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決策品質好嗎:避免決策品質的無謂下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要做、一個重要的計畫要考慮,那麼最好在一天體力最好、精神最飽滿的時候來進行。
嗨,我是拜倫,分享幾個保持決策品質的方法。
你的一天是由你的各種決定和考慮造成的,小到要不要多買一瓶飲料、大到要不要辭職換跑道,組成了你的一天、每天、每月、每年、你的人生。
所以決策的品質如何,人生就如何,你同意嗎?
Image by Robin Higgins from Pixabay

講做決定主題太大了,我也不夠水準談不了,就分享幾個小觀念來幫助你我在重要決策的品質上能夠維持、避免劣化。

精神力與決策

決策就是考慮各種因素、權衡利弊得失及風險以幫助我們做出在當下認為最有利的行動,做決策會消耗很多精神力
你有過經歷一天高強度的工作以後腦袋昏沉的經驗嗎?那就是精神力耗盡的表現囉!你需要趕快休息,接下來做些放鬆的活動就好,因為你已經不太能夠做出好判斷了(或做出很多垃圾決策)。
精神力好像有點抽象,你的意志力、專注力、決策品質、判斷力、行動力的表現都奠基在精神是否良好
你也可以說精神力就是意志力、注意力,白話講就是「腦袋的體力」啦。
精神飽滿的人較容易發揮所能發揮的最好表現,
相反的,精神萎靡的人往往表現不如預期。
可以想成做決策或其他用腦深入思考的時候就是施放技能,放技能會消耗能量,我們的能量就是精神力。
一般正常的人,經過休息後精神力都會恢復,透過冥想、轉移注意力做輕鬆的事、適當運動……可以多少恢復些精神力,而最強的恢復功能是夜晚的睡眠,睡眠質量直接影響恢復的質量,所以良好的睡眠很重要
當你用腦到一個程度,腦袋就會累,你怎麼知道腦累了呢?你會覺得靈魂被榨乾、兩眼放空的時候既自然又舒服。
腦子很累的時候就表示該休息了,如果你仍然燃燒生命繼續燒腦的話你的腦袋就會罷工。罷工會怎麼樣呢?很簡單,沒辦法思考而已。
不要以為「必須在三天內思考如何解決經濟泡沫什麼時候會破掉並且交出兩百頁字體12沒有廢話的報告」等級的問題,才會讓人完全榨乾腦汁。
拜倫曾有為了排出最划算的旅遊行程,花了很多時間找資料,找到最後躺在地上連動都不想動的經驗(而且還沒有真的做到最划算,就是總成本比較便宜一點點),
也有為了想一個(自以為)大家都會滿意的聚餐地點,結果一樣躺在地上的經驗,重點是要去聚餐的人都是朋友,不是什麼有重要人物的場合,只要是認真考慮什麼事,不管大小事,都會消耗精神。
所以要有好的的決策品質,你需要良好的精神力管理。

決策品質下降的起點:決策疲勞

不管多瑣碎的小事,都會消耗意志力。整天持續的做決定,你的決策品質會越來越差,你會逐漸失去自控、自律的能力,你的身體也會越來越疲憊,最重要的,你逐漸不能考慮遙遠的事,這就是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的概念。

任何用大腦工作、讓腦袋虛累累的行為所產生的疲勞,會不斷的累積,直到你進入睡眠狀態才得以恢復。大腦做了很多很多工作,隨當天時間的經過,會影響後來所有決策的品質。
老闆給你一堆工作不讓你下班,你最後可能就只是坐在工作檯前面什麼進度都沒有,因為你做不出來;同理你不讓腦休息它也會累、沒有體力,腦沒體力幫你分析,你怎麼做得出好決策?
如果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要做、一個重要的計畫要考慮,那麼最好在一天體力最好、精神最飽滿的時候來進行。
有些人非常地不擅長做決定,他們拖延(不是延遲喔!)到最後一秒才匆匆忙忙的做出選擇,甚至乾脆當作沒(要做決定)這回事,直到被人家咬著要交東西、要交待、要結果時,才願意面對那早就該完成的決策。

