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民間版的史記―「茶金歲月」推薦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十多年前齊邦媛教授以自傳「巨流河」記錄二次大戰前後,有一群人在那巨變的大時代中,顛沛流離來到台灣的故事。當時就盼望著,在同一個時代,但不一樣環境中努力生存的前輩們,是否能如同「巨流河」般,為有緣匯聚到台灣的不同族群,留下真實的紀錄?
很開心「茶金歲月」實現了當年私心的盼望,更榮幸的是,書中許多的情節,三十年來,我就斷斷續續聽聞,並親眼見證「姜阿新洋樓」失而復得及修復過程的諸多「奇蹟」。也因為這個真實故事,我如同作者女兒廖惠慶所言,從買回洋樓就更加相信,心存善念在好事累積下,不可思議的奇蹟都可能發生。
認識惠慶是在荒野保護協會籌備期,因為我們兩家都是協會的志工幹部,所以經常見面,甚至天天都有傳真機相互傳的訊息。十多年前大家陸陸續續卸下幹部職務後,至今在周末假日大伙還是會一起出遊爬山聚會。
多年來就非常好奇,惠慶這麼奇特的個性是怎麼養成的──在環境議題上,總是溫柔和顏悅色卻永不放棄直到成功;在待人接物上,極為細心體貼周到卻又不會形成別人的壓力;任何工作與任務,總是全力以赴卻從不抱怨也不邀功。
如今看了這本「茶金歲月」,由惠慶從父親親筆書寫,近一百三十萬字中節選出的內容,才明瞭原來她傳承了父母親的個性與做人處事。
「茶金歲月」表面上雖然只是作者的自傳,但從個人經歷與真實細節的描述中,可以建構出二戰前後,台灣本土產業發展與興衰的過程,甚至小到當時的車票,柴米油鹽……的價格都能鉅細靡遺的紀錄下來,真可說是民間版的史記。
對於離那個時代還不遠的我們,從書中知道父母親那一代庶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有重回歷史現場的樂趣,但同時,也在作者生活應對中,得到寶貴秘訣,比如他在新婚之夜與太太約定的「夫妻憲法」,就很值得我們參考。
近年新竹北埔是觀光旅遊的熱門地點,「姜阿新洋樓」更成為年輕人打卡聖地,「茶金歲月」改編的電視劇也將搬上銀幕。但是若大家能閱讀歷史場景背後的真實故事,從一位意氣風發的有為青年與一位才貌雙全的天之嬌女,共同面對命運的磨難,攜手走過一甲子相知相守的深情,相信會有更多的感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起「小王子」這本書一開頭的故事。   作者他小時候畫了一張畫,拿給大人看,然後問他們害不害怕?他們說:「害怕?為什麼一頂帽子會使人害怕?」其實作者他畫的並不是帽子,而是一條大蠎蛇正在消化一隻大象。唉!成年人不懂它,他們總是要你解釋明白,所以他只好把蠎蛇的內部畫出來。   「小王子」作者的感慨令我心
    有位朋友送我一張日本歌手演唱的CD,雖然聽不懂日文,但是旋律優美聲音有滄桑之感,而且歌詞也找人翻成中文:生命之旅──別無所求  「1.在年華逝去之前, 我從未留意過,季節之花,竟如此美麗, 我甚至未曾留意過 想要優美地老去,這竟也是如此之難的事 如果有人說,要再給我一次年輕的機會 恐怕我會悄悄地拒絕
    通常我在講環境議題的演講最後,都會以「環境問題是共業」,來與大家互勉要以共願來化解,因此,最近在武俠小說中看到這一段,眼睛也多停留了一下:「佛家有所謂業力。業力何者?天底下,人人都營營苟苟,往一個去向,便形成一個共業……當權得勢之人,往往暴虐苛政,於是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人的命運,業力作崇,正往一個萬
     前天在二領營講荒野的選擇時,曾經提到一個真實故事,在我當理事長時,好幾次開理監事會時,被邀請來的企業顧問質疑(荒野頭幾屆的監事,有部分名額邀請各領域社會賢達,有點像現在企業裡的獨立董事的作用):「看不懂荒野的核心目標是什麼?似乎什麼都做,項目太分散,外界會搞不清楚荒野究竟想做什麼?」  接著這位監
