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㒭咖啡」(Koon Coffee)

三重「㒭咖啡」(Koon Coffe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重新店位於重新橋旁大廈一樓

重新店位於重新橋旁大廈一樓

三重出現「㒭咖啡」(koon coffee)這樣頗有質感的小店,令人驚喜,而且是一口氣開了兩家,分別由雙胞胎的哥哥和弟弟各負責一間。

臺北橋店位於天臺廣場附近三角窗

臺北橋店位於天臺廣場附近三角窗

店名「㒭」看起來搞怪,一問之下得知,原來「㒭」即「昆」,指「昆仲」,親兄弟之意。

老闆曾在澳洲打工遊學,返台後,二人分工合作,哥哥負責臺北橋店和甜點,弟弟管理重新店以及烘咖啡豆,孿生兄弟相互支援。

哥哥負責臺北橋店

哥哥負責臺北橋店


弟弟管理重新店

弟弟管理重新店


祝賀開店海報

祝賀開店海報

二家小店的裝潢以藍白為色調,風格簡約鮮明,具現代感,座椅也舒適。位於天臺廣場附近小巷三角窗的臺北橋店,除了置物籃,桌緣還設計活動式掛鉤,頗為貼心。店內提供插座,使用筆電挺方便。

小店空間流洩輕音樂,感覺療癒,走的是小清新路線。


臺北橋店,面街玻璃窗

臺北橋店,面街玻璃窗

美中不足的是,重新店位於重新橋旁大廈的一樓,空間較小,室內座位不到10個,店外另設一排位置,且洗手間在店隔壁的大樓管理室後面,有欠方便。


重新店內部

重新店內部

「㒭咖啡」是精品淺焙咖啡專賣店,品項多,包括義式、手沖黑咖啡,以及臺灣茶、非咖啡因飲品等。其咖啡豆來自中南美洲和非洲,強調高品質,並以手沖咖啡為專長。各種咖啡的產區、發酵製程、香氣等,豆單也都仔細註明,供消費者挑選。


手沖咖啡風味說明

手沖咖啡風味說明

品嚐了衣索比亞咖啡和瓜地馬拉咖啡,皆150元。咖啡豆磨粉後,老闆親自送到桌前,先讓客人試聞,再回到工作檯沖泡,這是專業的作法。


手沖咖啡放在木盤

手沖咖啡放在木盤

咖啡沖好之後,放在玻璃壺裡,附一個小玻璃杯,置於木盤,感覺優雅。琥珀色的咖啡十分好看,帶有清新果香,風味溫和,調性讓人欣賞。


肉桂捲

肉桂捲


肉桂捲剖面

肉桂捲剖面

甜點品項不多,其中肉桂捲和北海道生乳捲,皆130元。肉桂捲有層次,口感特別;生乳捲綿密細緻,微甜不膩。搭配黑咖啡,真是不錯!


北海道生乳捲

北海道生乳捲

「㒭咖啡」整體調性柔軟,頗為自在舒適,讓人心情放鬆。下次一定再來試試其他風味的咖啡和甜點。


【附註】

店名:㒭咖啡自家烘焙工作室koon coffee Roasting studio(重新店)

地址:241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四段242-2號

電話:(02)2975-3885

營業時間:09:00–18:00 (週一公休)

消費日期:2021年5月


店名:㒭咖啡自家烘焙工作室koon coffee Roasting studio(臺北橋店)

地址:241新北市三重區文化南路15巷80號

電話:(02)2975-5808

營業時間:13:00–22:00 (週二公休)

消費日期:2021年5月


avatar-img
天星沙龍
86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傳統小吃中,排骨湯是作法簡單的品項,講究熬燉的基本功,每以湯頭一決勝負。 關於臺北地區的排骨湯,萬華祖師廟原汁排骨大王和大稻埕慈聖宮早市排骨湯都深得我心,列入我的美食地圖之中。不過,延平北路三段17巷口「灶頂」排骨湯也不遑多讓,足可與前述二者分庭抗禮。此攤中午開始營業,售完為止。 灶頂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臺灣傳統小吃中,排骨湯是作法簡單的品項,講究熬燉的基本功,每以湯頭一決勝負。 關於臺北地區的排骨湯,萬華祖師廟原汁排骨大王和大稻埕慈聖宮早市排骨湯都深得我心,列入我的美食地圖之中。不過,延平北路三段17巷口「灶頂」排骨湯也不遑多讓,足可與前述二者分庭抗禮。此攤中午開始營業,售完為止。 灶頂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