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新舊歷史_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入口大廳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讓人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而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這15米寬縫隙下的所有意圖了,如同考古般挖掘出來遺址的斷面,一處處放大版的化石文物被靜謐的呈現出來。台南銳利的冬光畫開曜黑的玄武岩,粗曠而直接的手法卻又精準地回應這史前文化的堆疊的寶藏。如果因此激發你的好奇,文字說明告示牌則在行走黑色玻璃盒子的扶手欄杆上可以閱讀到,非常高明。
玻璃盒子內的告示說明與外牆的對話
量體_
整棟建築為方形量體,約以6:4斜切成兩塊梯形並挖空一個約15米寬的縫隙,再於縫隙內斜插入一個黑色玻璃盒子串連各個展區,與末端頂設置國際會議廳再讓兩塊梯形量體看起來更完整。其中較大塊的量體為主要展覽區域(常態展)並在較小量體內塞入特展區、辦公等機能附屬設施。理應是非常俐落的組合,卻礙於要整體仍維持方型的力量,在動線與展示上出現了局部的犧牲。

動線與展示_
動線的處理方式則和蘭陽博物館有異曲同工之妙(展示概念與解讀當然不同,就不特別闡述),秉持著一口氣拉到最上層,再看到高鐵與現今明亮的天際線後開始窺視黑色量體,並慢慢往下探險繞圈圈。其中坡道又容易讓人有一種遊走的感知,一進到展區內就迷失了方向很難知道自己位於整棟建築物的那一側。
但這次的玻璃盒子動線在其中拖開的縫、與建築牆面的對話、向下俯瞰的冷靜、對稱的畫面帶來的和諧與張力、還有向上向下的行走都讓這過程增添不少可能性。
“自己感知OS:坡道›樓梯›電梯,其中坡道更是可以像小鳥或是魚兒感受各種高程最自在沒有地心引力的感覺了自己認為”
5000年歷史與高鐵於天際線的對話(同行友人拍攝)
可惜展區內的規劃並沒有和建築互動與整合,硬是用各種彩繪窗簾掩蓋一些有趣的採光或是陽台,但又應該是如何合作或是整合?展區又是否該有有與外界接觸的衝突(OS:台中歌劇院也有類似的衝擊),但一體都有兩面不彈性的考量也有可能是激發可能性的機會?再加上特展和兒童館(有點像遠東百貨信義A13的美食街的玻璃盒子貫穿量體獨立出來,但又沒有這麼有趣)正在布展,許多展廳沒有逛到,導致感覺動線的比例過為壟長。
玻璃盒子串聯各個樓層展廳(同行友人拍攝)
漂浮的玻璃盒子
漂浮玻璃盒子的末端
景觀_
可以看出想要有考古一個一個探坑的造景,在高度上覺得蠻有趣的,有一種小迷宮的趣味卻又不會太過壓抑或是不舒服,適時的一些小廣場與裝置藝術更能有一些停留的可能性,但對比之下廣場與迷宮的轉換卻礙於在一種一目了然的假想下,反而讓我沒有特別想要繞進去裡面晃晃,與其說是迷宮或許更像垂直馬路延伸進來的人行道植栽包覆著整個基地。
反觀是地下層與後方既有停車場的串連可謂是讓人驚喜,與下沉式廣場直接串連,戲劇張力十分強大,有點像準備登上宇宙戰艦前的空橋壓低的路徑到抬頭仰望這龐然大物,一種沙丘電影帶來的壓抑,的確是一個準備探索5000年歷史的一個良好鋪陳(可惜我車子停在戶外地面層的停車場....,以至於找入口的過程有一點淒涼,但至少有先找到廁所也是非常細膩了)
如考古遺址的地景語彙秩序般地蔓延
從停車場入口出來的景觀
行政+研究_
這一塊應該是最難被閱讀到的部分了,總是藏在建築物的某一部分,或是像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分棟處理,總而言之應該是一塊極其重要卻又很神秘的地方,而這次則是在展示結束動線的末端利用一部分的高程夾出一個可以看到研究人員工作的契機與學習的機會,雖然過分像櫥窗的從上往下看,但反而因為高度真的落差很大,或許比較不影響?但這次就真的不討論這個了....
