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墨耘|遠距會議(1)・疫情下的天空

2020.12.06
這篇文章在談 COVID-19 疫情期間,我參加線上讀書會,學習到的新事物,以及一個額外成果。
Photo by Ystallonne Alves on Unsplash
Photo by Ystallonne Alves on Unsplash

線上讀書會

緣起
受疫情影響,先前參加的實體讀書會取消。後來,有一次逛 PTT book 看板,看見有人在招生線上讀書會的新血,寫了封私信報名。
團體採小人數編制,所以徵員比較嚴謹。我和另外 2 名「同梯新人」——連同主持人,共 4 人——先是參與「體驗場」,讓我們瞭解運作模式,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與期待。若覺得 OK 的話,再正式邀入 LINE 群組⋯⋯後來我們 3 人都加入了。

✅ 運作模式
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天上午,是固定聚會的日子,時間抓 2~2.5 小時。使用的視訊會議軟體是 Google Meet
每次討論會,有設定 1 名主持人和 2 名主講人,照表輪值,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要角」,時間先後上的差異而已。
主持人除了「控場」以外,還得制定主題,大概提早兩週,拋出幾組關鍵字,輔以說明準備方向,其實和 Matters 的社區活動提案相似。當然,若主講人要自行擬定題材,也是許可的。
主持人:控場、制定主題。
. 主講人分享的時間,大約是五分鐘左右,而其他人也沒閒著。
當講者結束發言,接下來會進行兩輪聽眾時間,大家都得開口。第一輪主要鎖定在「提問與看法」,讓主講人先前的論述,有回答/說明/補充的機會;第二輪則是著墨在「讚美與建議」,給予簡單評價。
主講人:5分鐘論述。回答/說明/補充。 聽眾:提問、看法、讚美、建議。
. 除了每月固定聚會,另有不定期的「番外篇」,自由參加,不排議程,通常都拿來閒聊「最近讀了哪本書」。

我學到了什麼:平衡權重

首先,我發現大家的權重都是一樣的,體現在角色的輪值,或是發言時間的分配——有各自的絕對發言時間。
不禁想到以前參與的會議,常常是固定某幾個人講的口沫橫飛,或是由職位較高者主導方向,還有不少人變成了純粹的「旁聽者」。
深切思考「權重」的分配,力求平衡。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最近有一本新書叫《零規則》,談 Netflix 的企業文化。書中有一個例子,因為員工來自世界各國,公司鼓勵在會議上,大家踴躍舉手發言,希望廣納多元的想法。
後來,創辦人收到反饋,表示這樣做立意雖好,但是「舉手」這個動作並不 OK;總是看見美國人爭先恐後的出頭。原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習慣在眾目睽睽下,競逐表現的機會。
最後高層採納了意見,修正了作法,變成「各國先小組討論,再各自推派一名代表發言」。
這也是平衡「權重」的落實。
此外,為了要回應主講人,特別是「讚美與建議」簡評的部分。我在聽的時候,得特別專注 — — 想再重新溫習《你都沒在聽》這本書。
成為一名好的聆聽者。

額外成果:LINE表情貼

在LINE群組中,每當回覆留言、置頂公告文,或是發表讀書心得於記事本時,常會用到一些特定字串
久而久之,有一天心血來潮,做了一套與會議、閱讀有關的「表情貼」,也順利通過審核,上架成功。
也算是拜疫情所賜,衍生出來一個額外成果吧(笑)!
我的 LINE 表情貼成品 👉 點此
Line 表情貼:會議、閱讀篇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逛逛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MastodonMediumMattersPotato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