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未來的政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創立未來的政府(Creating the Government of the Future)
作者;Canning, M., Eggers W. D., Chew, B., & O’ Leary, J. (2019)
Deloitte Center for Government Insights 報告
該報告檢視:讓政府改變的力量、轉化的工具、以及可能的發生情節
科技是由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和量子運算、數據分析、克隆、無人機與機器人的引進政府,協助政府機關完成不同任務、有效地、節省成本的方式來革新。但科技革新也常帶來負面衝擊與新挑戰,無所不在的數據與威脅,例如網路犯罪與資訊誤用,都產生新的危機,也需要新的管制法規。
某些科技同時有機會和危機,例如自駕車,會提升移動性,但卻會被駭的可能性也提高。當科技創新增加效率時,也產生經濟干擾,比如需要更多社會安全往、社會福利的新路徑。
私部門能迅速地採用新科技,通常也是人民期待在公部門可以改變的一個指標。但這種改變在公部門卻變成相當遲緩,因為政府比較習慣於演進式變遷,雖然最終還是願意接受新科技的運用,不管是來源是公或私,新科技的運用與採行的節奏都要加快。
科技並非是政府會進行大型變遷的驅動力,反倒是經濟壓力、社會移動、人口結構改變、全球變遷,才會影響到政府的變遷。一般會看到改變或許是科技,可能也是非科技因素,比如人口老化幾乎都可以大多工業化國家看到,使政府在勞動政策、醫療、社會安全網議題上,都因而改變,更加上新冠疫情的出現,加速社會氣候需要更多社會公正。
未來的政府更需要領袖來形塑、保護民主社會的公共制度。當科技促進政府內部改變,使其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領袖更應了解科技是如何為公民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公共組織不能自己說明或闡釋其所面對的挑戰,除非他們能自我先改革。而這就依賴領袖去瞭解這些改變的意義,重新設計流程的細節,也要激勵勞工、帶領組織進入未來。
圖1所示的是,未來政府的驅動力與墊基
每一個因素整合起來,就會找到創新,比如網路、5G、大數據分析,都不是獨立運作,而是有力地結合在一起,結果1+1+1=111,如果:
1. 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器+預測分析學+推力思考=精準醫藥
2. 自然語言處理+網路+機器學習=共通語言翻譯機
3. 無人機+臉部辨識+雷射瞄準=外科式軍事攻擊
這些都不是被動的選項,政府要不要引用這些力量,進行改變都是取決於人的選擇。例如:臉部辨識+物聯網攝影機=政府360度都知道公民所在。這當然可用於法律執行,但有會使公民隱私權喪失,與潛在濫用。這些都端視於公民期待、社會偏好、與政治動態而定。問題是危險,政府擁有快速以進的科技,遠遠超車過政策的限制,無一再增加對民主政治的危險性,好的科技也會變大的傷害。
今日的政府其實已經在進行合流的過程。有些發明在過去的時間中,比如新聞與汽車確實帶來很大的衝擊,但通常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會完成。美國在1908年生產出的福特T模型汽車,但高速公路遲在1956年才出現,整體州際高速公路系統慢到1992年才完成。相對地,網路、智慧手機卻不用到30年就改變全球商業、社會與政府。科技進展把社會衝擊的節奏加快,如果再加上分科技因素,合流的衝擊力更大。這些都是合流的重要性,不同來源卻都結合並導致新的事物,整合性技術革新+社會因素+政府行動,衝擊力就會加大。
以智慧城市為例,科技合流,更加速組織的改變。當科技以創新方式結合時,昔日隔絕的官僚體系也會被改變,新與更新的連結科技之間的整合,創造出多重性效應,突破既有界線,數據化的資訊逼使原先獨立活動的組織,都要合而為一。
智慧城市,過去都是公共工程部門都是獨立作業,比如修路、剷雪、路燈維修,但在高度連結的城市內,數據化蒐集和分享會趨於極大化,從交通流量、垃圾收集、道路,這些都使政府部門要一起合作,同時從科技與組織雙重進行。從更高一層來看,要增大移動性,市政府要從地區交通區域、機場管制單位、私人公司如共享開車、單車、機車租賃業者一起合作,為市民服務建立一套新制度,整合多層次支付系統,以滿足合理需求。當然這也導致科技與組織界線,在虛擬與現實世界都要以資訊與操作合流。
科技進展和演化中,社會行為和趨勢的相互影響,特殊的突破變成必要,混合科技與行為的相互依賴,執行變複雜,管制責任也要重新界定,新創科技都牽涉到大量數據,當然包括個人資料,政府更要注意這些應用,因政府所做的都是數據驅動,但都隱藏著網路會出現的危機。
如何瞭解政府因科技改變,可從政府的五大層面來檢視,未來政府的任務不可知論(Mission agnostic view)。我們已經很習慣用任務來歸類政府單位,當然也反出它的組織結構,用任務導向看政府的執行單位,其實很影用,因為可以用在協調上。但對於未來政府的政府活動,我們以五大層面來分析:
1. 服務提供、
2. 運作、
3. 政策與決策制訂、
4. 才能/勞動力、
5. 管制與強制。
幾乎所有政府機構都涉入到這五個層面,這些層面無所不在於政府部門之中,作為探討政府未來的分析單位。
圖2: 政府的五大層面
圖3:五大典範轉轉移與驅動力的策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ncelot L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盧建旭 明道大學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暨南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發表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研習論壇月刊」,第78期,2007年6月。    摘要 理性的組織變革模式,向來於組織理論領域上,被批評為過度樂觀與不切實際的建議。但在公共組織的變革上,必須具有明確性變革程序,因這種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公行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University of Nebraska)、Christopher W. La
 第二章以政治來控制官僚的理論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
https://www.dropbox.com/s/dnw63ww6nwulzp0/%E7%AC%AC%E4%B9%9D%E7%AB%A0%20%E6%94%BF%E5%BA%9C%E5%9C%A8%E5%89%B5%E6%96%B0%E7%A7%91%E6%8A%80%E6%B5%81%E7%A8
我正在寫一本書,有關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架構。蒐集很多期刊與文章,這本書我覺得很需要將它完整地再讀一遍,所以我也隨手將筆記方式記下來,這絕對不是翻譯。因為我在大量閱讀、整理資料,就是直接在電腦打字。
盧建旭 明道大學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暨南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學系兼任副教授 發表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研習論壇月刊」,第78期,2007年6月。    摘要 理性的組織變革模式,向來於組織理論領域上,被批評為過度樂觀與不切實際的建議。但在公共組織的變革上,必須具有明確性變革程序,因這種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公行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University of Nebraska)、Christopher W. La
