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獨角獸:一間不是必去但你會想去的博物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鹿與狼大廳 © David Giancatarina

鹿與狼大廳 © David Giancatarina

幾天前,當我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時,我突然回想起”狩獵與自然博物館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在關閉兩年的翻修後,這幾天應該重新開放了。不過這篇雜誌文章與博物館無關,它是關於美國著名小說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最近出版的一本文集。記者特別指出了其中選錄文章之所以好的理由:內容淵博、視角出眾、從自我觀點出發的元素安排,始終合理,以及一種超出了直指之物、而引伸出更關鍵議題的開放性。然後他舉了個例子來解釋自己這麼說的意思,那就是有關緬因州龍蝦節的報導(現在被口耳相傳,因為它的標題是《關於龍蝦的思考》)。這個節日並本身沒什麼趣味點,然而華萊士卻帶給我們思索,有關我們與食物的關係這一特定主題,以及思考,痛苦大抵而言究竟是什麼。在這位作家的眼中,一切素材都能夠造就文學。

狩獵和自然博物館之於博物館學,就像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之於新聞學一樣,原因幾乎相同。基於一個相對平淡無趣的主題(今日還有誰仍然對狩獵熱衷?),這個博物館展示了極其廣袤的內涵,且令人興致盎然,這非但是由於其所呈現的視角,更在於博物館將觀點與眼界安置於一個更加寬廣而普世的主題之中。而在此同時,其收藏品的展示採用了創始人的觀點,毫無疑問,這是巴黎最迷人的博物館。

Licorne bd ©Maider Fortune

Licorne bd ©Maider Fortune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坐落在瑪黑區Marais的Hôtel de Guénégaud(由建築師François Mansart建於17世紀)和Hôtel de Mongelas(建於18世紀初)。參觀者在博物館的房間裡移動,就像在富裕收藏家的住所房內一樣。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主題裝飾,壁爐、窗簾、枝形吊燈、大沙發或扶手椅,你還可以坐下來欣賞展品。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的不同房間 © PT express / Facade 俯瞰庭院 ©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的不同房間 © PT express / Facade 俯瞰庭院 ©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

海量以及各種各樣的展品(繪畫、素描、雕塑、掛毯、陶瓷、武器、標本、家具、藝術作品、裝置、照片、視頻等)創造了一個令人想起18世紀好奇櫃(奇珍異品櫃)的大批聚積收藏。燈光營造了一種親暱的感受,因此加強了溫馨(有時甚至神秘)的氛圍,同時審慎地突顯展品。關於它們的介紹資訊已被簡約精煉、盡量不干擾與環境完美融合。房間圍繞著一方中庭,間間連貫相通成排(這是當時有錢人家住宅的典型佈局),從而創造了動線,讓遊客從一個驚喜走向另一個驚喜,就像在一個永遠不會迷路的迷宮中。

內部裝飾的細節 © PT express

內部裝飾的細節 © PT express

在這個地方,感覺更像是來作客,而不是一個參觀者。因此,面對豐富的藏品、以及各種類型與不同時期的作品,我們就任由自己的眼睛隨心所欲地導航。我們知道我們不會看完一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會很高興地再次回來。

這種展示和氛圍是1960年代該博物館的創建者弗朗索瓦&杰奎琳·索默François et Jacqueline Sommer所期望達成的。這種第一人稱的視角,今天創造了這個地方的獨特魅力。

狩獵,在今日,充其量可以稱為“小眾”的主題,如果大家都希望仁慈有愛。它的做法是有爭議的,並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譴責。”狩獵與自然博物館“通過將狩獵藝術置於其歷史、美學和文化背景的脈絡中,以充分體現狩獵藝術,並進一步展示了從古代到今日,人類與野生動物關係的演變。從一個幾乎是趣聞軼事的主題開始,博物館成功地提出了關於人、自然及其相互作用的更廣泛的探究。通過展示具象和抽象的作品,它的話語在自然主義和詩歌之間,在自然科學的實徵表現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恐懼與幻想的描繪之間,在過去的見證和當代的質疑之間,迷走