決策疲勞的原因

不只在重大的決定,舉凡三餐要吃什麼這種小事就能讓你想半天,就算你不會這樣,你也一定看過別人這樣,他們說這叫選擇困難(攤手),要不要團購、要不要叫飲料、要不要喝下午茶、要不要買點心、要不要運動一下、要不要叫外送、要不要追那部劇、要不要先洗澡、要不要寫篇文章、要不要研究一下股票,還有最讓人消耗精神力的:要不要放下手機去幹其它事。這類型的疲勞累積在「花費太多心力在考慮無關緊要的事」。
另一種決策疲勞的原因是:想做最好的決定。

不了解自己

想做最好的決定,但你不會確定什麼是最好的。
想做最好的、完美的、拿到最多的決定,但你不可能確定什麼是最好的。
你可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而更深層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你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結果。
簡單說,你不了解自己(聽起來超雞湯)。

越不了解自己,決策的不確定性就越大,不確定性越大,就越難決定。
這裡的不確定性意思,舉個簡單例子:
你是個普通上班族,下健身房去買健康餐盒當晚餐,有烤牛肉(180)跟水煮雞胸(150)兩種口味,你正在減脂。
理想的選擇是水煮雞胸,因為脂肪含量跟餐點總熱量更低,而且蛋白質含量也夠了,
但烤牛肉味道更好,蛋白質含量更高,餐點總熱量與脂肪含量就相對高了些。
你怎麼選擇呢?
你可能會考量價格、營養成分、餐點內容組成以及好不好吃,然後才下決定。
這裡的不確定性就是:
你是以價格成本為考量?
營養均衡性為考量?
口味為考量?
肉種為考量?
還是配菜不能有三色豆為考量?
你可能做了決定就後悔了,因為低估了自己對某個價值在自己心中的權重,你可能常常會說出「早知道就選……」這樣的話,而你很可能自知這一點,導致你為了做出不後悔的決定總是猶豫再三。
這就是不確定性越大,越難做決定的意思(而且在這個例子裡你只有兩種便當能選)

假設今天你要做出某個決定,這個決定會改變到你的生涯發展、收入水準、健康狀態、生活型態,影響的時間更久、範圍更大、不確定性更高,如果你有近乎苛求的完美主義傾向,或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
對你來說考慮這些問題的煩躁與痛苦,也許讓你寧願就地開始一個長達42公里的馬拉松訓練,也要避免面對做決策的處境,也因此,你往往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做不出決定。

當機:決策癱瘓

為了讓決策更好(尤其是成本龐大的事),我們會大量蒐集資訊、花費大量時間做比較和評估,不斷查找資訊、比較那個選項更好、權衡那個更適合自己,卻又不能確定這是不是最好的;
同時找到的資訊流太大、考慮的東西一直增加,很快的超過負荷(還要去分辨那些是可信的),因此陷入混亂、耗費過多精神力,然後我們就放棄抵抗,不想了(也無法想了),這就是決策癱瘓(Decision Paralysis)的概念。
疲勞累積太多,負荷太大,你的系統運行(傾向考慮太多、太雜、太細)又沒有效率,那你很快就會當機,進入決策癱瘓,無法在做任何有效決定。

解方:避免陷入決策疲勞

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在意的權重,就可以避免考量太多枝微末節所造成的精神力浪費,無端陷入疲勞,也就不用擔心進入決策癱瘓。
姑且不論決策困難的人是不是想拖延時間,只要還沒完成決策,這件事就會掛在心裡,默默地消耗精神力;不僅沒有進度、沒有幫助,還在背景佔據系統資源。(除非你真的拋諸腦後)

再來,想要蒐集所有資訊以後再做決定,等你準備好了(基本上不可能「準備好」),可能也沒有做決定的必要了,因為時機已經過了。
回到剛才簡單的例子:假設我知道對我來說,我最在意的是什麼
我要最划得來的選擇,我就會選水煮雞胸。
我知道我就是要吃肉要蛋白質,我就會選烤牛肉。
如果我是個吃貨,我就會考量味道更好的烤牛肉值不值得我多花30元的成本。
這就減少了大量的精神力在「權衡、考慮」各種比較因素上的浪費,也省了時間。
要盡量保持做決策的品質,至少避免無端消耗,那麼在瑣事上就要最小化考慮它們的精神力消耗。
假設你現在做的決定無論如何,對生活都不會產生顯著影響,那就不應該糾結太久;比方說要不要買飲料、要不要從排骨換成雞腿這種事,可以先釐清自己的選擇標準或條件、喜好需求(而且當然可再調整),讓自己不要糾結、快速解決瑣碎的決策。
熟能生巧,做決策也是。
平時有餘力時,模擬做重大決定時自己會如何考慮,如此在真要做更大的決策時,比方說選擇工作、伴侶、投資決定、考慮總體戰略,相對的才有更多的能源,更熟練的方法去保持(甚至提高)決策品質,並且清楚自己想要事情如何發展、得到怎麼的成果。

