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定期定額投資國泰泰享退2039?(回覆網友問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Hsu: 請問可以投入基富通的【好享退-國泰2039】國泰泰享退系列2039目標定時定額這種基金嗎?
剛閒閒又看了一下國泰這個東東(雖然還是沒看到我想知道的)...嗯...首先...買基金必須要知道的普通常識是:1.) 它成本不低,每年你可能要花2%給基金公司(這很貴) 2.) 它不掛保證,一如最近這部影片第十題在調侃的 3.) 如果選股票都很難了,那麼選一個基金經理人去選股票會比較簡單嗎?更別說:去選一個基金經理人去選投資許多股票和債券的共同基金(也就是去選一個投資基金的基金)...^^||
像國泰這類基金,就是投資基金的基金,一層一層的,成本無形之中就不斷增加。這就是過去數十年,指數型基金(和指數化投資人)要挑戰和改革的不合理現象。這群人以約翰柏格為首,非常具有使命感,你有空可以了解了解。
這頻道講的,大多數就是指數化投資,再加上一些簡單基本的投資常識。偶爾帶一些主動投資的思維,不然指數化投資其實有點無聊...^^||
話說回來,這個東西你必須「先了解簡單的資產配置概念」,通常我們會用100減去你的年齡(即所謂的100 minus age rule),假設你40歲,100減去40就是60,因此60%就是你應該投資股票的比例,而40%則是債券。 不斷地去維持這個60:40的比例,我們就稱之為「再平衡」。
但....人的年齡會改變,也就是人有所謂的「生命周期」對吧?於是如果你要維持這個規則,當你50歲時,就會變成50%和50%的比例,這時有人就會叫它為「再配置」,就是重新調整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你40歲開始投資,那你會有一大堆東西要懂,要再平衡,然後隨著年齡要再配置,說麻煩其實也真的很麻煩,不是每個人都能懂那麼多...^^||
簡單的資產(金)配置: 100減去你的年齡,即投資股票的比例。
所以坊間就會有許多「再平衡」或「再配置」的服務,例如強調AI人工智慧幫助你的東西。而國泰泰享退2039,當然,就是提供你one stop shopping一次解決你所有麻煩的基金服務囉...^^|| 如果你問我可不可以投資,就像之前的回答,嚴格說起來不行,但如果你有錢又不想懂太多,那當然沒辦法,可以試試...但一試就是20年,直到2039嚕...^^|| (題外話: 2039這四個數字看起來其實還蠻美的~)
理論上,它應該不會失敗(賠錢),只是千萬不能在股市下跌時收手,但績效就沒人會知道。畢竟光是資產配置中的股票,是要隨年齡減少(這是一般的想法,從2039的說明書陳述好像也是隨年齡減少,即它所謂的生命周期曲線Glide Path是下滑的),還是不變,亦或是逐年上升,根本沒有定論。因為實在是因人而異......比如說承受風險的能力,一般假設年老風險承受度降低,但有時恰恰相反。例如子女已獨立、能盡孝道供養、繼承遺產,或是退休後收入反而增加,根本不需要提取收益來當退休金....等等。
總之...理論上這樣的基金是不太會贏S&P 500、VTI或VT加債券的簡單組合。但如果想省事,那就真的沒辦法了(雖然我這樣的回答,嚴謹又具使命感的指數化投資人可能會想打我...><|) 。
最後...ㄣ...因為股市上漲,爛公司股票起死回生、基金募集、未上市公司股票也群起四處兜售...凡事要小心。只能說,未來幾年投資報酬率整體而言...應該會放緩...。如果是要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沒有時機的問題,今年投資和明年投資都是一樣的,等到自己很明確理解時再投資即可......^^||
以上,若有任何錯誤,那就...算了......^^"
謝謝你的留言。我是查理。(原文發佈於探路客 2020/12/1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6K會員
111內容數
