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金額大或小的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一個人用1000萬本金,變成2000萬時,並不代表他也能用1000億變成2000億,甚至可以說這兩者是獨立事件,如同蝴蝶和毛毛蟲本是一體,但當蛹化繭成蝶,飛向天空的那一刻起,蝶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毛毛蟲了。

無論是在股票,期貨,還是外匯市場,很多人都是拋開規模在談收益,看似一視同仁,實則對於很多散戶的情況,其實很難落實。因為大資金和小資金雖然都是資金,但在很多層面上,其實都有明顯的區別。

🌟利潤與風險

如果你有一個年化15%的方法,你去告訴手裡只有1萬元的那些人,很可能被部分人罵,因為他們覺得一年才賺1500元,這是打發乞丐嗎。但你把同樣的方法告訴給有1000萬資金的人,此時會發生截然相反的情景,絕大多數人願意去賺這15%的收益。

對於利潤,資金規模越大,對收益率的追求就越低。反之,對於風險,資金規模越大,相對就越保守。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年化10%的投資收益,對於一個1萬元的人來說,一年才賺1000元,10年復利也才賺16000元,這個錢對於當下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但對於1000萬的人,同樣10%的收益,第一年就有100萬,無論在哪個城市,這個錢對生活的幫助都是顯而易見的。

總有很多人勸大眾要學理財,學會理財才能發財等等,但真實的情況是,普通人想通過理財來保值是可以的,想發財就別做夢了。當一個人本金過少時,理財的意義並不大,做好本職工作多賺點錢反而更重要。那多少算多,多少算少?我覺得最低標準是50萬,50萬以下理財的性價比並不高,因為10%的收益一年才5萬,你收入可能都有十來萬,與其花這個精力去理財,不如多賺點更實在。

有人覺得10%太少了,怎麼也得20%或30%,對不起,你那不叫理財,那是投資了,那你需要付出的精力就會成倍的增加,就算把工作辭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 那如果覺得20%還太低了怎麼辦?有沒有200%甚至更高的,當然有,這就是投機或交易,但這行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多數人都聽到過這種言論:千萬不要投機,期貨外匯市場風險極大,千萬不要涉足…….

沒辦法,這就是窮人的代價,就像底層的人不甘心打工,不滿足於一年十來萬的工資,想一年賺幾百上千萬時,那眼前就只有創業一條路,難道他們不知道創業九死一生?他們是知道的,但沒有辦法,因為別無選擇。

🌟激進與保守

資金量小時,大多數人會選擇激進,而當資金量逐步變大時,大多數人又會偏向於保守。 我說的是大多數人,個別情況除外,之所以會這樣,底層邏輯和上面講的類似,因為資金量小時,如果不激進很難滿足交易者的需求,而資金量大時,只要很保守的操作,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懂了這個原理,就可以理解很多現象,比如為何大資金偏愛中長線,小資金更偏愛短線,大資金更偏向輕倉,小資金更偏向重倉,這裡沒有絕對的對錯和優劣,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大眾面對當下產生的自然反應。

小資金之所以更激進,因為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需求,大資金之所以保守,因為他們不需要激進,保守反而是最佳策略,所以站在全局來看這個問題,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的,不能因為某個大資金說了什麼言論,你非得學大資金。

縱觀歷史,打江山時都是偏激進的,而守江山時都是偏保守的,不是人變了,而是環境變了,當我們一無所有時,自然沒什麼可怕的,但當我們擁有很多時,最怕的就是失去。

不要嫌大資金收益率低,賺錢速度慢,也不要去嫌小資金太激進,經常在爆倉和翻倍路上徘徊,對於當事人,在他的環境里,這可能就是最佳策略,也是無奈之舉。

🌟精確和模糊

資金規模的不同,會導致交易者對市場精度的要求也發生改變。資金量越大,需要承受越模糊的價格。

小資金偏愛精確,因為精確可以縮小止損空間,提高倉位,提高資金利用率,但大資金卻不適合這樣,也不是大資金不喜歡精確,而是太精確的東西,天生就和大資金的屬性想違背。

100萬在一個小盤股可以或許可以買到日內最低點,但當1個億掛進去時,發現最低點就是個偽命題,因為你自己就是最低點。小資金時,最低點是客觀存在的,但當大資金時,這個最低點其實是不存在的。如同薛定諤的貓,只有進場了才知道哪裡是最低點,因為你已經影響了市場。

很多公募基金經理為何要限制申購額度,不是管的錢越多,賺得管理費就越多嗎?理論上是如此,現實是資金規模過多之後,建倉平倉換倉的難度會大幅增加,進而影響收益率和排名,收益率和排名降低後,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贖回,反而不利於自己賺錢,所以限制申購額度反而是理性的選擇。

資金量小可以精確,資金量大到一定的程度,只能選擇模糊,模糊一個區域,理解了這一點,就能理解巴菲特的偉大不僅僅是長期收益率高,更重要的是他掌控的資金規模,如同一艘萬噸巨輪,他是無法做到像小艇一樣隨時掉頭轉向的。

🌟總結

👉🏻小資金與利潤,激進,精確為伍,大資金與風險,保守,模糊為伴。

我們不能用小資金的線性思維去計算大資金的極限,也不能用大資金的先天優勢去鄙視小資金的風險偏好。

相比小資金,大資金天然心態會更好,如果你是小資金,卻能耐得住性子按大資金的心態做,恭喜你,你已經不是常人了!