為了使這些藏品栩栩如生,博物館採取非常積極的收藏政策。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在 2021 年 1 月的拍賣會上以 29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吉恩·達雷特 Jean Daret 和尼卡修斯·貝爾納茨Nicasius Bernaerts 繪於 1661 年的獵人肖像。此作法也關係到委託藝術家針對創作的訂單。舉三個精彩的例子:菲利普·高涅Philippe Cognée光彩奪目的畫作《火車上的風景 Paysage vu du train》、馬庫斯·漢森Markus Hansen浩繁壯觀的《克勞德·李維史陀圖書館Bibliothèque pour Claude Lévi-Strauss》,以及簡尼·珍妮特Janine Janet為室內設計師Erté所製作的令人驚嘆的鹿蛻角落地燈。

在這個博物館裡,裝飾也是一門藝術,每件物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火車上的風景》、《克勞德·李維史陀圖書館》,以及鹿蛻角落地燈

《火車上的風景》、《克勞德·李維史陀圖書館》,以及鹿蛻角落地燈

這個收藏也充滿活力,歸功於在一樓展間裡邀請客座藝術家舉辦特展,這些展覽作品有時會延伸到永久展品的陳列中。例如 Mircea Cantor、Sophie Calle 和 Gérard Garouste 的展覽尤其打動我。

這次是達米安·德魯貝 Damien Deroubaix 受邀展出。展覽被設計成一個洞穴概念,裝置一系列的繪畫、木刻和雕塑,彷彿在保護由古董商納吉·阿斯法爾Naji Asfar收藏的300件文物(古代、史前的)動物塑像。在希臘神話中,俄耳甫斯Orphée用他的七弦琴魅惑野獸。且所有展出的塑像都很迷你,雖然數量繁多,但全都能裝進一個手提箱。 “俄耳甫斯的手提箱 La Valise d'Orphée(展覽標題)”與主辦博物館的主張十分契合,質疑著人與自然的互動,而其中重點提及了有關生態的主張。

即使這是事實、即使人類確實對自己的環境構成了威脅(正如策展人所強調的那樣),然而這些微型雕像卻是從人手中創出,並穿越時間的流轉變遷,最終陳列在此地此刻的博物館展間、我的面前。在其中,我更寧可看見人類對自然的關照、人類的深刻(雖然時而拙劣地)對大地的愛戴。達米安·德魯貝用他庇護所般的洞穴,延續了這種態度。

展覽 “俄耳甫斯的手提箱”,達米安·德魯貝,古董商納吉·阿斯法爾Naji Asfar收藏的300件文物塑像 © PT express

展覽 “俄耳甫斯的手提箱”,達米安·德魯貝,古董商納吉·阿斯法爾Naji Asfar收藏的300件文物塑像 © PT express

與此同時,這些藏品是圍繞著不同動物所組織建構的。不同房間裡展示了不同的主題動物(野豬、鹿、狼、獨角獸、猛禽、狗、鳥類等),而每個動物都被相對應的文獻給完善說明,包括在不同時代裡它的形象、歸化標本以及詮釋素材,它們本身即是藝術品。而櫥櫃則允許每隻動物被置入在它所屬的自然棲地與歷史背景中、甚至與它們相關的古典、現代或當代藝術,作品十分大量。

你可以看到彼得·保羅·魯本斯 Pierre Paul Rubens(17世紀巴洛克畫派的代表人物)、Jan Brueghel de Velours(17世紀的佛蘭芒巴洛克畫家)、亞歷山大·弗朗索瓦·戴斯伯特斯Alexandre-François Desportes(17世紀的畫狗大師)、夏爾丹Jean Siméon Chardin(18世紀的法國著名的靜物畫大師)、 卡爾·韋爾內Carle Vernet(18世紀法國風景畫畫家)、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德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畫家及平面設計師)、 安德烈·德蘭André Derain(二十世紀初期與亨利·馬蒂斯共同創建了野獸派)、麥德爾·福蒂納 Maïder Fortuné(法國影像藝術家)、安托萬-路易斯·巴里Antoine-Louis Barye(被譽為現代動物雕塑之父和“動物園中的米開朗基羅”)、揚·法布雷Jan Fabre(比利時前衛的鬼才藝術家,跨足繪畫畫、雕塑、劇作、舞台設計)、傑夫·昆斯Jeff Koons(在世名氣最大也最貴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徹底的拜金主義者,是繼安迪·沃霍爾之後最重要的波普藝術家)、簡尼·珍妮特 Janine Janet(著名女性時尚藝術家)、馬克·迪翁 Mark Dion(美國當代觀念藝術家及環境學家)、讓·米歇·奧索尼爾Jean -Michel Othoniel(法國當代藝術家)…等人的作品。