 第二章以政治來控制官僚的理論   筆記來源: 書名:公共行政理論入門書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Primer) 第二版 作者:H. George Frederickson(University of Kansas)、Kevin B. Smith(
https://www.dropbox.com/s/dnw63ww6nwulzp0/%E7%AC%AC%E4%B9%9D%E7%AB%A0%20%E6%94%BF%E5%BA%9C%E5%9C%A8%E5%89%B5%E6%96%B0%E7%A7%91%E6%8A%80%E6%B5%81%E7%A8
我正在寫一本書,有關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架構。蒐集很多期刊與文章,這本書我覺得很需要將它完整地再讀一遍,所以我也隨手將筆記方式記下來,這絕對不是翻譯。因為我在大量閱讀、整理資料,就是直接在電腦打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以下是未來10年可能具有良好前景的產業: 生成式人工智慧:預計到2026年,超過八成的企業會在生產環境中導入生成式AI。 量子科技:量子電腦具有強大的運算力,可望優化AI語言模型的訓練效率。 低軌衛星:隨著5G和其他通訊技術的發展,低軌衛星通訊可能成為新的商機。 無人機:無人機在軍事和民用領
Thumbnail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預防醫學也在不斷演進和創新。未來的預防醫學將朝向個性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以達到更高效、更全面的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效果。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2024年的科技趨勢有多個報告指出,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Gartner 和Accenture,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戰略科技趨勢和科技遠景。這些報告展示了科技在未來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定義和發展,以及在醫療、金融、製造、交通、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探討了AI的優勢和挑戰,以及AI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作者提出了對AI發展的個人觀點和建議,強調了謹慎發展AI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年的AI產業不會只是在2023年那些舊標的打轉 無人商店跟智慧醫療,光通訊就是案例,這只是基礎的產業擴散節奏 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綠能 都表演過了 大多贏家AI跟摺疊產業的獲利資金,都確認跟我們差不多 已經都在各處不同預期的題材標的輪流 每個人的投資階段選擇不同,就只是
Thumbnail
近年來,科技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前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是人工智慧(AI)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結合。這種結合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和更優質的產品,還有助於解決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和資源枯竭等問題。在本文中,我將探討這兩個領域的融合,以及我對其未來發展的看法。 首先,讓我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各國其實都加緊腳步要「監管AI」,而台灣,終於在7月15日提出「第一份官方AI基本法草案」。這次我們會用生活化例子來解讀這份草案,也一併納入上週剛生效的歐盟「人工智慧法」、還有美國及英國經驗,試著用更全觀的視角和大家一起認識「AI監管/治理」。欸!連Google都對台灣政府提「AI建議」了!
Thumbnail
以下是未來10年可能具有良好前景的產業: 生成式人工智慧:預計到2026年,超過八成的企業會在生產環境中導入生成式AI。 量子科技:量子電腦具有強大的運算力,可望優化AI語言模型的訓練效率。 低軌衛星:隨著5G和其他通訊技術的發展,低軌衛星通訊可能成為新的商機。 無人機:無人機在軍事和民用領
Thumbnail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預防醫學也在不斷演進和創新。未來的預防醫學將朝向個性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以達到更高效、更全面的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效果。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高科技的迷湯「一切都是為你好」 今天,要跟各位來談談行動自由的重要性,以及世界深層政府如何利用各種「高科技」來迷惑人民,讓他們自願放棄難能可貴的自由人權。
Thumbnail
2024年的科技趨勢有多個報告指出,包括MIT Technology Review、Gartner 和Accenture,強調了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戰略科技趨勢和科技遠景。這些報告展示了科技在未來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定義和發展,以及在醫療、金融、製造、交通、教育等領域的應用。探討了AI的優勢和挑戰,以及AI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作者提出了對AI發展的個人觀點和建議,強調了謹慎發展AI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年的AI產業不會只是在2023年那些舊標的打轉 無人商店跟智慧醫療,光通訊就是案例,這只是基礎的產業擴散節奏 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綠能 都表演過了 大多贏家AI跟摺疊產業的獲利資金,都確認跟我們差不多 已經都在各處不同預期的題材標的輪流 每個人的投資階段選擇不同,就只是
Thumbnail
近年來,科技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前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是人工智慧(AI)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結合。這種結合不僅為企業帶來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和更優質的產品,還有助於解決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和資源枯竭等問題。在本文中,我將探討這兩個領域的融合,以及我對其未來發展的看法。 首先,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