投資就是人生。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出的一句話,來詮釋為什麼投資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只要選擇良善、正直的企業,或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結果一定不會太糟,而且通常是甜美的。永遠,也不要妥協。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長期會帶來的效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於是...突然想要來個...股...市...大...挑...戰...(如果是綜藝節目...這五個字應該要喊的很響亮 ))))...可惜我喉嚨發不出聲音...^^| 好...所以...也許...過幾天會有另外的影片來解說...^^||...十道問題文字版如下: 第一題:ETF 指的是? 1. 股票指
Kay: 最近因為看了查理的影片,又把漫步華爾街再拿出來翻一次(2011年再版)我發現他的論點是:短期持有的話,高風險高報酬... Ben: 多出來的勝率是莊家水錢,是莊家要賺的部位... Hi, Kay: 短期持有一般來說風險比較高,因為長期持有會有「股利」的保護(如果我們談的是個股)。至於是
喜歡這種VLOG。隨口說出的觀念表示深植在影片者心中,不是靠剪接出來的,更值得參考。 Hi, Woo: 感謝你的留言。特別是針對這支那麼少人看,拍得有點隨性的影片。 利用這個機會,我剛好可以再聊一下......^^||。(狠愛講) 再聊本多終勝 如果是兩個同類型的企業體或新創公司在比拼,在技術與產品
0050、006208會推薦哪個做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呢?已知這兩檔都是追蹤同一個指數,但一個規模大、流動性佳;另一個則是管理費較少。 Hi, O丞: 簡單的答案是:「沒差,都可以」。就像朋友問你中午要吃什麼一樣,何必每天都要吃一樣的?......^^|| 輪流買也行~(我認真的) 若要看似有點學問的答
許多存股達人有很多種不同變形的存股法,例如什麼趨勢向上的時候K>80賣出K<20買入,或者什麼樂活曲線、微笑曲線,高點低點不同存股比例。還是就是定期定額、大跌時用力加碼就好?有覺得什麼變形類的0050存股方式不錯嘛?
感謝分享~很高興看到了你的頻道,讓我又多思考了ㄧ下,能否之後實驗00850與0051呢?正在考慮00692與00850,您是否有什麼其他看法?因價位較低比較好入手。
於是...突然想要來個...股...市...大...挑...戰...(如果是綜藝節目...這五個字應該要喊的很響亮 ))))...可惜我喉嚨發不出聲音...^^| 好...所以...也許...過幾天會有另外的影片來解說...^^||...十道問題文字版如下: 第一題:ETF 指的是? 1. 股票指
Kay: 最近因為看了查理的影片,又把漫步華爾街再拿出來翻一次(2011年再版)我發現他的論點是:短期持有的話,高風險高報酬... Ben: 多出來的勝率是莊家水錢,是莊家要賺的部位... Hi, Kay: 短期持有一般來說風險比較高,因為長期持有會有「股利」的保護(如果我們談的是個股)。至於是
喜歡這種VLOG。隨口說出的觀念表示深植在影片者心中,不是靠剪接出來的,更值得參考。 Hi, Woo: 感謝你的留言。特別是針對這支那麼少人看,拍得有點隨性的影片。 利用這個機會,我剛好可以再聊一下......^^||。(狠愛講) 再聊本多終勝 如果是兩個同類型的企業體或新創公司在比拼,在技術與產品
0050、006208會推薦哪個做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呢?已知這兩檔都是追蹤同一個指數,但一個規模大、流動性佳;另一個則是管理費較少。 Hi, O丞: 簡單的答案是:「沒差,都可以」。就像朋友問你中午要吃什麼一樣,何必每天都要吃一樣的?......^^|| 輪流買也行~(我認真的) 若要看似有點學問的答
許多存股達人有很多種不同變形的存股法,例如什麼趨勢向上的時候K>80賣出K<20買入,或者什麼樂活曲線、微笑曲線,高點低點不同存股比例。還是就是定期定額、大跌時用力加碼就好?有覺得什麼變形類的0050存股方式不錯嘛?
