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都沒在聽》無聲的力量,傾聽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作者:凱特‧墨菲(Kate Murphy)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大塊文化

raw-image

■ 專門談「傾聽」的書

一開始翻閱《你都沒在聽》,突然想到《原子習慣》。

同樣引用了生物學、神經科學、哲學、心理學等跨領域的知識,同樣只專精探討一個主題——傾聽,溝通研究中相對冷門的一環。

傾聽有如被冷落在一旁的繼子繼女,躲在高效演說、修辭、辯論、說服和宣傳的陰影之下。
然而,傾聽的重要性絕對不遜於表達。

不同的是,《原子習慣》的內容是承前啟後的,各章節具有連貫性;《你都沒在聽》則是散篇成冊,書中分為 17 篇,由不同角度切入,「傾聽」在其中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不該只是流於形式

坊間流傳許多如何傾聽的簡單技巧。其中多半來自商業顧問和經理人教練,說來說去就是要人做出專心傾聽的樣子

例如眼神接觸、點頭、不時發出「嗯哼」的聲音;避免打斷對方說話,等對方說完,要重複或換句話說對方方才講的話,讓他們確認你說的沒錯或糾正你的說法。接下來,你才可以開始說自己想說的話。
絕不是在別人滔滔不絕時保持沈默那麼簡單。

本書的作者則是一名記者,花了兩年時間蒐集、鑽研聆聽方面的學術資料。身為記者,人脈廣,採訪過各式各樣的人:成功人士、市井小民、研究傾聽的學者、需要大量傾聽的工作者。

所以我讀起來的感覺,一方面恪守取材、查證的嚴謹性;另一方面,用字遣詞流暢、不艱澀。

raw-image

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重讀的提升傾聽技巧指南。

傾聽是主動的,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表達出內心的想法,並在過程中也讓自己的想法成形。

搭配著日常生活實踐,每隔一陣子,回過頭來印證、檢討書中提到的觀念,想必能悟出新的感受。

■ 筆記:DOs 和 DON’Ts

書裡 17 篇有各自的切入點,幾乎彼此獨立。所以在編纂心智圖(原圖),做第一階層分類時,思忖再三,費了一番功夫。先放上初版:

raw-image

列出一些印象深刻的 DOs 和 DON’Ts:

❌ 自以為都知道

最常發生在伴侶、家人之間,預設自己瞭解他們的想法,是謂「親密溝通偏見」。

為什麼常常覺得他們不聽自己說話,甚至誤解自己的話?

關係久了就會對彼此失去好奇心。不一定是冷漠,只是覺得彼此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不聽對方說話,是因為自以為知道對方要說什麼。

我們每天跟這個世界的互動,一點一滴持續塑造著我們,看法、態度和信念隨時在改變。傾聽是保持「更新」理解對方的渠道,然「我知道你要說什麼」的想法,會把耳朵塞住。

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瞭解另一個人的心靈。

❌ 轉移型回應 vs ⭕ 支持型回應

raw-image

波士頓大學的社會學家查爾斯.戴伯(Charles Derber),對人在社交情境下如何表現與爭取矚目感到興趣;從 1970 年代開始,他錄製並抄錄了一百多則非正式的晚餐對話,從中歸納出兩種回應。

較普遍的是轉移型回應(shift response)
也就是直接把注意力從說者轉到回應者身上。
較少見的是支持型回應(support response)
亦即鼓勵說者盡情發揮,幫助回應者深入理解問題。

引用書中假設的情境:

蘇: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講烏龜的精彩紀錄片。
鮑伯:我不怎麼喜歡紀錄片,我比較喜歡動作片。(轉移型回應)

蘇: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講烏龜的精彩紀錄片。
鮑伯:烏龜?你怎麼會看那種片?你很喜歡烏龜嗎?(支持型回應)

戴伯認為,轉移型回應通常指向自己的陳述,是對話過度自戀的徵候,會破壞與人連結的機會。

支持型回應則多半指向他人的問題。但問題一定要是真心感到好奇,想鼓勵對方說更多,這類問題多半是開放式的問題,而不是想巧妙塞進自己的意見。(後續兩個標題詳述)

好的聽眾隨時在給人支持型回應,目標是要瞭解而非擺布說者的看法。

❌ 偷渡自身觀點

人喜歡表現出自己懂得很多,所以會問一些暗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不然就是設定問題的框架,引誘對方說出他們想聽的答案。

