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影評 -《金錢帝國:追虎擒龍》

偽影評 -《金錢帝國:追虎擒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平日宅在家,有線電視的電影台常常都播著七十年代香港的貪污相關電影,什麼雷洛傳、藍江傳等好像看到懂得背誦對白一樣。

而當戲院上映《金錢帝國:追虎擒龍》時,見到主演的陣容,包括了梁家輝、吳鎮宇、古天樂和林家棟等,再加上腦海常記掛著英治有自由的時光,就算疫情仍在上落之際,都決定去戲院看這套電影。

兩年前同系列電影《追龍》煞是好看,我心想今次有如此主角的卡士,應該都是不錯的選擇,坊間對此電影評分的欠佳絕對不是說笑的,連擅長拍江湖片的王晶,好像將此片變成演藝學院一年級學生的作品。相對近年的《風暴》系列貪污題材電影,每次都仍然會有一些驚喜,可見王晶這次除了浪費了四大影帝外,連一批有實力的配角,如鄭則仕、姜皓文等,全都變成了一堆爛番茄。

raw-image

電影描述了七十年代英國治下的香港,黃賭毒、貪污和警黑勾結的問題嚴重,由此劇中的古天樂和林家楝飾演的角色就加入了廉政公署,去打擊當年人稱呂洛和跛豪這些大老虎,但是卻引來了黑勢力的反擊。

雖然有強大的卡士,不濟和粗梳的劇本令這些實力派無用武之地,

電影似乎以廉政公署作為視角來描述故事,可是電影中拍出來只見到廉署人員的窩囊和不濟,反而黑社會往往好像估於上風。但不少情節都可以看到編導無情理和邏輯可言,劇情亦不甚連貫,有些角色突然出現但又像可有可無般。他們不止是糟蹋了參與的演員外,更浪費了觀眾的時間。

raw-image

我沒有意思說合拍片的不是,可是在確保主旋律時,又真的不可以與香港人的認知有太大的差距,若果沒有呂洛和跛豪等背景人物,天方夜譚的說七十年代故事實無不可,但是著實不能與事實完全不符合。在新世代的社會,我們見識了很多指鹿為馬的事,很多人可以掙著眼說謊話也可以加官晉爵,如此扭曲的畫面,只會令觀眾失笑非常。

這時候我想起某間公司,於廿多年前換了老闆,只是說改一改公司的標誌,並承諾總經理可以如以往一般管理,可是這廿多年,老闆的肆意妄為,就算用回公司原有的團隊,成員也不能力以發揮。像這電影般,有響噹噹的演員,也無法改變當中的胡作非為。

導員千萬不要以為加了幾句近年大家能會心微笑的說話,如記者叫官員「講人話」或藤條私了那些片段,就會令觀眾有共嗚。反之,精神分裂和無定向的劇情,只會令人莫名其妙。

不過莫名其妙的事,和不知人善任,不就是我們常經驗的嗎?







avatar-img
便俄尼的沙龍
10會員
43內容數
一個在地球一角的小公民,放眼世界的時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便俄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時今日的安穩,是上一代留給我們的成果,我們最基本是否有責任為下一代,維持一個不論貧富、不論身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 一直都在等待看這電影《一級指控》,可是這電影一拖已經是三年的光景。可是在三年前上映和今日在螢光幕上看這套戲,在某面目全非之地看法治,著實令人感到諷刺和唏噓,在公義消失得無影無
真實故事從來都是引人入勝,《醫官同謀》的故事並沒有為社會帶來太大的改變,不少人民繼續冷漠、甘做「羅豬」,千瘡百孔的問題仍然存在。雖然如此,拍下了這部紀錄片,起碼令全球的人知道發生何事,令其他同樣在水深火熱的黎民帶來一點希望和一場反思的機會,對我來說,紀錄片後我真的盼望見字飲水,與全球的獨裁者「鬥命長
其實人類除了理想的思考外,亦是感情的世界,有時未必透過什麼法律和制度可以把傷痕磨平,好像不少大型社會事件,有些國家會設立委員會調查真相以求復和,有些地區則會火上加油「去到盡」。此電影帶出了人性和同理心的重要性,特別是有權者更應做到以受眾為本,並不單單是以法律來令人唬人,以人性相待才是市民所樂見的。
早幾年在香港的亞洲博覽館進行之 Scholastic Altitude Test測驗, 即俗稱「美國高考」, 就宣布因為突發事故而終止考試。其實我總是在想,究竟如何在公開試中作弊? 像某些落後國家都經常聽到集體出貓的案件,心中覺得總是匪夷所思。多年在大學或高教的教學工作中,見到最高科技的出貓就是用頭
還記得在進入電影院時,已經在想著這套由Yahoo知識引發而成的兩小時電影,究竟如何在兩小時不停扮死,又可以有多少種不停的死法,還好的是頭半小時左右已經不斷扮死完,除了令觀眾捧腹大笑外,更使人看完後會引來一番的反思。 電影的功能不止令人發笑,還可以帶出一些深層意義。不少觀眾大都集中討論主角夫妻和身邊
What's Been Done Here Is Reprehensible! 通常,我們看電影時總會見到一句「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不過近來一套以紐約時報暢銷回憶錄《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Guantanamo Diary)為本的電影《The Mauritanian》(港譯《誣罪審判》/台譯《失
今時今日的安穩,是上一代留給我們的成果,我們最基本是否有責任為下一代,維持一個不論貧富、不論身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 一直都在等待看這電影《一級指控》,可是這電影一拖已經是三年的光景。可是在三年前上映和今日在螢光幕上看這套戲,在某面目全非之地看法治,著實令人感到諷刺和唏噓,在公義消失得無影無
真實故事從來都是引人入勝,《醫官同謀》的故事並沒有為社會帶來太大的改變,不少人民繼續冷漠、甘做「羅豬」,千瘡百孔的問題仍然存在。雖然如此,拍下了這部紀錄片,起碼令全球的人知道發生何事,令其他同樣在水深火熱的黎民帶來一點希望和一場反思的機會,對我來說,紀錄片後我真的盼望見字飲水,與全球的獨裁者「鬥命長
其實人類除了理想的思考外,亦是感情的世界,有時未必透過什麼法律和制度可以把傷痕磨平,好像不少大型社會事件,有些國家會設立委員會調查真相以求復和,有些地區則會火上加油「去到盡」。此電影帶出了人性和同理心的重要性,特別是有權者更應做到以受眾為本,並不單單是以法律來令人唬人,以人性相待才是市民所樂見的。
早幾年在香港的亞洲博覽館進行之 Scholastic Altitude Test測驗, 即俗稱「美國高考」, 就宣布因為突發事故而終止考試。其實我總是在想,究竟如何在公開試中作弊? 像某些落後國家都經常聽到集體出貓的案件,心中覺得總是匪夷所思。多年在大學或高教的教學工作中,見到最高科技的出貓就是用頭
還記得在進入電影院時,已經在想著這套由Yahoo知識引發而成的兩小時電影,究竟如何在兩小時不停扮死,又可以有多少種不停的死法,還好的是頭半小時左右已經不斷扮死完,除了令觀眾捧腹大笑外,更使人看完後會引來一番的反思。 電影的功能不止令人發笑,還可以帶出一些深層意義。不少觀眾大都集中討論主角夫妻和身邊
What's Been Done Here Is Reprehensible! 通常,我們看電影時總會見到一句「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不過近來一套以紐約時報暢銷回憶錄《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Guantanamo Diary)為本的電影《The Mauritanian》(港譯《誣罪審判》/台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