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書筆記|《超級績效》2

Mark Minervini著作,取自網路
大家好,我是台股小書僮啦,繼續搬家探路客舊文,這次一樣是超級績效的讀書摘要。
上回提到趨勢樣板,基本上可以知道作者馬克.米奈爾維尼(Mark Minervini)是屬於「順勢動能交易型」的交易者,換句話說作者進行的是順勢交易、動能交易、積極交易的方式來投入股票市場,因為方式是追漲而且積極的,因此作者非常強調風險與紀律的重要性,特別是「停損」。
順勢好還是逆勢好,動能交易好還是純粹的價值投資好,積極交易好還是被動投資好,這真的見仁見智,端視個人的性格而定,如果要一個心浮氣躁的人耐心下來被動投資ETF或是買金融股一抱20年,對他來說毋寧是一種折磨,但買金融股一抱20年不好嗎?可以問看看巴菲特他買了一堆金融股又不進進出出的這樣到底好不好。所以重點還是那句,找到屬於自己的聖盃,別人的方法也許好,但不見得適合你。
前次提到,作者認為他的SEPA「特定進場點分析」,是一套講究股票交易進場和出場時效的策略。且建構這套策略有五大要素:趨勢、基本面、催化事件、進場點、出場點。上次分享關於趨勢的部分,包括趨勢樣板的模型與候選清單,以及他順勢交易的概念,這次就接續分享關於基本面跟催化事件吧!
符合趨勢樣板選股名單的下一個步驟是「加入候選清單」等待
首先,作者對於符合趨勢樣板的個股的處理是「加入候選清單」等待買點,而不是立刻買進。其次,對於股票的篩選,是採取「多層次篩選」的方式,每次不納入過多準則,例如第一關以相對強度跟趨勢做篩選,第二關用盈餘與銷貨等基本面因素篩選,理由在於,如果一次考慮太多篩選準則時,很有可能就會不經意地剔除掉適當的候選股,畢竟我們要建立的只是個候選清單,而不是挑完後就必須馬上買,不買就會死人這樣。
作者同樣也認為,是否要考慮買進某支股票,要先判斷該支股票的類型為何,針對不同類型的股票做整理與評估,這與Peter Lynch在《選股戰略》一書中將股票類型分為六大類的概念可說是殊途同歸。這道程序決定股票所屬的市場類型,並藉此評估該股票在產業發展區線的位置,以便掌握他的市場週期與所在位階。與彼得林區的分類略有不同的是,作者將股票分為:市場領導股、頂級競爭股、機構青睞股(法人認養股)、轉機股、景氣循環股、過氣領導股與落後股。
選擇市場領導股並評估盈餘的成長潛力
作者做的是順勢動能交易,在選股策略上很自然會是喜愛能展現出最快速盈餘成長的「市場領導股」並且遠離落後股,選擇「市場領導股」理由自然是因為市場領導股通常會是該產業前幾名的傑出模範生,而我們所要考量的則是,這個市場領導股到底有什麼競爭優勢、有什麼擴張性能,能不能持續的創造盈餘同時,市場領導股往往也較能預示整個產業群的前進方向,以台股為例就好比光學鏡頭的大立光、被動元件的國巨、高階晶圓的台積電等,追蹤產業類群的動態發展,注意生活習慣趨勢及動態,便足夠跟著趨勢的腳步找出市場領導股以其領導產業群,例如5G產業、AI人工、老年醫療等等。
作者認為的最重要基本面因素為「盈餘」。換言之,強勢的市場領導股之所以強勢,原因正是在於它未來的成長幅度,表現之所以強勁,背後推動股價的關鍵力量正是「成長」,而成長的來源當然來自於盈餘以及銷貨的真實成長。
在考慮盈餘時,需要考慮的三個問題是,創造多少盈餘?能夠維持多久?確定性多高?亦即獲利性、持續性、能見度,這三點是驅動股價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且盈餘的評估需考慮「盈餘成熟化循環」,這與公司的成長狀況其實有莫大關係。
作者將盈餘成熟化循環分成幾個階段,這與產業景氣循環從低谷成長到高原相似: 【價值型股票】 ↓ 1.利多意外與利多意外的模型 ↓ 2.估計盈餘向上修正 ↓ 3.每股盈餘的動能推升股價 ↓ 【成長型股票】 ↓ 1.成長停滯盈餘動能開始流失 ↓ 2.利空意外與利空意外的模型 ↓ 3.估計盈餘向下修正 ↓ 又回到【價值型股票】。
作者認為,對於盈餘是否有達到基本面的門檻標準為當季盈餘至少要達到某最低門檻才會考慮買進,例如要求最近三季的盈餘YoY成長20~25%以上,甚至更強,每季盈餘的YoY逐季持續放大,往往能夠發揮重大的正面效應,但台股公司的成長標準是不是也能如此設定全盤套用,這還需要多方檢驗。
盈餘的評估,作者也認為並不是像一般韭菜看個APP就嗨了,盈餘必須是優質盈餘才行,換言之,必須要去「檢視盈餘是從哪裡來的」,企業創造盈餘的方式不外乎銷貨增加、提高價格、刪減成本這三種,若企業提升盈餘的方式是透過刪減成本所提升,那就要當心。換言之,若盈餘成長的來源是透過非經常性收入、竄改數據、非經常性費用、打消存貨或營收轉嫁等,則有可能只是假象的強勢,而非真正的超級強勢股,只有增進收益與或擴充活力能力才能夠根本提升盈餘績效
因此除了盈餘,也需檢視銷貨是否成長,當股價漲勢明顯超越盈餘成長或銷貨成長時,則通常就是太多韭菜去追高,使成長型股票受到過分追捧而泡沫化的時候,也就是出現盈餘雖然成長,但卻低於市場預期的情形產生,這時的股價實際反映不會這麼漂亮,說穿了這其實還是價值與價格之間有所落差。
除了盈餘、銷貨外,作者同樣也重視存貨與銷貨的變動分析以及應收帳款的分析,作者將盈餘、銷貨與營業利益率等三項的連續三季加速成長,稱之為「密碼三三」。
小結
總之,作者對個股的選擇是選擇最強勢的市場領導股模範生為優先,而評估是不是模範生的重點則在於基本面,而基本面的重點仍舊在於企業營運的變化是否仍持續維持成長的狀態上,要不要看財報,當然要、要不要注意產業趨勢變化,當然要,透過技術面快篩與基本面嚴選的混合模型,這當然也與一般韭菜的大大說好我叫好,看一看手機APP就腦熱衝一發的態樣迥然有別。
看完超級績效三本書後心得及讀書摘要遠遠不止這些,不過好東西當然還是要暗槓才是,好看的內容還是要自己親自閱讀才能體會,對於「順勢動能交易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套很適合建立體系的好書,但若是「純粹的價值股投資者」是不是這麼適用可能就不一定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很有空可以每天交易殺進殺出的,這次就分享到這了,下次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