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語言學習】我與我的美國語言夥伴

you're braver than you believe, stronger than you seem, and brighter than you think.---Winnie the Pooh.
幾次與「語言夥伴」(Conversation partner)交談,都讓我想起卡通《小熊維尼》的經典台詞:「你比自己相信的還勇敢,比自己想像的還強大,也比自己認為的還聰明。」 在海外生活的第一個問題,不外乎是語言。無論銀行開戶、電信網路、租屋修繕、保險事宜等都需要用到英語。而我剛開始就像是個武功全廢的人,既聽不懂也講不出,幾次被客服掛電話,心情相當鬱悶。
透過學校的國際學生組織(International Friendships),我開始每週一次與「語言夥伴」見面。兩年多下來,有過三個不同的「語言夥伴」,其中永銘於心的,是我的第一個「語言夥伴」;而一直不停激勵我的,則是現在的「語言夥伴」。
記得頭一次與第一個「語言夥伴」見面時,我非常緊張,但看到是一對笑容滿面的老人家後,突然就放鬆許多。雖然當時只能拙劣的透過比手畫腳回答問題,但他們的耐心滋養了我的勇氣,我們有了非常愉快的談話。事實上,之後的每一次對話都很有收穫,不僅時間越拉越長,內容也越來越深入。可以說,他們的善意、同理和真誠,大大減輕了海外生活的衝擊、挫折和不安。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後來因為疫情爆發,會面被取消,我們剩下零星的聯繫。即使後來疫情趨緩,也因為他們屬高風險族群,僅再見過一、兩次面。現在只要到了美國的重要節日,我都會想起和他們共處的時光,也永遠記得他們對我的信心喊話:「你比自己想要中要好,你需要的只是多一點自信。」 相較於第一組的語言夥伴是透過「面對面」認識彼此,後來的第二位、第三位夥伴因為疫情關係,多是透過線上會談。其中第二位夥伴是一位「三寶媽」,對話沒有持續多久就中斷了,所以我又再申請一位新夥伴。 與第三個夥伴的前幾次對話不僅尷尬還有點不知所措,我聽不慣紐約腔;她則對我的口音感到吃力。堅持了幾個月,我們的頻率才算真的對上了。我喜歡她的誠實,第一次會談即開門見山的說:「你需要練習發音,這樣才有助於當地人理解你。」有了她的推波助瀾(語法、發音糾正),我的聽力也有所見長。後來,話題漸漸延展到比較私人的面向,例如成長經驗、感情故事和自我認同,這些互動使我們關係昇華,變得不再只是每週會談,還有了電影之夜及後來的多次聚會。
Photo by Hannah Rodrigo on Unsplash
一開始我對於「語言夥伴」的想像,大概就是「類師生」般的關係,是用來打破語言限制的資源。然而事實上,卻不只是這樣,當友情質量隨著深入相處而提升,語言學習已經不再是主要目的,分享生活才是!即使觀點各異的情況也常出現在對話中,但卻在溝通上有更多的「火花」,感謝我的夥伴,讓我不再覺得語言是種「限制」,反而變成一個增進表達能力的「機會」。 噢,還有永遠別忘了:「你比自己相信的還勇敢,比自己想像的還強大,也比自己認為的還聰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