達爾文室 © David Bordes & PT express

達爾文室 © David Bordes & PT express

新建造的達爾文室和蜱室(參考德國生物學家 Jakob von Uexküll 的研究)強調人類對動物的視線。第一間是講述人對自然多樣性的驚奇以及其好奇心,第二間則是強調人類對動物的感受以及牠們如何感知世界的置疑。

一個精美而懷舊的人類世立體透視模型剛剛被創造出來。

這趟旅程幾乎會讓你忘了這個博物館是狩獵博物館。獎杯陳列室(集合了許多動物標本)和武器陳列室(琳瑯滿目,精彩無疑)提醒了我們這一點。

raw-image
獎杯陳列室和武器陳列室 © PT express

獎杯陳列室和武器陳列室 © PT express


在法國和國外,狩獵和自然博物館--以一個博物館來說--被冠上了各種不尋常的形容詞:創新、怪誕、驚人、非典型、詭異、獨樹一格……這大概是因為它是一個通過體驗來展現自我的地方,遠不止是通過一份展品清單來看的。

所以讓我們一起一步一步走進…

當你進入野豬室時,參觀就開始了。光線柔和,房間雖然不是很暗,但散發著某種神秘感。它也透露出溫暖的氛圍。這可能是由於橡木地板與鑲板,以及覆蓋牆壁的石榴色天鵝絨。既然你在博物館裡,你的目光會習慣性地落在牆上。你會看到出自範·戴克門徒的一幅大畫,展示出一個狩獵的場景。然後另一張17世紀初的作品,代表黛安娜。以狩獵用弓和獵犬很容易辨認出她來,黛安娜在此處有一席之地,因為她是古羅馬的狩獵女神。


黛安娜的肖像和展示野豬的好奇櫃 © PT express

黛安娜的肖像和展示野豬的好奇櫃 © PT express

在這幅畫的下面,你被一個好奇櫃所吸引,這個櫥櫃幾乎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展示野豬。通過操縱櫃子的門和抽屜,你會閱讀到關於這種動物的詳細解釋,你會發現它的頭骨骨骼,或者(在小雙筒望遠鏡中)見到它的自然棲地,你會觸摸到它爪子腳印的模板……人類對此動物的描繪與演繹也在並陳在列。這兒有件古陶器,上面裝飾著昔時的野豬造型。有時候,這可能援引自集體想像中的動物表徵。

房間一角的地板上,一隻野豬標本似乎正在瞪著你。這次自然與文化的一趟往返只是此次參觀的頭一回歷險。

狩獵的場景的一幅大畫底下.... ©PT express

狩獵的場景的一幅大畫底下.... ©PT express

左手邊是戴安娜廂房。這是一個照明幽微的漆黑小室,裡頭掛著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簡·布魯蓋爾Jan Brueghel的兩幅畫,描繪了黛安娜和她的仙女們。天花板上裝飾著讓·法布爾Jean Fabre的作品,由長著人類眼睛的貓頭鷹組成,其奇異、詭妙、令人著迷。

戴安娜廂房裡讓·法布爾的作品 © PT express

戴安娜廂房裡讓·法布爾的作品 © PT express

你將繼續步入鹿與狼大廳Salle du Cerf et du Loup。事實上,這是一間大客廳,中央擺著兩張大氣的沙發,面對面隔著理石茶几。大窗戶,挑高且裝飾華麗的天花板,覆蓋著木鑲板的牆壁、豪華的枝形吊燈……你確實來到了一位巨富收藏家的家中。繪畫和掛毯,一頭填充鹿標本,一個陳列著狩獵相關物品(盤子,陶瓷,動物項鍊,小雕像)的壁台。就像前一個房間一樣的好奇心櫃,這次展示了鹿。

