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他在窗外窺看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那是一排連棟的公寓,從這頭的巷口連到下一條巷口,整齊地一排又一排在捷運站對面的形成一個小社區,社區裡有一些民生用品的小店、小吃攤,還有一些專給不遠處的學校學生購買上課所需的文具店。
我從小除了跟家人和另一半同住外,沒有跟其他人共同租屋過,即使套房總是比雅房的租金貴了些,我還是沒有想過要跟其他友人分租同一層房子,像是我最初選擇不讀五專,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五專部的學生,一年級要跟同學一起住校,我連「一起搭校車」這件事都感覺害怕,就別說要跟其他人一起同住了!
這排連棟的公寓頂加*,不知道是我看過的第幾間房了。在台北七年住了八個地方,除了其中三個地方是本來就認識的人、另一半住的地方外,其他五個租屋處,應該每一次找房都看過五個以上的物件,除了租金的價位考量外,慢慢我會從「工作地點」或「熟悉地域」開始找起。
無奈我換工作的速度跟搬家的速度差不多!但真心問我:「你為什麼就是定不下來?」我想很多原因都是因為「人」,以及我非常敏感的神經(身體或心理的!)
*頂加:頂樓加蓋!多半由公寓最高層的住戶占為己有的加蓋出新的空間。
租下這間頂加前,網友M的母親對我提出了一個請託:M是即將從香港來台讀大學的孩子,她母親希望在台北有個讓她在學校休假但不回香港時可以有一個地方窩著。但她不放心讓M一個人租屋。剛好我當時在找房且單身,M的母親對我這麼說時,我便把這個條件也放到找房的需求裡,雖然我還是相當害怕「要跟另一個不熟悉的人一起同住。」
這間頂加有一個非常大的陽台,如果稍為打理一下,就是偶像劇那樣布滿花草,擺放躺椅、陽傘的小花園。但因為是連棟的頂樓,如果棟與棟之間沒有做起隔牆,要從巷口這頭的頂樓奔跑到巷口另一頭也不是問題!
頂加的房東是住在這排連棟公寓後方另一排公寓跟我父親差不多年歲的先生,我跟M和她母親看完房子後,就跟房東先生簽了一年的租約,M的母親替我們添了小冰箱和電視,但M上學時多半都在桃園,只有放假才會回到頂加裡,我也便還是一個人生活,沒有什麼太大的干擾。
頂加的屋裡有兩個房,我和M各自一間。老屋的實坪數都相當大,頂加裡沒有廚房而有著相當大的長型客廳,以及一個沒有浴缸的浴室。
我已經無法想起除了頂加的屋外有我想念的大陽台外,它的後方是什麼?在M與浴室相連的、屋子的後方,是連著另一排連棟公寓的背嗎?還是?但我知道我應該在租屋時沒有好好環看這間頂加的四週,當時只是為了早早從寄宿朋友家客廳早點搬出來*,看到還算舒服的房子就決定租下了。
*在台北七年間,其中有幾月我有搬回高雄但又找不到工作,又想回台北。朋友提供了她家的客廳讓我找到工作前先寄住,直到我找到工作租了屋,才又回高雄把搬回家的東西寄回台北。(二進二出北高,應該是我年少做過讓家人最不解也最離經叛道的事了。)
看租屋真是奇妙又有趣的經驗,所有的光怪陸離,都會無法想像的出現在你的面前,這跟買房看新屋或二手屋的體驗不一樣。要是有人問我:「一個人看房不怕嗎?」怕啊!就沒人陪啊!不然呢?還是硬著頭皮上就對了。有回是去了一間真的像電視劇裡的豪宅要分租一個房間,裡面金碧輝𤾗,還舖著反光黑亮亮的大理石地,裡面的人也真的是像在演戲一般,穿著不像一般人的日常,那天我以為我走進了片場,用最火速的速度離開了那裡,著實像是突然從時間的縫隙岔進了別人的時空裡。
一個人住在這間頂加的日子,應該是我當時二十多歲的中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了。雖然年少的孤單和無助經常讓我感覺活著的吃力,但一個人的日子,規律的上班、下班,有時下班撿便宜的看晚上六點以前的電影,或在二輪電影院看兩部電影走出電影院還沒到九點,最經常的事是看電視劇,窩在電腦前抓日劇看日劇,整個週末就認認真真的看完一部劇,然後再花點時間寫劇的心得。
沒有人打擾的日子孤單得要死,但也沒有特別花時間跟自己租下的房子相處。除了喜歡那頂加每天會灑下亮麗的陽光,曬在冬日裡暖烘烘的以外,屋裡陽春的只有一台電視和冰箱以及電磁爐外,我沒有特別添加家具,就連現在占去家裡空間的書也沒有幾本(搬回高雄以前,我不太買書的,沒有空間,也總是相信自己隨時會起身到下一站去,書很是多餘!)