✩你/妳有在這篇文章得到什麼啟發嗎?
✩努力在下班後實踐耕讀、心得分享與鼓勵行動,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建議與支持:)
✩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
聯絡拜倫
✩《拜倫思維筆記》在《Matters》《Medium 》《Vocus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而為人你有很多超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能思考推演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揮作用,而延遲的概念就是盡可能善用能用的時間。
有次在Youtube看到成功勵志類的片段,他的大意是成功的人都是不遺餘力在努力、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就起來鍛鍊、工作、打電話、做研究、創作,因此他們才得以成功、跟普通人拉開一圈又一圈的距離,我總覺得這是叫人自殺。
既然被痛揍了,就乾脆躺一躺;讓我補補血條,回頭再來搞定你。
處在人生的空巢、低潮、空窗期,還有那些必須獨自奮鬥、掙扎的時期……決定我們以什麼姿態經歷這些必須大量獨處、獨自飄渺的生活的,是我們是否有屬於自己、長期培養的生活重心。
不要以為靠意志力就能夠做到你想做的事,意志力消耗的快、存量稀少,就像遊戲的魔力條一樣消耗完就不能放技能了。而決策能力就是身而為人最厲害的技能之一,做不了決策,你的人生遊戲就容易卡關。
身而為人你有很多超能力,其中之一就是:能思考推演未來的能力。而這個能力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發揮作用,而延遲的概念就是盡可能善用能用的時間。
有次在Youtube看到成功勵志類的片段,他的大意是成功的人都是不遺餘力在努力、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就起來鍛鍊、工作、打電話、做研究、創作,因此他們才得以成功、跟普通人拉開一圈又一圈的距離,我總覺得這是叫人自殺。
既然被痛揍了,就乾脆躺一躺;讓我補補血條,回頭再來搞定你。
處在人生的空巢、低潮、空窗期,還有那些必須獨自奮鬥、掙扎的時期……決定我們以什麼姿態經歷這些必須大量獨處、獨自飄渺的生活的,是我們是否有屬於自己、長期培養的生活重心。
不要以為靠意志力就能夠做到你想做的事,意志力消耗的快、存量稀少,就像遊戲的魔力條一樣消耗完就不能放技能了。而決策能力就是身而為人最厲害的技能之一,做不了決策,你的人生遊戲就容易卡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研究指出,每天超過三萬五千個決定會導致決策疲勞,影響判斷和自控能力。學習如何識別重要和不重要的選擇,並使用時間管理技巧來降低決策疲勞。建議建立生活習慣、簡化衣著選擇和標準化流程,以減少不必要的決定。設定優先順序和使用決策矩陣來專注於重要問題。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人的感覺跟需求隨著時間是會發生變化的,所以購物都還有7天猶豫期,就是為了讓你後悔時還有反悔的餘地,那當我們要做重大決定前是不是更該做好全盤的評估,只憑感覺跟情緒行事是很危險的。 舉例來說,有些人上了一輩子的班,某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僅於此,替人打工永遠沒有出頭日,於是決定出來創業,這絕對是當
Thumbnail
太累的時候,其實無法有效思考, 腦子容易陷入迴路,看不到解決方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研究指出,每天超過三萬五千個決定會導致決策疲勞,影響判斷和自控能力。學習如何識別重要和不重要的選擇,並使用時間管理技巧來降低決策疲勞。建議建立生活習慣、簡化衣著選擇和標準化流程,以減少不必要的決定。設定優先順序和使用決策矩陣來專注於重要問題。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人的感覺跟需求隨著時間是會發生變化的,所以購物都還有7天猶豫期,就是為了讓你後悔時還有反悔的餘地,那當我們要做重大決定前是不是更該做好全盤的評估,只憑感覺跟情緒行事是很危險的。 舉例來說,有些人上了一輩子的班,某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僅於此,替人打工永遠沒有出頭日,於是決定出來創業,這絕對是當
Thumbnail
太累的時候,其實無法有效思考, 腦子容易陷入迴路,看不到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