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運用—電力與石油(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週談到電力發現史與電力如何開始被利用,這次則是要談原訂上周也要一起談卻延到這裡拜的石油的歷史與當代運用

石油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文明發源地已經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製藥、甚至製作木乃伊,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滲出石油的數量。泥板文字中也有關於在死海沿岸採集天然石油的記載。此外在波斯及裡海沿岸古代也有使用瀝青的紀錄
在歐洲,從德國的巴伐利亞、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和波河河谷,到波蘭的加利西亞、羅馬尼亞,中世紀以來,人們就有關於石油從地面滲出的記載。並且把原油當作「萬能藥」。加利西亞、羅馬尼亞等地的農民,早就挖井採油。
至於古代中國,則有晉《博物誌》載:「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中國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鑽頭來鑽井,其深度可達約一千米。他們焚燒石油或天然氣來蒸發鹽滷製鹽。10世紀時他們使用竹竿做的管道來連接油井和鹽井。「石油」一詞首次在宋朝《夢溪筆談》中出現並沿用至今。。
不過與煤一樣,石油在古代也僅限於少數地區在使用,大部分還是使用所謂的生質燃料。
現代石油歷史始於1846年,當時生活在加拿大西部的Abraham Pineo Gesner發明了從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Jan Józef Ignacy Łukasiewicz發明了使用更易獲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蘭南部開闢了第一座現代的油礦。這些發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來了。1846年在巴庫建立了第一座現代化開採的石油油井,186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煉油廠。當時巴庫出產世界上90%的石油。
19世紀石油工業的發展緩慢,提煉的石油主要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更早期使用鯨魚油)。20世紀初隨著內燃機(現今的內燃機雛型於1880至1890年代誕生)的發明情況驟變,至今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內燃機燃料。尤其1859年8月27日Edwin Drake在賓州挖到石油,引發美國第一次石油繁榮,在墨西哥灣沿岸與加州的油田發現導致「淘金熱」一般的形勢。
到1910年為止,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印尼、伊朗、中南美洲發現了新的油田。這些油田全部被工業化開發。

石油形成的兩個學說

生物成油理論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生物藻類的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中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富集的油田中獲得石油。
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範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雖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為四至六千米。由於石油形成後還會滲透到其它岩層中去,因此實際的油田可能要淺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個條件:豐富的源岩,滲透通道和一個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層構造。
生物成油理論圖示

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這些碳有些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誌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
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持。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法解釋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儲存在沉積岩中,而那些非沉積岩中的石油也可被解釋為從別處沉積岩中運移而來。同樣,非生物成油理論無法解釋石油中廣泛分布的生物標誌化合物,如甾烷伽馬蠟烷植烷藿烷萜類以及同位素偏輕等現象。
目前學術界仍傾向生物成油理論,但也有科學家提出: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爾油田為例,按照石油化石學說,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里的立體空間,在裡面填滿生物遺骸,而且還要100%轉化為石油。所以真正石油的生成原因可能也有待研究。