鹿與狼大廳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 David Giancatarina

鹿與狼大廳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 David Giancatarina

你穿過房間,準備走到左邊的那扇門前,小路在那裡繼續。但你可以猜到在相反的角度會打開另一個空間。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小黑屋:獨角獸室。小房間裡擺滿了繪畫、物件、自然元素……你聽見零星的鋼琴音符。你發現一支(獨角鯨的)角、一座(周身覆蓋著樹皮的)森林之神鵰塑。黑白視頻展示在一面小屏幕上,鋼琴音符從這裡飄出,浮現著一頭獨角獸在落下的灰燼之雨中。這是段充滿詩意的視頻,超越了屏幕,燈光和音樂在整個小房間裡營造出一種陌生奇幻的氛圍。

森林之神 © PT express

森林之神 © PT express

參觀還在繼續,協會沙龍、藍室,狗的廂房,戰利品陳列間以及這個令人驚異的博物館的所有其他房間。




有些作家能夠從一個微不足道的或瑣碎的事件開始,寫出具有重大文學價值的文本。他們的敏感、他們的視角、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創造力和他們的辛勤工作,在我們只能看到空洞的地方,他們卻見到了繁複的悖論或昭然若揭的真知。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屬於這一類。這個博物館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參觀,而是一種體驗。通過融合自然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神聖與平凡、幻想與知識、過往與當下,這段旅程引導我們質疑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作為一個個體、作為一個人,關於我們是什麼?我們是誰?

這是一個從未被正式或直接提出的詰問,但同時也因這個地方的誠迎、盛況、絢麗和詩意而變得輕盈。然而,這個問題將持續盤旋在我們心中,就像這次參觀旅程中所經歷的畫面和感覺一樣,它將會不時地重新回訪,而終究我們可能為它提出自己的解答。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證明了,一個博物館應該超越它展出作品的總和。這家博物館擁有的藏品固然豐富,但若要論及其主題本身所能吸引的人群,可能非常有限。然而它卻成功地創造了一個更加集體而廣泛的論題,以及無可替代的獨特體驗。是眾多巴黎博物館中的一件瑰寶。

