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須賀市住宅區內,有一間照顧社區居民超過50年歷史的「三輪診所」。多年前接下這間診所的橫須賀市醫師會副會長千場純醫師,接續著三輪醫師的使命,照顧起社區的居民,陪伴他們走到臨終。
在三輪診所附近的街道上,有一幢美麗的獨棟別墅,白色的牆面塗著童趣的彩繪,小招牌上寫著「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與他的營養師太太所開設的社區空間。
▲千場純醫師與太太(最後排)買下診所附近的空屋,打造一個社區居民可以自在進出活動的居場所。
如同七彩混合的白虹,不同族群生命在此交會
這裡原來是個空屋。由於橫須賀市面臨急遽的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許多社區的房子無人居住,一塊土地甚至要分成一半才賣得掉。
千場純醫師3年前接手這間空屋,取名「白虹之家」。白虹之家名稱的由來是,富士山周圍區域的天空常出現一種特殊的氣象現象--白虹。「不同於彩虹有明顯的7種顏色,7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是白色,象徵著白虹之家不同的人、不同的興趣、不同的故事。」千場純醫師說。
一進門右側,可見身心障礙者所做的藝術作品、飾品、自製的麵包、餅乾、豆腐,以及附近農地的農產,左側則是喝咖啡的空間,有繪本、玩具,是個孩子都能馬上自在融入的空間。
一面牆上寫著「2040年的夢想」,貼滿了社區孩子的願望。到了2040年,人口高齡的狀況將更加嚴峻,屆時社會的負擔將由這群孩子來扛。
樓梯向上,一旁掛著許多患者、社區居民的作品,右側是94歲的奶奶親手製作的拼布,前方樓梯轉角是社區孩子在地上自由作畫的作品。二樓除了照顧專員的辦公室外,還有一個小小的教室,舉辦各式課程,社區的大家甚至還一起舉辦葬禮體驗,在教室中放置一副棺木,民眾輪流躺進去,就連市長也來參加;診所也曾在此辦遺族的悲傷輔導,大家一年聚會一次。
空間中還擺了張平台鋼琴,可以在這開演奏會;一旁的架子上還有風濕病的病人,忍著手部疼痛製作出的雕塑。
▲千場純醫師的病人患有風濕病,他將疾病的痛苦轉化為藝術品,激勵來白虹之家的每個人。
白虹之家一開始的客人,多半是診所的患者,透過一些「文化祭」活動與社區居民作品展演,逐漸吸引社區居民來到這裡。
社區空間當然少不了美食。千場純醫師說:「吃是人的本能,沒有吃的東西,人不會來這裡。家族、親朋好友要一起吃飯、聯絡感情,鄰居吃一吃就會變成好朋友。」
這裡不像一般坊間的咖啡店,走進咖啡店,除了跟同行的友人互動外,並不會跟其他人產生連結;在白虹之家中,旁邊的阿嬤可能是住在隔壁巷子的鄰居,一起聊聊社區發生的大小事。
患者在三輪診所看完病、拿完藥,步行幾步就可來到白虹之家,喝個茶或咖啡。長輩免不了的就是些生活習慣病(慢性病),千場純醫師的太太是營養師,許多有生活習慣病的患者,在這裡吃著她精心估算調配的午餐。
雖然聚集於此的患者疾病不盡相同,但交換意見、心情、互相打氣,一些診間聽不懂的或醫師來不及說明的衛教,還可以繼續在這邊好好地請教營養師,樓上的照管師也能提供照顧諮詢。千場純醫師說,小咖啡廳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說說醫生的壞話」,大家不禁莞爾。
有了空間更有表演動力,社區居民自主發起課程
大家聚集在空間,看到彼此的作品、不時舉行的烏克麗麗、陶笛、鋼琴的演奏會,也會手癢,想一起作畫、一起玩音樂,練習了就來發表。社區居民有展演的空間,會更有活力,感受到自己對社會還有貢獻。
後來白虹之家逐步發展出各種社團與課程,都是由社區居民自己發想。比如女性朋友喜歡摺紙、剪紙、上瑜珈課及佛朗明哥舞;男性朋友則偏好口琴、書法。
除了室內課程外,居民有空也可以走到幾十公尺外的社區農田,一起種種東西。「雖然沒有實際進行園藝治療課程,但是可以實際感受到患者因為園藝而產生療癒。」千場純醫師說。
▲這是白虹之家附近的孩子一起創作的畫。一般父母會禁止孩子在地上任意畫畫,在這裡只要將瓦愣紙鋪在地上,孩子可以隨意趴坐著色。
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再進化,打造互助的共生社會
3年過去,約3000人使用過這個空間,每個午餐日,都有將近20人前來用餐。為了讓白虹之家永續經營,除了目前正在考慮採用會員制,每年付費1000日圓支持白虹之家,讓這間社區的居場所能持續在社區中支持民眾外,也開始培養社區志工。
「志工不是很便宜的意思。」千場純醫師強調:「我們要從健康時開始認識附近居民,建立信賴關係,這才是重點。」
因為專業團隊去病人家的時間很有限,許多長輩一定有許多空白、沒有人互動的時候,鄰居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看長輩。「我們希望讓年輕人跟鄰居建立關係。」千場純醫師說,而這也正是日本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希望2040年達到的目標--共生社會。
橫須賀市的官員川名理惠子說,目前日本政府的趨勢,是推動居民在自己習慣的地方終老,並希望善用社區既有的資源,創造一個大家可以聚集的社區空間。「社區是一個田,如果政府沒有照顧就不會發芽,但也需要有人耕耘、顧好土壤,種子來了才會發芽。」
這呼應了日本政府在地整體照顧中提到的公助、共助、互助、自助。公助是既有的社會福利與保障;共助是政府社會保險;互助是社區居民彼此連結支援,當自己需被照顧,利用本來累積的社會資本來照顧彼此;自助則是從年輕時保持健康、跟鄰居建立關係、預防失能,四者加起來才是好的在地整體照顧系統。
然而,這並不容易,橫須賀市與大部分地區同樣面臨社區居民不太往來、顯少互動的情形。因此,橫須賀市與醫師會合作,在行政面推動讓居民安心生活到最後的制度;醫師會則從醫療角度切入,思考如何協助各式各樣疾病的病人在社區生活到最後。
白虹之家是千場純醫師的社會實驗空間,提供社區空間,培植社區共生的文化,也讓大家思考,「診所除了看病,還可以做什麼? 」
川名理惠子說:「我們需要如白虹之家這樣的居場所來促進居民之間互動,才能建立在地整體照顧系統,而不是只有要求居民建立文化,我們要主動提供這樣的空間,讓他們建立文化。」
接下來的課題,是如何讓社區居民願意出來,甚至出力、出錢,白虹之家是個好的開始。「出力、出錢不是為了20年後的自己,而是為了20年後的孫子。」 千場純醫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