石油戰後的利用情形

直到1950年代中為止,除了美國外,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長迅速。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爆發後媒體開始注重對石油供應水平進行報導。這也使人們意識到石油是一種有限的原料,最後會耗盡,至少作為一種經濟能源。不過至今為止所有預言石油即將用盡的試圖都沒有實現,所以也有人對這個討論表示不以為然。石油的未來至今還無定論。也有人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總是能夠找到足夠的便宜的碳氫化合物的來源的。地球上還有大量油砂、瀝青和頁岩油氣等石油儲藏,它們足以提供未來的石油來源。目前已經發現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國的油母頁岩就含有相當於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但筆者對此持保留態度,之後有空再來談)
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塑膠、化學纖維與許多有機藥劑),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物資之一(相當於古代木頭的地位,可以製作家具、蓋房子以及作為燃料使用)。在許多軍事衝突中占據石油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
石油提煉流程與產品
中東首次發現石油,是在1908年的伊朗,而今天約80%可以開採的石油儲藏位於該地區,其中62.5%位於波斯灣周圍。另外美國曾於1977年(石油危機之故)至2015年期間實施原油出口禁令(頁岩油大量生產)。
事實上,戰後的工業國家的一般人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水準,像是有吃不完的食物,買不完的商品,其實都拜石油的高能源密度(為煤的三倍,木柴的十倍),與石油為許多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特性,可以提供龐大的動力來源,以及可從石油中提取許多有機化合物製成塑膠、藥物與化學纖維(令成衣工業興起)。在此之前,即便是富貴人家,服裝與藥物仍取得不易,而石化工業興起史的醫藥科技突飛猛進更是降低因病之死亡率,令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圖景。
總算講完能源的發展史,下次就要把經濟系列做完結,不好意思讓各位讀者久等了。(另外這幾個禮拜介紹工業能源與部分技術之故,篇幅比較長也比較無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繼運用煤炭的低一次工業革命後,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電力系統的建立以及內燃機的發明(後者要真正大規模利用要到一戰二戰)。 電的發現與學理建立簡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某些魚類會放電,以及烏雲密佈時從天而降的雷。根據西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
從古代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能源運用的轉換,由動物糞便、枯枝落葉與木柴等生質燃料,轉換為化石燃料,而最早運用的化石燃料就是煤炭。照理說,工業革命從歐洲開始,應該是歐洲最早使用煤礦嗎? 然而事實上,早在距今3500年前,中國人就發現了煤炭,並且已經開採和利用,極有可能已經將煤用於生產
上週我們談到人類最早的能源運用,就是利用曬乾糞便、動物的油以及枯枝落葉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倘若要進行「製造業」的活動,如製作染料、煮鹽、燒磚甚至是煉鐵,就使用砍下大型喬木再加以分割的木柴,如果火力要求較高便會將這些木柴再加以燒製成為木炭(台灣早期主要用相思木製炭),構成了古代社會的能源來源。 很多
眾所皆知,從古至今個人到整個文明的生存除了仰賴水與食物,確時常忽略能源的重要性(原始社會亦然)。事實上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很多,包括前肢特化成雙手可以製作器物,以及大腦結構的不同(主要為前額葉的發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源的運用,很多人會問能源不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嗎 ?非也,實際上人類能源利用從開始
從有農業開始,私有財產制逐漸成形,不同的收入與累積財富能力也開始令階級出現。除此之外,因為財產的累積也容易招來他人甚至敵對部落的覬覦,也導致「掠奪者」的出現,在這一現象的出現之下,自然人們就需要保護自身財產,更需要一個比史前部落或部落聯盟強而有力的組織出現。 隨者與「掠奪者」交手,這些有財產的人也發
前篇文章我們談到以物易物,以及後來以貝殼作為媒介來計算物品與勞務的價值,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此時的貝殼已可視為最原始的貨幣了,在古代中國夏朝建立後,中國步入階級社會,社會分工擴大,商品交換增加,當物物交換不能滿足需求時,交換媒介必然產生。貝幣作為一種原始貨幣,在中國先秦時期商品貿易中廣泛行用。原始貨幣
繼運用煤炭的低一次工業革命後,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電力系統的建立以及內燃機的發明(後者要真正大規模利用要到一戰二戰)。 電的發現與學理建立簡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某些魚類會放電,以及烏雲密佈時從天而降的雷。根據西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
從古代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能源運用的轉換,由動物糞便、枯枝落葉與木柴等生質燃料,轉換為化石燃料,而最早運用的化石燃料就是煤炭。照理說,工業革命從歐洲開始,應該是歐洲最早使用煤礦嗎? 然而事實上,早在距今3500年前,中國人就發現了煤炭,並且已經開採和利用,極有可能已經將煤用於生產
上週我們談到人類最早的能源運用,就是利用曬乾糞便、動物的油以及枯枝落葉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倘若要進行「製造業」的活動,如製作染料、煮鹽、燒磚甚至是煉鐵,就使用砍下大型喬木再加以分割的木柴,如果火力要求較高便會將這些木柴再加以燒製成為木炭(台灣早期主要用相思木製炭),構成了古代社會的能源來源。 很多
眾所皆知,從古至今個人到整個文明的生存除了仰賴水與食物,確時常忽略能源的重要性(原始社會亦然)。事實上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很多,包括前肢特化成雙手可以製作器物,以及大腦結構的不同(主要為前額葉的發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源的運用,很多人會問能源不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嗎 ?非也,實際上人類能源利用從開始