藍屋裡的狐狸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 Sophie Lloyd

藍屋裡的狐狸 © 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e - Sophie Lloyd



喜歡我們分享的內容,請給我們一顆愛心鼓勵鼓勵!
也歡迎追蹤或訂閱PTexpress的專題
收看更多巴黎還有法國的藝術展覽消息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是誰說可以用動圖的!?XDDDD
Paris-Taipei Express-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09
哈哈哈哈意外發現可以上傳gif! 趕快動一下~
avatar-img
PTexpress的沙龍
40會員
28內容數
英文的"design",就是起源于法语"desin"(繪畫)和"dessein"(想法)。由一個巴黎人與一個桃園人的寫作組合,PTexpress用中文和法文(嘔心翻譯),帶領看看第一手的巴黎設計+當代藝術+文化想法。
PTexpres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7
愛麗斯‧尼爾的作品描繪了「人」的真實與情感,她獨特的繪畫不僅挑戰了當時的美學規範,也對性別與社會議題提出了質疑。尼爾的藝術不僅是美的呈現,更是一種深厚的人道主義表達,令人思考我們社會中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9/17
愛麗斯‧尼爾的作品描繪了「人」的真實與情感,她獨特的繪畫不僅挑戰了當時的美學規範,也對性別與社會議題提出了質疑。尼爾的藝術不僅是美的呈現,更是一種深厚的人道主義表達,令人思考我們社會中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2/07/20
馬琳·杜馬斯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Thumbnail
2022/07/20
馬琳·杜馬斯展示的是流竄在畫中人物的一股電流、這些人物的私密內在、他們最如實的自我、他們情感的本質。
Thumbnail
2022/06/06
在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裡,女權主義當然會消失(或變得極端邊緣化)。且「女性藝術」並不比「男性藝術」更顯存在,而是「女性藝術」和「男性藝術」一樣都不存在。
Thumbnail
2022/06/06
在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裡,女權主義當然會消失(或變得極端邊緣化)。且「女性藝術」並不比「男性藝術」更顯存在,而是「女性藝術」和「男性藝術」一樣都不存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初想開一間手作商店時,就很希望有一個具體的世界觀。為了找尋靈感,借回幾本從16-19世紀,真實探險家的旅行紀錄。他們有多重身分,博物學家、畫家、自然學家、外交官,受雇帶回未知國度的調查筆記與動植物標本。
Thumbnail
 當初想開一間手作商店時,就很希望有一個具體的世界觀。為了找尋靈感,借回幾本從16-19世紀,真實探險家的旅行紀錄。他們有多重身分,博物學家、畫家、自然學家、外交官,受雇帶回未知國度的調查筆記與動植物標本。
Thumbnail
丹麥伊埃斯科城堡是分區分的主題很明確的博物館型城堡,目前是由阿勒菲爾特伯爵家族管理,今天介紹一下狩獵區,在中古時期時期,武士在休戰時期,會選在秋天和領主一起去狩獵,藉此來鍛鍊體魄和馬術,以及試試武器是否堪用,而城堡所在地菲英島是個很理想的獵場,通常會用馬或獵犬驅趕野生動物,待動物精疲力盡,再行捕獵。
Thumbnail
丹麥伊埃斯科城堡是分區分的主題很明確的博物館型城堡,目前是由阿勒菲爾特伯爵家族管理,今天介紹一下狩獵區,在中古時期時期,武士在休戰時期,會選在秋天和領主一起去狩獵,藉此來鍛鍊體魄和馬術,以及試試武器是否堪用,而城堡所在地菲英島是個很理想的獵場,通常會用馬或獵犬驅趕野生動物,待動物精疲力盡,再行捕獵。
Thumbnail
✔️一幅畫看世界:與31位藝術史上的大師目光交會的瞬間 不知道作者篩選作品的標準是什麼,還是動畫電影導演的眼光獨特,他選了不少”特殊”的作品(不華麗也不恐怖的那種),可能是帶有什麼隱喻吧,就是看起來普通,其實很有內涵😎 另外,本書裡還有伊斯蘭、印度及朝鮮的畫作,平常我們不太有機會接觸這些國家的作品
Thumbnail
✔️一幅畫看世界:與31位藝術史上的大師目光交會的瞬間 不知道作者篩選作品的標準是什麼,還是動畫電影導演的眼光獨特,他選了不少”特殊”的作品(不華麗也不恐怖的那種),可能是帶有什麼隱喻吧,就是看起來普通,其實很有內涵😎 另外,本書裡還有伊斯蘭、印度及朝鮮的畫作,平常我們不太有機會接觸這些國家的作品
Thumbnail
#小獸吃書 #羽毛賊 #一場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書封沒寫的話,獸編還以為《羽毛賊》是本小說,《羽毛賊》是作者調查鳥類標本竊案的真實故事,熱血程度就像看一部好萊塢大片。 《羽毛賊:一樁由執念、貪婪、欲望所引發,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 譯者|吳建龍 出版|馬可孛羅
Thumbnail
#小獸吃書 #羽毛賊 #一場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書封沒寫的話,獸編還以為《羽毛賊》是本小說,《羽毛賊》是作者調查鳥類標本竊案的真實故事,熱血程度就像看一部好萊塢大片。 《羽毛賊:一樁由執念、貪婪、欲望所引發,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 譯者|吳建龍 出版|馬可孛羅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以一年時間觀察 #曼荼羅地-一處位於美國田納西州,作者隨意圈選的小塊林地,書中充滿科學探索與人文省思,從一片樹葉、一根枝枒、物種的播遷,乃至動物間的軍備競賽,作者代替大家走入林間,細緻的描繪森林各個角落在四季時發生的轉變。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以一年時間觀察 #曼荼羅地-一處位於美國田納西州,作者隨意圈選的小塊林地,書中充滿科學探索與人文省思,從一片樹葉、一根枝枒、物種的播遷,乃至動物間的軍備競賽,作者代替大家走入林間,細緻的描繪森林各個角落在四季時發生的轉變。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umbnail
《羽毛賊:一樁由執念、貪婪、欲望所引發,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 譯者|吳建龍 出版|馬可孛羅
Thumbnail
《羽毛賊:一樁由執念、貪婪、欲望所引發,博物史上最不尋常的竊案》 作者|柯克.華萊士.強森 譯者|吳建龍 出版|馬可孛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