護自己的文化和產業,它是對美國科技巨擘Apple、Google等企業提起壟斷官司的國家之一。2021年6月,韓國向Netflix提出告訴,原因是Netflix透過轉賣荷蘭法人方式避稅,為此,韓國國稅局要求必須額外支付800億韓元的稅金。面對國外影視文化強勢攻占影視廳,韓國政府嚴格執行本國片銀幕配額制度,電影院一年需有73天播放本國片,電視也依《新傳播法》規範,頻道中須有80%內容由國內製作。
反觀台灣,2006年韓流入侵,代理韓劇的企業在「振興台灣影視內容」會議提出要減低稅額,短視近利,於是韓劇淹沒了台灣的電視頻道。而後外來影視串流平台落地,中華電信搶了Netflix,台灣大搶了Disney+,還沾沾自喜談論台灣未來的OTT收入每年將有幾億美元。試問,這幾億美元有多少是台灣本土所得?多少是外來平台劫去了呢?如今,韓國妥協讓影音串流平台落地的條件包括國內影視文化振興,所以Netflix為韓國創造16,000個就業機會,在韓國設了兩個片場,而台灣的代理商賭上了本土影視產業,居然只求訂閱收益,眼光實在短淺。
「文化」不該成為自由貿易的選項。一個國家的文化,不能像大豆、玉米、小麥般恣意買賣。文化商品不同於其他,任何一個有尊嚴的國家,都不應該容許自己的影視文化失衡,把持於外人手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強國的影視產業是虛弱的,影視一直都是文化傳播的最佳利器。
除了韓國有相關的保護條例外,Netflix落地歐盟國家,內容也須35%在地出品,平台所得還必須部分回饋給歐洲影視業。
台灣熱播的影音似乎和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毫無干係,電視頻道有高比例的韓劇、韓國綜藝節目和電影台,淹沒了台灣的本土影視;而台灣電信業推出的OTT平台機上盒,1,000部影集有一部台灣出品就要偷笑了。不禁令人感嘆,30年前,台灣還曾指導香港影視的發展,其創意跟架構備受肯定,香港也因此拍出《楚留香》、《射鵰英雄傳》等佳作,席捲亞洲。
外國媒體巨擘的強勢,在不知不覺間鋪天蓋地,滲入社會,若我們放任市場決定文化,那麼下一代的思想與認知,便淪於好萊塢式的感官刺激,習於文化殖民的養分。不用羨慕韓國影視,畢竟他們連電信業都自覺抗議Netflix占傳輸量,侵害其他使用者權益而提告了,而台灣的OTT經營能不能不要單從影視商品賺不賺錢的角度觀察,政府與企業大力扶持之餘,最重要的還是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