從有農業開始,私有財產制逐漸成形,不同的收入與累積財富能力也開始令階級出現。除此之外,因為財產的累積也容易招來他人甚至敵對部落的覬覦,也導致「掠奪者」的出現,在這一現象的出現之下,自然人們就需要保護自身財產,更需要一個比史前部落或部落聯盟強而有力的組織出現。 隨者與「掠奪者」交手,這些有財產的人也發
前篇文章我們談到以物易物,以及後來以貝殼作為媒介來計算物品與勞務的價值,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此時的貝殼已可視為最原始的貨幣了,在古代中國夏朝建立後,中國步入階級社會,社會分工擴大,商品交換增加,當物物交換不能滿足需求時,交換媒介必然產生。貝幣作為一種原始貨幣,在中國先秦時期商品貿易中廣泛行用。原始貨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礦物油是一種來自地下的天然資源,主要由石油或煤炭等化石燃料形成。它是一種混合了多種碳氫化合物的液體,經過提煉和精煉後可用於各種不同的用途。
Thumbnail
本書看的時候內心得到很大的震撼,但或許是因為非材料相關背景出身,心靈震撼大,但要寫心得時又不知從何下手,對於原料世界供應鏈的緊密、神奇,實在難以言喻,本書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幾個主要原料:砂、鹽、鐵、銅、鋰、石油等原料在世界的旅程,生動的描述,彷彿身臨英國早期工業區,或是腳下就是南美無盡的深坑。
Thumbnail
化石燃料的使用關乎大規模的人類存亡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資格決定今天在破爛醫院裡、空蕩碗盆前、肆虐天災中死去的是別人的父母、手足、朋友和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過去石油支撐美元,現在油價將對抗美元,油價的變化最終會迫使貨幣系統變化…實務上黃金正取代美債,作為主要的儲備資產,在我看來,最終將迫使美元重新定價,大幅貶值。... 何必去買債券呢?...當他們注入流動性時,什麼表現得更好?國債,還是那斯達克?很簡單,是那斯達克!
Thumbnail
生在這個藍色星球上,人類的生活一直以來使用了許多的礦石,礦石可說是我們的好夥伴,也因為礦產我們才有今日蓬勃的發展。 我在說的不單是礦石標本,還有包含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等所需的一切製造當中,都含有礦石。 當我開始收集礦石的那一刻,因為好奇進而去了解礦石的世界,才發現原來「礦」一直以來都陪
Thumbnail
習慣每個禮拜關心著國際油價升降,影響國內汽柴油價格的你,一定深刻體會到國內自產原油量少,幾乎全數汽柴油都是仰賴進口原油煉製的市況。但你是否知道,在苗栗公館後龍溪旁的出磺坑,曾經擁有亞洲第一口、世界第二口油井,讓這塊現在看來一片鬱鬱蔥蔥的小鎮曾經繁華一時,獲得小香港這個不夜城的稱號,入夜後持續燈火通明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也產過石油嗎?當時甚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苗栗公館小山區中的出磺坑,就寫下了這一段黑金歷史故事與地景風貌,當時的油井架、地軌纜車、宿舍、辦公室等都還存在,來這裡走訪一趟,能認識是更多台灣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在中文裏,描述初始有兩句話可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這兩句話和我要說的ERP沒有關聯,只是想這麼起個頭而己。:-)
Thumbnail
回顧人類書寫的歷史,在受夠了泥板刻字的生活後,埃及人、西亞人和漢人分別開發出了莎草紙、羊皮紙和樹皮纖維紙。   但是,遮濟郎毋知的是,光是皮紙和纖維紙在古代的中美洲文明就曾經被獨立發明出來(紙莎草礙於物種分布限制,因此未能在地中海文明外見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礦物油是一種來自地下的天然資源,主要由石油或煤炭等化石燃料形成。它是一種混合了多種碳氫化合物的液體,經過提煉和精煉後可用於各種不同的用途。
Thumbnail
本書看的時候內心得到很大的震撼,但或許是因為非材料相關背景出身,心靈震撼大,但要寫心得時又不知從何下手,對於原料世界供應鏈的緊密、神奇,實在難以言喻,本書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講述幾個主要原料:砂、鹽、鐵、銅、鋰、石油等原料在世界的旅程,生動的描述,彷彿身臨英國早期工業區,或是腳下就是南美無盡的深坑。
Thumbnail
化石燃料的使用關乎大規模的人類存亡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資格決定今天在破爛醫院裡、空蕩碗盆前、肆虐天災中死去的是別人的父母、手足、朋友和孩子,而不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過去石油支撐美元,現在油價將對抗美元,油價的變化最終會迫使貨幣系統變化…實務上黃金正取代美債,作為主要的儲備資產,在我看來,最終將迫使美元重新定價,大幅貶值。... 何必去買債券呢?...當他們注入流動性時,什麼表現得更好?國債,還是那斯達克?很簡單,是那斯達克!
Thumbnail
生在這個藍色星球上,人類的生活一直以來使用了許多的礦石,礦石可說是我們的好夥伴,也因為礦產我們才有今日蓬勃的發展。 我在說的不單是礦石標本,還有包含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等所需的一切製造當中,都含有礦石。 當我開始收集礦石的那一刻,因為好奇進而去了解礦石的世界,才發現原來「礦」一直以來都陪
Thumbnail
習慣每個禮拜關心著國際油價升降,影響國內汽柴油價格的你,一定深刻體會到國內自產原油量少,幾乎全數汽柴油都是仰賴進口原油煉製的市況。但你是否知道,在苗栗公館後龍溪旁的出磺坑,曾經擁有亞洲第一口、世界第二口油井,讓這塊現在看來一片鬱鬱蔥蔥的小鎮曾經繁華一時,獲得小香港這個不夜城的稱號,入夜後持續燈火通明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也產過石油嗎?當時甚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苗栗公館小山區中的出磺坑,就寫下了這一段黑金歷史故事與地景風貌,當時的油井架、地軌纜車、宿舍、辦公室等都還存在,來這裡走訪一趟,能認識是更多台灣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在中文裏,描述初始有兩句話可用:「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這兩句話和我要說的ERP沒有關聯,只是想這麼起個頭而己。:-)
Thumbnail
回顧人類書寫的歷史,在受夠了泥板刻字的生活後,埃及人、西亞人和漢人分別開發出了莎草紙、羊皮紙和樹皮纖維紙。   但是,遮濟郎毋知的是,光是皮紙和纖維紙在古代的中美洲文明就曾經被獨立發明出來(紙莎草礙於物種分布限制,因此未能在地中海文明外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