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雜 - 談自己

    還記得剛拿到相機時,就算只是走去路口便利商店也要帶著的那個心情嗎?
    還記得好不容易買了新鏡頭,拆開試拍時那種興奮與開心的心情嗎?
    還記得那個拿起相機,說走就走,沒有目的地的的旅行嗎?
    Canon 700D + EF-S 55-250mm STM
    還記得剛決定要開始以風景攝影作為主要題材的那年,我不懂看天氣,不懂曝光的計算方式,也沒有經驗,有的只是滿腔的熱血:「我想看看琉璃光。」於是乎我在一年內騎著機車,下班過後也好,放假也好,就是往魚池的金龍山跑,前前後後居然跑了三十九次。每次都是十二點到,待到隔天早上約六點左右。
    然後呢? 然後都龜了,哈哈哈哈。沒錯,最慘的那種,只有一次是在快黎明前看到淡淡的雲海,但因為拍攝經驗的不足,最後留下了有遺憾的照片。
    雖然作品上是慘不忍睹,但那也可以說是我最勤勞拍攝的時候了。
    黎明前的雲海 Canon 5D Mark III+ EF 24-70mm F2.8 II L
    緊接著除了開始學習與研究如何拍攝更進一步的照片以外,也開始學習了天氣的判讀,想藉此提升衝景時的成功率,也的的確確為此少做了許多的白工。同時在這個時期起,我也開始擔任攝影教學的任務。
    殊不知這個轉變卻成了我攝影路上直到現在都還沒克服的心魔。
    在那個最簡單的時間,即便是水漥就玩得很開心。
    這個心魔分做三個方面,我相信其中某些部分也是許多攝影人會遇到的。
    第一部分: 攝影人到底是享受攝影,還是享受作品帶來的光環呢? 這個問題大概是個大哉問吧,站在如果自詡為藝術家或許是前者,似乎太孤芳自賞了一些,但如果只是享受作品帶來的光環似乎又只會讓自己畫地自限,止步不前,又顯得庸俗了些。(雖然我自認為我的作品並沒有為我帶來甚麼光環就是。)
    第二部分: 身為一個教攝影的老師,我的作品要到什麼程度才適合貼出來?才能算是避免誤導學生?是滿意的才適合貼?還是有教學意義的才貼? 而學生進步得很快,自己也要進步得更快才行,所以卯足全力向前拚進,卻忽略了很多在路程中值得細細品味的東西。
    第三部分: 懂得看天氣、懂得讓照片變好的秘訣後,拍攝的機會少了很多。琉璃光沒有配上半月光不拍,晨昏沒有好的地景不拍,火燒雲燒得不夠乾淨不夠紅不拍...會看天氣卻跑去白牆的地方賭賭運氣,總覺得好像很蠢所以不去,很多的不拍反而限縮了自己的拍照時間與衝動。
    Canon 5D Mark III + EF 24-70mm F2.8 II L
    而諸多種種的考量,成了外在的枷鎖,無形束縛了那種思想上的自由。 我常跟學生說,希望他們拍照可以拍得很快樂,但我自己礙於身分的關係,很多時候並不能如我自己所想的那樣自在。
    或許這就是一個教學攝影的人的社會責任吧(笑)
    莫忘初衷這句話,真的很難。
    筆者: 養了兩隻貓,一隻叫做咪呀,一隻叫做玄玄,曾經想成為作家,後來發現影像比文字更有傳染力,慢速快門中毒患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