他在浴室那扇接近天花板的窗戶窺看我的時候,我應該已經快要洗完澡了!他是俯視的姿勢。我不確定屋後的結構,誰可以在那個位置俯視?屋後的高度是比較高的嗎?他是另一個空間的人嗎?我不知道。生活上,遇到我無法思考的事時,我的反應會是被按下靜止鍵!我傻在蓮蓬頭前,我想立刻做出反應,卻只聽到他的腳步聲急速的遠離,等到我隨意穿上衣物,濕淋淋地衝到屋外時,只聽著聲音往頂樓的另一端消失。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跟房東說,也沒有報警,更無法確定「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發生了!」而且沒有繞到屋後看那扇窗跟後方房子的相對位置。我嚇到手足無措了!我只是慢慢地回到浴室把身體擦乾,站上小板凳把那扇我墊腳尖無法碰到、用來通風的窗戶鎖上。
電視上那些嘴砲說著:「你遇到事情不會反擊嗎?你不會有反應嗎?你怎麼可能待在那裡不逃跑?」的鄉民們,可能真的沒有遇過真正的事情,不是媽媽有教過「遇到色狼就是戳眼睛、踢下面」*遇到了就真的可以做出反應的!
*俗女養成記第二季的劇情
這件事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過。我連說,都感覺害怕,而無法完整陳述。(這也是我第一次用文字打出來。)

但,你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1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9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概有那麼長那麼久的時間,我都想要證明「社群網站」的人際關係就是吹彈可破的單薄,彷彿我是多麼大的受害者,在指控著這些世界裡的人際關係是多麼可笑的自以為是!也許連我也不知道,像這樣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走在街道上、人群裡,可能比較適合我生存。
喝湯的時候需要大口大口豪氣地下肚,若是遇到魚刺太多、太大的,常常覺得「這不是在喝湯,而是在吃魚」得要分開來吃魚是魚、湯是湯,像是養傷那時還得把整尾魚撈起吃魚,再喝湯時已成溫涼,沒了魚湯應該有的熱騰,而失了它應該有的溫度。
拍照是一種訓練自己對生活觀察的方式。很感謝父母給了我這個一點點敏銳又有很特別觀察角度的能力。2009~2010年間辦的七八檔攝影展也是我人生很菁華的一段時間。2010年的攝影獎是用Canon AE1拍的(誰借我的?我忘了)這也是後來我鍾情Canon AE1的理由。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網路是一個非常大的世界,有無數的人也有無數的情緒,有時候閃不掉、避不開,就逃。但又不想躲起來,還是有喜歡的人在這茫茫人海裡,所以只好選擇性地先築起那道讓自己心靈安穩的牆,在牆裡安穩的過日子,有時候真的跟其他人無關!