#全民瘋聚匯
歡迎大家跟我在線上一起學習一起努力💪🏻
🌟免費線上課程
我們的實戰專業講師團隊聯手提供每日外匯教學分享,幫助您了解線上交易的精髓。
🌟每週一至週五免費學習,盡在全民瘋聚匯。奠基您線上投資基礎知識,逐步提升您的技能水平。
開始學習👉🏻全民瘋聚匯
⚠️進群後 「名字」後面+🐂

⚠️我們是「全民瘋聚匯」,還原金融外匯市場的真實面貌,推廣全民外匯運動是我們的使命。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第二技能,而財富自由是每個人都期待能實現的夢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入袋為安才是錢 金融市場上,賺過錢的人無數,但最後能笑著出場的人卻很少...
🤔入袋為安才是錢 金融市場上,賺過錢的人無數,但最後能笑著出場的人卻很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投資和理財之間的基本差異,從獲利與風險的角度分析了兩者的特性。投資注重高獲利和高風險,而理財則以低獲利及低風險為特點,並強調無法將兩者的報酬率簡單比較。文章舉例說明瞭浮動資產和穩定資產的不同,並提醒讀者在進入投資理財領域前,需先了解這些關鍵概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現在指數比以前15000點還要大了,20000點的空間就會造成更大的震幅。如果單日小於200點的話其實算是小漲或小跌。因為就像是2024.8.2還有2024.7.26都出現大跌千點的行情。這時候選擇權翻倍獲利賺錢的機會就超級大。此刻不把握這種不用挑股票,只需要看指數的漲跌,操作對象只有加權指數,多單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好的投資策略需搭配個人不同的屬性,舉例而言:如果你是分析型的高風險承受者,較適合投資市值型ETF,相對的,如果不擅長市場分析,且相對的規避風險,適合的投資工具便是高股息ETF,這兩派的擁護者水火不容,我是認為只是適合不同屬性的個人罷了,兩種投資都能賺錢,套句市場先生說的:要搞清楚你是賺市場的什麼錢。
Thumbnail
如何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的世界裡,「風險與回報」是一對永恆的矛盾兄弟。資金少的投資者常常陷入一個迷思,認為由於他們投入的資金少,因此可以承擔更多風險去追求更高的回報。這不僅是一個誤解,更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資金的多寡並不是決定風險承受度的唯一因素。相反地,應該考量以下兩點
Thumbnail
瞭解機會成本對投資有幫助,在有限的資金中去做更好的選擇。本文將講解機會成本的概念和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投資小資金要如何達到大規模報酬的方法。作者提到,要放大本金,可以通過努力攢錢或提高投資周轉率來實現。同時,作者也強調了選擇投資標的和持續獲利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供了實用的投資建議和技巧。
想像一下,當有1萬元要進行投資時,你從朋友那邊聽說了某檔股票將要起飛,你看新聞發現了很多人都在講這檔股票,因此你買進了熱門股票,短短1個月,股價上漲了40%,賺了4000元,你高興得不得了。 但現在當有1000萬元要進行投資時,同樣的狀況,你還敢全賭上去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投資和理財之間的基本差異,從獲利與風險的角度分析了兩者的特性。投資注重高獲利和高風險,而理財則以低獲利及低風險為特點,並強調無法將兩者的報酬率簡單比較。文章舉例說明瞭浮動資產和穩定資產的不同,並提醒讀者在進入投資理財領域前,需先了解這些關鍵概念。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現在指數比以前15000點還要大了,20000點的空間就會造成更大的震幅。如果單日小於200點的話其實算是小漲或小跌。因為就像是2024.8.2還有2024.7.26都出現大跌千點的行情。這時候選擇權翻倍獲利賺錢的機會就超級大。此刻不把握這種不用挑股票,只需要看指數的漲跌,操作對象只有加權指數,多單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好的投資策略需搭配個人不同的屬性,舉例而言:如果你是分析型的高風險承受者,較適合投資市值型ETF,相對的,如果不擅長市場分析,且相對的規避風險,適合的投資工具便是高股息ETF,這兩派的擁護者水火不容,我是認為只是適合不同屬性的個人罷了,兩種投資都能賺錢,套句市場先生說的:要搞清楚你是賺市場的什麼錢。
Thumbnail
如何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的世界裡,「風險與回報」是一對永恆的矛盾兄弟。資金少的投資者常常陷入一個迷思,認為由於他們投入的資金少,因此可以承擔更多風險去追求更高的回報。這不僅是一個誤解,更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資金的多寡並不是決定風險承受度的唯一因素。相反地,應該考量以下兩點
Thumbnail
瞭解機會成本對投資有幫助,在有限的資金中去做更好的選擇。本文將講解機會成本的概念和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投資小資金要如何達到大規模報酬的方法。作者提到,要放大本金,可以通過努力攢錢或提高投資周轉率來實現。同時,作者也強調了選擇投資標的和持續獲利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供了實用的投資建議和技巧。
想像一下,當有1萬元要進行投資時,你從朋友那邊聽說了某檔股票將要起飛,你看新聞發現了很多人都在講這檔股票,因此你買進了熱門股票,短短1個月,股價上漲了40%,賺了4000元,你高興得不得了。 但現在當有1000萬元要進行投資時,同樣的狀況,你還敢全賭上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