與研究人員互動的交流空間
意外小插曲_
有建築模型與簡單概述總對沒有做太多功課的建築人是一大幫助,如果還同時放了發展過程中的模型,更是讓人費盡心思去揣摩其中的掙扎與取捨,又或是角力下的犧牲與無奈。但能夠看到發展中的一些過程突然開心,但對於大眾兩個近乎一樣的設計,放在一起到底能激起多少火花呢?(畢竟相似到可以當大家來找碴了)
1.早期一點的模型用素模的方式呈現純粹更能感受到空間的本質並保留一絲的幻想空間
2.從模型外觀看起來與現在落成的最大差距應該是幾處虛空間的串連節奏感,其中包含大廳延伸出來的虛空間與壓低的入口的意圖,並持續蔓延至斜插劃破量體的玻璃緩坡道,(自己覺得緩坡的張力加上中間主結構而非箱型框架系統,其中結構張力和動線更為純粹)
3. 就中間15米縫隙,我反而比較喜歡現在的方案,而非水池,下方遊走的尺度感真的是非常有趣,如果只是水池反射些光線在玻璃盒子與牆面流動的光線太過儀式感了(其實也是很帥啦)
現況模型 過程模型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689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經歷了許多討論和參考資料,最終我決定將基地選在南京復興。 我將台北所有曾舉辦過BDSM相關活動、展演地點點出,發現大部分BDSM場所沿著捷運線散佈,主要是在台北市區,沒有特定的聚集地。
相較於反造城市多採用學者的研究,案例的選擇較依附社會發展,作者在背景與脈絡上的交代也都十分細膩,但其中引用了許多社會學理論,比較難讀;這本反造再起則採用許多實務案例,作者也多是第一線社會實踐的人員,讀起來比較輕鬆、易上手,除了同樣感到心酸,還會對故事中偶爾流露的溫暖感到一些欣慰。
整體景觀在全區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公園整體考量下進行整體規劃,整體配合建築圓型量體,地面遊走的經驗確保從任一方向切入,都能感受到開放而歡迎探索的空間氛圍,甚至還慢慢滲入了建築的空橋或是穿廊..... 站在空橋就像在一個巨型機械的蒸氣核心一面操控著這隻叢林移動城堡往河岸前進...
與大家分享“我的碩士生日記_1“ 本文章會以我個人的看法和做法與大家分享這一次的論文審題研討會,內容會論文審題研討會的活動以及我身為5+1的準備論文審題。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要舉手阿!ㄟ不是,只要追蹤Q&A系刊就可以知道! 怎樣?聞到八卦的味道了嗎?那還不快跟上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要舉手阿!ㄟ不是,只要追蹤Q&A系刊就可以知道! 怎樣?聞到八卦的味道了嗎?那還不快跟上!
經歷了許多討論和參考資料,最終我決定將基地選在南京復興。 我將台北所有曾舉辦過BDSM相關活動、展演地點點出,發現大部分BDSM場所沿著捷運線散佈,主要是在台北市區,沒有特定的聚集地。
相較於反造城市多採用學者的研究,案例的選擇較依附社會發展,作者在背景與脈絡上的交代也都十分細膩,但其中引用了許多社會學理論,比較難讀;這本反造再起則採用許多實務案例,作者也多是第一線社會實踐的人員,讀起來比較輕鬆、易上手,除了同樣感到心酸,還會對故事中偶爾流露的溫暖感到一些欣慰。
整體景觀在全區科教館、天文館、兒童新樂園及美崙公園整體考量下進行整體規劃,整體配合建築圓型量體,地面遊走的經驗確保從任一方向切入,都能感受到開放而歡迎探索的空間氛圍,甚至還慢慢滲入了建築的空橋或是穿廊..... 站在空橋就像在一個巨型機械的蒸氣核心一面操控著這隻叢林移動城堡往河岸前進...