好問題不會這樣開頭:「你不認為……?」「難道不是……?」「你不同意……?」,更不會有「對吧?」這種結尾。

這些其實是偽裝過後的轉移型回應,可能引導他人說出不完整或不誠實的答案,以符合問者的期待和看法。

同樣致命的是包含許多描述和自我推銷的冗長問題,例如書中這個例子:

我本身學的是景觀設計,很崇拜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奧姆斯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他在我心目中是被世人低估的天才。我經常旅行,世界各大城的偉大公園恆久不墜的活力和人氣讓我深受震撼,比如紐約的中央公園、倫敦的聖詹姆斯公園、巴黎的布隆涅森林。因此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思考綠地空間時,我們應該懷抱更大的野心?
忍住偷渡自身觀點的衝動,只聽不介入,只問不擺佈。

⭕ 開放且誠實的問題

提出開放且誠實的問題很難,因為多數人問的問題,其實是偽裝過後的建議或評斷。

例如:「你考慮過接受治療嗎?」「你為什麼不跟他離婚?」

開放、誠實的探詢不會隱藏修復、挽救、建議或糾正的目的。其中沒有睿智的建議,或是類似經驗的分享,也沒有意圖導引或影響當事人想法的問題。

純粹是為了幫助當事人更深入自己的內心,讓清澈的思緒從內在湧現,讓答案自然浮現。

提出問題並認真傾聽答案,這就等於在傳達「我想聽你怎麼說」或「你的感受是合理的」訊息;若是急著解決問題、提出建議、糾正別人或轉移話題,就是在傳達對方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訊息:「沒有我,你不會想到這個方法。」

對方或許會反過來問你問題,從你的經驗中獲益,無妨!如此一來,你就能名正言順思考你對問題的看法,然後提出你的建議或給予對方安慰。

❌ 質問

情況經常發生在過年,親戚聚會時,長輩問到「你做什麼工作?薪水多少?結婚了沒?生小孩沒?」諸如此類的尷尬問題。

或許只是基於關心或客套,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雖然沒有惡意,但這種「質問式」的問題,不是想要認識別人,而是在評量別人;對方只會反射性地產生防備,對話甚至可能轉向淺薄無味的履歷背誦,或自我吹捧的制式簡報。

打探別人的隱私是失去信任最快的方式。

❌ 在意事情的細節

儘量避免問故事的細節,免得打斷對方的思路和情緒。

真正重要的不是生活中發生什麼事,而是對這些事的感受。

❌ 邊看手機邊說話

raw-image

艾塞克斯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光是把手機放在桌上都會讓同桌人彼此更疏離,更不想談重要或有意義的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被打斷,即便手機開靜音也一樣。

手機創造出一個奇怪的迴圈,讓其中的人只談不值得認真聽的話題,到頭來讓你更容易低頭看手機,不再聽對方說話。

排除那些讓人分心的東西,都把焦點和關注點放在人身上。

■ 尾聲

最後,摘出書中這句引人省思的一句話:

