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蛇,多數人第一印象就是想到劇毒、很危險,但真正知道牠長怎樣的人卻很少,也因此很多人在海邊戲水常常被各種長條狀的生物嚇得魂飛魄散。
根據我的不專業觀察,最常嚇到人的就是鯙(海鰻的一種),除了長條狀的身軀以及S型的游泳方式之外,華麗的花紋也時常讓人聯想到陸地上的蛇類,因此成為最常被誤會成海蛇的生物。
還有另一種也常被誤會成海蛇的生物,那就是也有長條狀身軀的「海參」,有些海參不像平常我們印象中短短肥肥黑黑的樣子,而是可以拉的很長,甚至有花紋,如:斑錨參,當牠們拉長身軀在海床上覓食的時候,乍看真的很像一條蛇盤踞在那裏。
真正的海蛇究竟長怎樣?
全世界的海蛇約有數十種,所以今天不談其他地方的海蛇,就談談和我們一起居住在臺灣的海蛇。臺灣常見的海蛇有四種,分別是:
1.黃唇青斑海蛇(Laticauda colubrina)
2.黑唇青斑海蛇(L. laticaudata)
3.闊帶青斑海蛇(L. semifasciata)
4.飯島氏海蛇(Emydocephalus ijimae)
蛇類的花紋是最顯而易見的特徵,前三種青斑海蛇的花紋較為相似,身上有著一圈一圈黑色的環帶花紋,乍看有點像是雨傘節,但仔細觀察會發現牠們的黑色環紋之間是非常美麗的藍色環紋(這也是為什麼我那麼喜歡海蛇的緣故💙)。而「飯島氏海蛇」則是帶有黑、黃相間的環紋,有別於前三種青斑海蛇的黑藍相間,別有一番風味!
所以別再自己嚇自己了,其實從花紋就能很粗略地篩選掉很多不是海蛇的生物了~👍
被妖魔化的膽小鬼
相信聽過海蛇的人都知道海蛇有劇毒,加上蛇類本來就在多數人眼中是危險可怕的生物,在報導海蛇相關的文章又時常出現「冷血殺手」、「致命毒蛇」、「潛水員最懼怕」等等的字眼,都再再顯示出人們對海蛇的恐懼及誤解。
1.毒牙較短, 無法咬穿0.6公分以上厚度的衣物。
2.雖然單位毒性強,但出毒量很少,有時候甚至完全沒有出毒。
3.性情溫馴且膽小,通常遇到人類只想趕緊逃走,並不主動攻擊。從杜銘章教授測試闊帶青斑海蛇反咬的實驗中,甚至會發現多數被人類輕握住的海蛇只會用力擺動身體試圖掙脫,並沒有反咬的行為。這個實驗再次證實海蛇的膽小溫馴。
另外,「飯島氏海蛇」因為只吃魚卵,與其他獵食魚類的海蛇相比,較不需要用到毒牙,所以毒牙已經退化。
在世界上幾十種的海蛇中,臺灣常見的海蛇碰巧都是屬於比較安全的物種,所以下次在臺灣遇見海蛇的時候,先別害怕,只要你不過度驚擾,保持適當距離就可以好好欣賞牠的美麗🥰。
如果你真的很怕蛇,想逃離現場時,也千萬不要驚慌,慢慢遠離就好,海蛇並不會主動攻擊你,你因為恐懼而不慎跌倒反而更危險(更別說海蛇出沒的地方大多是珊瑚礁,跌倒可不是開玩笑的 😨)。
海蛇吃什麼?
海蛇主要的食物來源是珊瑚礁的小型魚類🐠,其中「黃唇青斑海蛇」及「黑唇青斑海蛇」甚至只專門吃鰻魚。
從陸地到海洋的演化之路
海蛇的祖先其實來自蝙蝠蛇科的陸棲蛇類,牠們分為兩群先後陸續進入海洋,隨著演化慢慢適應海中生活,而成為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海蛇。
其中,較早進入海洋的這群蛇,因為演化時間較長,所以更適應海洋生活,可以終其一生不上岸,在海中就能完成完整的生活史,我們稱為「真海蛇」類,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飯島氏海蛇」即屬於此類。
而另一群較晚進入海洋的這群蛇則尚未完全適應海洋生活,牠們需要上岸產卵、補充淡水、消化食物、蛻皮等,無法在海中完成完整的生活史,因此比真海蛇更依賴陸地,我們稱為「海環蛇」類,如前面提到的「黃唇青斑海蛇」、「黑唇青斑海蛇」、「闊帶青斑海蛇」皆屬於此類。
然而,無論是真海蛇或海環蛇,為了適應海洋生活,牠們都逐漸演化出適合在海中生活的特徵:
1.扁平狀的尾巴:
海蛇和陸棲蛇類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尾巴,海蛇的尾巴呈現扁平狀,類似船槳,有助於海蛇在海中游泳。
2.長在上方的鼻孔:
海蛇雖然生活在海中,但牠們和陸地上的蛇類一樣都是用肺呼吸的,所以牠們的鼻孔長在吻部上方,以便於在水面附近呼吸換氣(像鱷魚一樣)。
3.縮小的腹鱗:
海蛇腹部的鱗片特化縮小,使得身形更為側扁,有助於提升擺動時的游泳效率,但腹鱗縮小也使得在陸地上的爬行能力下降,因此從腹鱗縮小的程度就能大致判斷該種類的海蛇適應海洋的程度(腹鱗越小,海洋適應性越強)。
4.幫助排鹽的「鹽腺」:
為避免獵食海中的魚類時攝取過多鹽分,海蛇也演化出「鹽腺」來幫助排除體內過多的鹽分。但如果攝取過多海水,鹽份仍會來不及排出,因此海蛇依然需飲用淡水。為了取得淡水,有些海蛇會在下雨天到海水面附近喝淡水,或者是直接上岸找尋淡水。
5.「胎生」的生殖方式(僅限真海蛇)
海洋適應性較強的「真海蛇」類甚至不須上岸產卵,因為牠們已經演化出胎生的方式來繁衍後代。
海蛇最愛的家
前面有提到,臺灣最常見的「黃唇青斑海蛇」、「黑唇青斑海蛇」、「闊帶青斑海蛇」屬於「海環蛇」類,牠們需要上岸產卵、補充淡水,因此海環蛇通常會選擇在有淡水資源且容易躲藏的地點生活。
臺灣沿岸的珊瑚礁地形擁有許多提供海蛇庇護的孔洞,若有淡水流入,就會成為海蛇取得淡水及產卵的最佳場所。不過,不是任何珊瑚礁都適合海蛇居住,必須是滿潮時仍高於海平面的「高位珊瑚礁」,以確保這些珊瑚礁孔洞不會淹入海水中。像是蘭嶼的浮潛聖地「東清秘境」其實就是一個很適合海蛇棲居的高位珊瑚礁地形,所以才會常常有遊客在東清秘境遇見海蛇!
我一直覺得海蛇真的是非常美麗的生物,也會期盼更多人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看見牠們的可愛,但我知道很多人還是很害怕蛇的,所以我不會覺得每個人都一定要能夠欣賞牠們的美麗,害怕其實也可以是一種敬畏之心,因為害怕而選擇不接近,或許反而給了牠們空間。相較於害怕,我更擔心的是厭惡,因為厭惡可能會衍生傷害牠們的舉動。
我們都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總是有與牠們相遇的時刻,如果我們能夠多了解牠們一點,我們一定都能找到自己與牠們最適合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