    今天看到有位社會學家寫的一段話:「對抗既存的事實無法讓你改變事實,想改變某個事物,就得建立新典範,讓既存模式變得不合時宜。」  我同意這句話,這個概念多年來,也在許多地方出現,比如打倒一切無法成就事情……等等。  多年來在講述NGO發展的題目時,我總會提醒一個組織一定要善用制度與文化這兩個相輔相成的
     之前引述了企管學裡的賽局理論談生態保育,賽門西奈克在無限賽局這本書裡提到,要以無限思維領導一個組織,需要具備五個條件,其中作者列為第一項的崇高信念,倒頗值得我們參考。  記得在千禧年前後,荒野的理監事們開了好幾次共識營,除了以企管的角度分析荒野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四個構面外,還擬定了荒野的願景
    想起「小王子」這本書一開頭的故事。   作者他小時候畫了一張畫,拿給大人看,然後問他們害不害怕?他們說:「害怕?為什麼一頂帽子會使人害怕?」其實作者他畫的並不是帽子,而是一條大蠎蛇正在消化一隻大象。唉!成年人不懂它,他們總是要你解釋明白,所以他只好把蠎蛇的內部畫出來。   「小王子」作者的感慨令我心
    有位朋友送我一張日本歌手演唱的CD,雖然聽不懂日文,但是旋律優美聲音有滄桑之感,而且歌詞也找人翻成中文:生命之旅──別無所求  「1.在年華逝去之前, 我從未留意過,季節之花,竟如此美麗, 我甚至未曾留意過 想要優美地老去,這竟也是如此之難的事 如果有人說,要再給我一次年輕的機會 恐怕我會悄悄地拒絕
    通常我在講環境議題的演講最後,都會以「環境問題是共業」,來與大家互勉要以共願來化解,因此,最近在武俠小說中看到這一段,眼睛也多停留了一下:「佛家有所謂業力。業力何者?天底下,人人都營營苟苟,往一個去向,便形成一個共業……當權得勢之人,往往暴虐苛政,於是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人的命運,業力作崇,正往一個萬
     前天在二領營講荒野的選擇時,曾經提到一個真實故事,在我當理事長時,好幾次開理監事會時,被邀請來的企業顧問質疑(荒野頭幾屆的監事,有部分名額邀請各領域社會賢達,有點像現在企業裡的獨立董事的作用):「看不懂荒野的核心目標是什麼?似乎什麼都做,項目太分散,外界會搞不清楚荒野究竟想做什麼?」  接著這位監
    今天看到有位社會學家寫的一段話:「對抗既存的事實無法讓你改變事實,想改變某個事物,就得建立新典範,讓既存模式變得不合時宜。」  我同意這句話,這個概念多年來,也在許多地方出現,比如打倒一切無法成就事情……等等。  多年來在講述NGO發展的題目時,我總會提醒一個組織一定要善用制度與文化這兩個相輔相成的
     之前引述了企管學裡的賽局理論談生態保育,賽門西奈克在無限賽局這本書裡提到,要以無限思維領導一個組織,需要具備五個條件,其中作者列為第一項的崇高信念,倒頗值得我們參考。  記得在千禧年前後,荒野的理監事們開了好幾次共識營,除了以企管的角度分析荒野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四個構面外,還擬定了荒野的願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齊邦媛(1924年2月19日—2024年3月28日),臺灣作家、學者,生於遼寧鐵嶺。1947年赴台,受聘為臺灣大學外文系助教。 齊老師一路走好!有幸讀過「巨流河」。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齊邦媛(1924年2月19日—2024年3月28日),臺灣作家、學者,生於遼寧鐵嶺。1947年赴台,受聘為臺灣大學外文系助教。 齊老師一路走好!有幸讀過「巨流河」。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