人後悔的多半是沒聽而不是聽太多,是說太多而不是沒說。

傾聽,是人生一輩子的課題;現在只消花一本書的時間,就能一窺端倪,相當值得。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坐坐、拍打餵食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attersMed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4.2K會員
793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4/08/09
一個優秀業務短時間就能正確「鑑定動物」,也知道光靠一招半式無法行遍天下,必須針對不同受眾投放不同「飼料」才有戲!
Thumbnail
2024/08/09
一個優秀業務短時間就能正確「鑑定動物」,也知道光靠一招半式無法行遍天下,必須針對不同受眾投放不同「飼料」才有戲!
Thumbnail
2024/01/10
每個聚會裡都有一些鮑伯,他們看似無害,實則以另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干擾聚會目的⋯⋯鼓起勇氣,刻意不邀請這些鮑伯們參加聚會。
Thumbnail
2024/01/10
每個聚會裡都有一些鮑伯,他們看似無害,實則以另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干擾聚會目的⋯⋯鼓起勇氣,刻意不邀請這些鮑伯們參加聚會。
Thumbnail
2023/10/11
你我的「柳林」裡,都住著不同的性格與情緒,我們都需要傾聽、接納他們,他們是可以整合與共融的,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Thumbnail
2023/10/11
你我的「柳林」裡,都住著不同的性格與情緒,我們都需要傾聽、接納他們,他們是可以整合與共融的,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這是一本老實人的溝通手冊。 作者是脫不花,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她最為傳奇的特色就是沒上過大學。 沒上過大學,還能成為中國最大知識平台的CEO,推廣著知識服務。 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作者說,她能夠學習和發展到現在,一路上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而這些貴人都是透過溝通而連結,在書裡,她把自身用過的經
Thumbnail
這是一本老實人的溝通手冊。 作者是脫不花,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她最為傳奇的特色就是沒上過大學。 沒上過大學,還能成為中國最大知識平台的CEO,推廣著知識服務。 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作者說,她能夠學習和發展到現在,一路上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而這些貴人都是透過溝通而連結,在書裡,她把自身用過的經
Thumbnail
「無法說也無法聽」來自我們社會一個不良的文化環境。 我們從很小在家庭中,就傾向接受「權威型」管制,聽父母的話,做個聽話乖順的小孩。 到了學校,為要融入班級和學校,要試著一切跟上環境的步驟和動作,落後了肯定沒好事,顯得自己差勁或怪異,於是我們成為一個個很重視和諧和同化的人,環境怎樣要求,我們也立刻順從
Thumbnail
「無法說也無法聽」來自我們社會一個不良的文化環境。 我們從很小在家庭中,就傾向接受「權威型」管制,聽父母的話,做個聽話乖順的小孩。 到了學校,為要融入班級和學校,要試著一切跟上環境的步驟和動作,落後了肯定沒好事,顯得自己差勁或怪異,於是我們成為一個個很重視和諧和同化的人,環境怎樣要求,我們也立刻順從
Thumbnail
傾聽是主動的,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的表達內心想法,期間也讓自己的思路成形。
Thumbnail
傾聽是主動的,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的表達內心想法,期間也讓自己的思路成形。
Thumbnail
這是一本這世代非常需要存在與閱讀的一本書,現代社會價值觀崇尚表現自我,但其實安靜傾聽同樣重要。 從書名就發人省思,提醒我們將注意力回到重要的事物上,仔細傾聽,書剛出版的時候就想買下,但內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因為很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傾聽者。
Thumbnail
這是一本這世代非常需要存在與閱讀的一本書,現代社會價值觀崇尚表現自我,但其實安靜傾聽同樣重要。 從書名就發人省思,提醒我們將注意力回到重要的事物上,仔細傾聽,書剛出版的時候就想買下,但內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因為很常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傾聽者。
Thumbnail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Thumbnail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Thumbnail
人後悔的多半是沒聽而不是聽太多,是說太多而不是沒說。
Thumbnail
人後悔的多半是沒聽而不是聽太多,是說太多而不是沒說。
Thumbnail
要談溝通和先談傾聽。然而,現代生活很少鼓勵我們仔細、用心的傾聽他人,傾聽不只是聽別人說什麼,在別人滔滔不絕時保持沈默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表達內心的想法,也在過程中讓自己的想法成形。
Thumbnail
要談溝通和先談傾聽。然而,現代生活很少鼓勵我們仔細、用心的傾聽他人,傾聽不只是聽別人說什麼,在別人滔滔不絕時保持沈默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表達內心的想法,也在過程中讓自己的想法成形。
Thumbnail
今天是溝通與傾聽的上集 讓我們先來聊聊 #傾聽 這件事! 一定很多人覺得傾聽有什麼難 就是聽別人講話而已啊~   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說說傾聽容易失敗的幾個原因 1.邊聽人家講話邊分心做其他事 2.還沒聽多久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 3.自己為明白對方的意思,造成認知落差 請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
Thumbnail
今天是溝通與傾聽的上集 讓我們先來聊聊 #傾聽 這件事! 一定很多人覺得傾聽有什麼難 就是聽別人講話而已啊~   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說說傾聽容易失敗的幾個原因 1.邊聽人家講話邊分心做其他事 2.還沒聽多久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 3.自己為明白對方的意思,造成認知落差 請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
Thumbnail
「為甚麼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很重要呢?」 因為「傾聽」是建立所有關係的基礎,不論是家人、朋友、伴侶、客戶、團隊夥伴等等,傾聽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儘管傾聽是如此的重要,但我們依然往往會將它忽略掉,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傾聽帶給我們的價值,以及如何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的三個方法吧。
Thumbnail
「為甚麼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很重要呢?」 因為「傾聽」是建立所有關係的基礎,不論是家人、朋友、伴侶、客戶、團隊夥伴等等,傾聽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儘管傾聽是如此的重要,但我們依然往往會將它忽略掉,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傾聽帶給我們的價值,以及如何成為一位好的傾聽者的三個方法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