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藝文賞析】老情人間的相處之道:框(Place)

《框》(Place),2009年
《框》(Place),2009年
本文於2020/11/20在探路客發表
2009年由Mats Ek編舞,兩位國際知名分別是時年61歲的《飛越蘇聯》俄籍美國舞蹈家 米哈伊爾·巴雷什尼科夫 (Mikhail Baryshnikov),與時年55歲的《卡門》西班牙-瑞典舞者 安娜·拉古納 (Ana Laguna)連襟演出,這兩位有些年紀的舞者,卻用精湛的演出與準確的身體語言,在這35分鐘的戲碼裡,讓我的視覺美感上了大大的一課。
我會知道 米哈伊爾·巴雷什尼科夫 (Mikhail Baryshnikov),就是1985年《飛越蘇聯》(White Nights) 的關係,很難想像有人(更別提是男性) 能把芭蕾舞跳得如此出神入化,跳躍力與柔軟度如此驚人!他與踢踏舞者 格雷戈里·海因斯 (1946 - 2003年) 兩人共舞的片段,讓年幼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飛越蘇聯》,1985年
而 安娜·拉古納 (Ana Laguna)這位舞者,我卻是完全陌生,所以在看完《框》之後立即去找了她1994年演出的現代舞劇《卡門》(Carmen),一開場,除了肩寬腿長的鬥牛士以外,最吸睛的便是叼著一根大雪茄的卡門,有種反串的衝突感在,令我莞爾不已。
《卡門》,1994年
我對舞台劇實在是接觸不多,但從片頭的劇場監視器畫面,以及舞台上兩位 老夫妻 / 老情人 / 老搭檔 的互動:他們時而相親相愛,時而朝對方怒吼揮拳相向,在夜深人靜時彼此背著對方獨舞,又取得和諧握手言和的三幕戲,以及片尾的曲終人散最終歸於平靜。空間,因為人的使用與互動,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與意義。推薦給大家欣賞~
延伸閱讀: 電影、表演直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音樂是電影的靈魂。」從80年代的MTV,到新世紀民族風音樂,直到今天我們可以循著音樂的風格去梳理電影的敘事脈絡。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