與大家分享“我的碩士生日記_1“ 本文章會以我個人的看法和做法與大家分享這一次的論文審題研討會,內容會論文審題研討會的活動以及我身為5+1的準備論文審題。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要舉手阿!ㄟ不是,只要追蹤Q&A系刊就可以知道! 怎樣?聞到八卦的味道了嗎?那還不快跟上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要舉手阿!ㄟ不是,只要追蹤Q&A系刊就可以知道! 怎樣?聞到八卦的味道了嗎?那還不快跟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博物館 在描述這次的繪畫時,顯示出了一種自我反思和學習的態度。這次的經驗提醒了你,即使是熟悉的事物,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犯下錯誤。巴洛克風格的台灣博物館建築確實非常有特色,尤其是那些支撐著大門的柱子,它們是整個建築的重要特徵。在畫錯了柱子的數量後,你沒有立刻選擇放棄,而是意識到這個錯誤帶來的教訓。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Thumbnail
科工館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以收藏及研究科學文物,展示推動科技教育,占地19公頃之園區綠地,對外開放作為民眾休憩與學習場域。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康樂巨石文化公園位在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和康樂車站之間,充滿巧思的構想,結合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特色,設有考古沙坑和滑步車、滑板、腳踏車設計的車道,讓孩子盡情體驗遊樂的樂趣。此外,公園內還有成人的健體設施,讓家長與孩子一同享受愜意的時光。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折扣優惠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門票 📌生命科學廳以大自然的奧祕為總主題,利用13個展示區分別呈現大自然的現象及演化的動態 📌在人類文化廳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發明,也能體認到人類文化的變遷歷程 📌地球環境廳包括微觀世界、芸芸眾生、臺灣自然生態及青藏高原遠距天文觀測展示等主題 ⬇️完
Thumbnail
整修好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博物館,終於又盛大開幕了,乘著非假日,和周靜宜來趟充滿文藝氣息的風雅之旅。 原本80元的門票,這段時間優待只要40元,進了展場,我們直奔4樓餐廳,先飽口福再來飽眼福。 餐廳的用餐環境舒適寧靜,接近400元的簡餐,加點150元的飲料和茶點,剛剛好的飽足感,Tea Time時間
Thumbnail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
Thumbnail
台灣博物館 在描述這次的繪畫時,顯示出了一種自我反思和學習的態度。這次的經驗提醒了你,即使是熟悉的事物,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犯下錯誤。巴洛克風格的台灣博物館建築確實非常有特色,尤其是那些支撐著大門的柱子,它們是整個建築的重要特徵。在畫錯了柱子的數量後,你沒有立刻選擇放棄,而是意識到這個錯誤帶來的教訓。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隆田考古園區位於台灣南部,是一個保存和展示古代文化遺跡的重要場所。這裡不僅是考古學家的研究基地,更是一個讓公眾了解和體驗歷史的窗口。每當我走進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時光倒流,帶我回到了數千年前的古代社會。 這個考古園區覆蓋著廣闊的田野,四周環繞著山巒和河流,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我第一次踏足這
Thumbnail
科工館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以收藏及研究科學文物,展示推動科技教育,占地19公頃之園區綠地,對外開放作為民眾休憩與學習場域。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康樂巨石文化公園位在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和康樂車站之間,充滿巧思的構想,結合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特色,設有考古沙坑和滑步車、滑板、腳踏車設計的車道,讓孩子盡情體驗遊樂的樂趣。此外,公園內還有成人的健體設施,讓家長與孩子一同享受愜意的時光。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折扣優惠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門票 📌生命科學廳以大自然的奧祕為總主題,利用13個展示區分別呈現大自然的現象及演化的動態 📌在人類文化廳見識到前人的智慧發明,也能體認到人類文化的變遷歷程 📌地球環境廳包括微觀世界、芸芸眾生、臺灣自然生態及青藏高原遠距天文觀測展示等主題 ⬇️完
Thumbnail
整修好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博物館,終於又盛大開幕了,乘著非假日,和周靜宜來趟充滿文藝氣息的風雅之旅。 原本80元的門票,這段時間優待只要40元,進了展場,我們直奔4樓餐廳,先飽口福再來飽眼福。 餐廳的用餐環境舒適寧靜,接近400元的簡餐,加點150元的飲料和茶點,剛剛好的飽足感,Tea Time時間
Thumbnail
臺灣藝術家康木祥以獨有的「鋼纜藝術」享譽國際,近年作品大多採用汰換之鋼纜進行"廢材再生"創作。風格線條圓融流暢,展現其對生命的熱忱與嚮往。 目前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橢圓廣場中央,現正展出作品《安靜Serenity》, 呈現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展期至𝟐𝟎𝟐𝟒.𝟎𝟒.𝟎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