感謝分享~很高興看到了你的頻道,讓我又多思考了ㄧ下,能否之後實驗00850與0051呢?正在考慮00692與00850,您是否有什麼其他看法?因價位較低比較好入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其實,隨了股票,基金外,人壽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人壽保險是一項長線投資,而長線的投資產品可為我們透過複利效應,帶來理想的回報。 「時間是投資的朋友」。由於傳統的人壽保險的現金價值會隨年月增長,現金價值及紅利可滾存在戶口內再賺取回報,產生複利的效果;只要滾存的年期夠長,有限的資金在長時間發揮下可
Thumbnail
在很早以前我曾研究過,對退休族群投資被動收入而言,要以甚麼樣的方式配置,才能達到風險最低,而報酬尚可的投資方式,畢竟對退休族來說,報酬率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考慮風險才是,只要能存夠餘生所需的財富並足以超越通膨的追趕,就已堪稱完美了。以股債不同比例的投資配置,便可以勝過通膨且達成低波動及更穩定
Thumbnail
「後收型基金」,顧名思義,一般我們申購基金都是在交易的當下就付手續費,但是後收型基金則是依你賣出的時間點來決定手續費!四年以上不用收手續費。因此很多理專的話術都是用「基金公司鼓勵大眾長期投資,所以投資人有放長期的話,基金公司就會給予相對的優惠」等等,諸如此類的推銷詞,但是殊不知…
Thumbnail
近年來,所謂的指數型投資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畢竟歷史已經證明,就連華爾街的精英,都很難長期大敗大盤指數。不過講到指數型投資,大家可能都只想到ETF,不過當出社會一段時間,可能也會想開始尋求一些合法節稅的方式!這時候期貨存指數,對於高所得族群來說,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就用這篇文章來介紹期貨存指數的好處吧
Thumbnail
通膨每年遞增而薪水停滯,投資變成重要課題。趁年輕提早投資,享受豐厚果實。存股像種樹,需細心呵護灌溉。定期定額如澆水,適時修補保護資產。分享2021至2024定期定額統一基金績效,相信臺灣科技實力。一起種植能蔽蔭生活的資產大樹!
Thumbnail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個人認為非常有效的資產配置組合,若操作得當,肯定有機會提前15-20年退休(法定退休年齡65歲)。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Thumbnail
一些投資專家喜歡根據一個人的年齡提出投資建議。因此,目標日期基金很普及。 這些假設是,年輕人可以承擔更多的投資風險,老年人需要被放逐到「安全」投資的區域裏,如固定年金、投資級債券和所謂的寡婦和孤兒股票。 我和我的股票市場導師,我96歲的母親討論過這個想法,她只有一個評論。「把投資決策建立在一個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其實,隨了股票,基金外,人壽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人壽保險是一項長線投資,而長線的投資產品可為我們透過複利效應,帶來理想的回報。 「時間是投資的朋友」。由於傳統的人壽保險的現金價值會隨年月增長,現金價值及紅利可滾存在戶口內再賺取回報,產生複利的效果;只要滾存的年期夠長,有限的資金在長時間發揮下可
Thumbnail
在很早以前我曾研究過,對退休族群投資被動收入而言,要以甚麼樣的方式配置,才能達到風險最低,而報酬尚可的投資方式,畢竟對退休族來說,報酬率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考慮風險才是,只要能存夠餘生所需的財富並足以超越通膨的追趕,就已堪稱完美了。以股債不同比例的投資配置,便可以勝過通膨且達成低波動及更穩定
Thumbnail
「後收型基金」,顧名思義,一般我們申購基金都是在交易的當下就付手續費,但是後收型基金則是依你賣出的時間點來決定手續費!四年以上不用收手續費。因此很多理專的話術都是用「基金公司鼓勵大眾長期投資,所以投資人有放長期的話,基金公司就會給予相對的優惠」等等,諸如此類的推銷詞,但是殊不知…
Thumbnail
近年來,所謂的指數型投資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畢竟歷史已經證明,就連華爾街的精英,都很難長期大敗大盤指數。不過講到指數型投資,大家可能都只想到ETF,不過當出社會一段時間,可能也會想開始尋求一些合法節稅的方式!這時候期貨存指數,對於高所得族群來說,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就用這篇文章來介紹期貨存指數的好處吧
Thumbnail
通膨每年遞增而薪水停滯,投資變成重要課題。趁年輕提早投資,享受豐厚果實。存股像種樹,需細心呵護灌溉。定期定額如澆水,適時修補保護資產。分享2021至2024定期定額統一基金績效,相信臺灣科技實力。一起種植能蔽蔭生活的資產大樹!
Thumbnail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個人認為非常有效的資產配置組合,若操作得當,肯定有機會提前15-20年退休(法定退休年齡65歲)。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Thumbnail
一些投資專家喜歡根據一個人的年齡提出投資建議。因此,目標日期基金很普及。 這些假設是,年輕人可以承擔更多的投資風險,老年人需要被放逐到「安全」投資的區域裏,如固定年金、投資級債券和所謂的寡婦和孤兒股票。 我和我的股票市場導師,我96歲的母親討論過這個想法,她只有一個評論。「把投資決策建立在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