這樣花錢買木板也真沒比買現成的便宜,還得花人力,但好處是可以打造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尺寸。
大概有那麼長那麼久的時間,我都想要證明「社群網站」的人際關係就是吹彈可破的單薄,彷彿我是多麼大的受害者,在指控著這些世界裡的人際關係是多麼可笑的自以為是!也許連我也不知道,像這樣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走在街道上、人群裡,可能比較適合我生存。
喝湯的時候需要大口大口豪氣地下肚,若是遇到魚刺太多、太大的,常常覺得「這不是在喝湯,而是在吃魚」得要分開來吃魚是魚、湯是湯,像是養傷那時還得把整尾魚撈起吃魚,再喝湯時已成溫涼,沒了魚湯應該有的熱騰,而失了它應該有的溫度。
拍照是一種訓練自己對生活觀察的方式。很感謝父母給了我這個一點點敏銳又有很特別觀察角度的能力。2009~2010年間辦的七八檔攝影展也是我人生很菁華的一段時間。2010年的攝影獎是用Canon AE1拍的(誰借我的?我忘了)這也是後來我鍾情Canon AE1的理由。
發現自己這樣的口語邏輯很有趣,不知道這是不是成為我後來語言學習和理解表達溝通的障礙?包括我在「聽話」和「辨識語調」也許都不是從「國語」的邏輯在接收,我想應該也很多人都是用台語邏輯切換成國語溝通,而在轉譯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生硬的彆扭!(或者強烈的誤解。)
網路是一個非常大的世界,有無數的人也有無數的情緒,有時候閃不掉、避不開,就逃。但又不想躲起來,還是有喜歡的人在這茫茫人海裡,所以只好選擇性地先築起那道讓自己心靈安穩的牆,在牆裡安穩的過日子,有時候真的跟其他人無關!
這樣花錢買木板也真沒比買現成的便宜,還得花人力,但好處是可以打造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尺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搬進來入住的第一天,隔著木牆聽到一對年輕小情侶,醞釀著搬家。我總在偷瞄隔壁到底會住著什麼樣的人?         承租了士林夜市巷弄旁的小套房,只是為了擺平疏懶於張羅三餐的麻煩事,我深深仰望著那條通往我的房間的幽暗階梯,猶不能平復懊喪之情,嗔怪我自己荒唐住進沒空調的套房,忍受一
日記形式的恐怖故事,建議在看的時候可以多注意一下日期的部分
Thumbnail
「可以的話這房子就租給我吧。」 江文彬看著這間公寓頂樓的增建套房對一位老太太說。老太太是房東,住在別處,這天中午江文彬與房東太太相約來看房子。樓下公寓四樓的單位戶與頂樓增建全部都被老太太分別出租。頂樓的增建被分成兩間套房,上到頂樓出了公共樓梯間後是一個公用的前陽台,上方違規增建的鐵皮屋頂延伸涵
起初他帶我去他家的時候,讓我大開了眼界,說那是個家嗎?倒不如說是一個空間。 黑漆漆的公寓頂加,打開外面鐵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個長陽台,把已經合不太起來的木門用力推進去後是一片狼藉的客廳,沒有廚房,所有東西堆滿了整個空間,暗沉的頂燈之下只有一條小小走道能通往廁所跟男友房間
文章描繪了作者在泰國租住的生活,包括他對鄰居的觀察,以及對插座數量和位置的看法。
記於2010/1/19 在唸書的大學城裡搬過好多次家 也曾經住過閣樓 那時候因為寫論文 而搬到了一處老街上的民宅 頂樓的房間其實是閣樓 斜了一半的房間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 剛開始覺得蠻有意思 住久了 卻有著一種少了一半什麼的缺憾... 常常發呆地望著對面房子低一層樓的窗戶 裡面住
剛畢業時,我在台北找了一間租屋,房東很年輕,育有兩個幼子,家裡坪數大概有八十多坪,他在裡面隔了幾個雅房,讓我們這些房客跟他共同使用衛浴廚房,非常有雅量,對於剛畢業來到台北這個陌生城市的我,很喜歡這種有家的感覺的租屋處。這對房東夫妻為人好客,家中經常有友人來造訪,我觀察了他們總是非常大方的擺桌宴客相當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我在二樓。 是個出租房, 只有一間房間,我好像在替別人照顧小孩。 我隔壁房間住著一名男子,他進出走道似乎都會遇見。 就是, 他會經過我的房間再進入他的房間,我的房間沒有門。 床尾有聲音響起, 我接起了電話, 問電話中小孩的親人何時會回來? 印象中,他似乎無法立刻回來。
Thumbnail
現在住的地方是我兩年多前自己搬出來住的公寓小套房,以一個人的「房間」來說算挺大,但若超過一個人居住,就稍微擁擠些了。 現任伴侶原本也不住在台北,我們在一起後他才來到台北生活,也就順勢住進我的小套房了。 我自知自己對於「收拾」類的家務非常不擅長,因此在我搬出來初期,就告誡自己:買東西前先想清楚、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搬進來入住的第一天,隔著木牆聽到一對年輕小情侶,醞釀著搬家。我總在偷瞄隔壁到底會住著什麼樣的人?         承租了士林夜市巷弄旁的小套房,只是為了擺平疏懶於張羅三餐的麻煩事,我深深仰望著那條通往我的房間的幽暗階梯,猶不能平復懊喪之情,嗔怪我自己荒唐住進沒空調的套房,忍受一
日記形式的恐怖故事,建議在看的時候可以多注意一下日期的部分
Thumbnail
「可以的話這房子就租給我吧。」 江文彬看著這間公寓頂樓的增建套房對一位老太太說。老太太是房東,住在別處,這天中午江文彬與房東太太相約來看房子。樓下公寓四樓的單位戶與頂樓增建全部都被老太太分別出租。頂樓的增建被分成兩間套房,上到頂樓出了公共樓梯間後是一個公用的前陽台,上方違規增建的鐵皮屋頂延伸涵
起初他帶我去他家的時候,讓我大開了眼界,說那是個家嗎?倒不如說是一個空間。 黑漆漆的公寓頂加,打開外面鐵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個長陽台,把已經合不太起來的木門用力推進去後是一片狼藉的客廳,沒有廚房,所有東西堆滿了整個空間,暗沉的頂燈之下只有一條小小走道能通往廁所跟男友房間
文章描繪了作者在泰國租住的生活,包括他對鄰居的觀察,以及對插座數量和位置的看法。
記於2010/1/19 在唸書的大學城裡搬過好多次家 也曾經住過閣樓 那時候因為寫論文 而搬到了一處老街上的民宅 頂樓的房間其實是閣樓 斜了一半的房間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戶 剛開始覺得蠻有意思 住久了 卻有著一種少了一半什麼的缺憾... 常常發呆地望著對面房子低一層樓的窗戶 裡面住
剛畢業時,我在台北找了一間租屋,房東很年輕,育有兩個幼子,家裡坪數大概有八十多坪,他在裡面隔了幾個雅房,讓我們這些房客跟他共同使用衛浴廚房,非常有雅量,對於剛畢業來到台北這個陌生城市的我,很喜歡這種有家的感覺的租屋處。這對房東夫妻為人好客,家中經常有友人來造訪,我觀察了他們總是非常大方的擺桌宴客相當
Thumbnail
陸續住了很房子,我對房子不敢有更多要求,我過去賺不多就隨便住住,大前提是便宜、便宜、便宜就好。 也因此,這幾年看過不少室友,各種奇特行為也可以出一本書了。這種相忍為國的情操,是住家裡的人無法相像的境界,也因此,過去我還曾被長期住在家裡的朋友嘴過:「你住的地方一點也不舒適,我不會想再去。」大概是這句
Thumbnail
我在二樓。 是個出租房, 只有一間房間,我好像在替別人照顧小孩。 我隔壁房間住著一名男子,他進出走道似乎都會遇見。 就是, 他會經過我的房間再進入他的房間,我的房間沒有門。 床尾有聲音響起, 我接起了電話, 問電話中小孩的親人何時會回來? 印象中,他似乎無法立刻回來。
Thumbnail
現在住的地方是我兩年多前自己搬出來住的公寓小套房,以一個人的「房間」來說算挺大,但若超過一個人居住,就稍微擁擠些了。 現任伴侶原本也不住在台北,我們在一起後他才來到台北生活,也就順勢住進我的小套房了。 我自知自己對於「收拾」類的家務非常不擅長,因此在我搬出來初期,就告誡自己:買東西前先想清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