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子隨筆 §4》#習慣

    吃完晚餐坐下閒聊的當下,兒子突然問我:「你今天怎麼沒有問我好不好?」
    當下心裡一驚,暗暗慚愧之外,也充滿歡喜!為了實踐教養不是僅用口頭說,而是要實際操作,我便在孩子開始上學時,讓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漸漸習慣每天課後、下班後的問候:「你今天過得好不好」?
    老實說,以專業的角度來說,這句話問得並不好!
    第一,它是封閉式問句!其次,它太過攏統!
    但我一時也想不到什麼更好的問句,所以還是持續以它做為我和孩子分開一天後見面交流的第一句!所幸的是自己本身就是個「好奇寶寶」,探問的技巧也還不錯,必能見招拆招!哪知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兒子的回應常常「句點」我。
    👩🏻:「今天過得好不好啊?」
    👦🏻:「還好!」
    代替「還好」的其他回答便是:「沒什麼!」、「還可以!」千篇一律,沒有太多的變化!我內心的OS不少,他才小三,怎麼這麼就惜字如金!當然這個媽媽的內心沒有那麼脆弱,繼續問!
    👩🏻:「還好指的是...」
    我的問句會跟著兒子的回應而變:「沒什麼是指什麼事沒什麼呢?」、「那可以的是...不可以的是...?」
    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兒子面對我的「具體化」技巧,答案總是千篇一律,十分攏統。幸好,我有另一項特質,就是「堅持度」,我充分運用我的「堅持度」,持續關懷和提問,更運用另一項「付出不求回報」的特質,我能夠關懷,但不一定需要有所回報!就這樣我們的對話進行了2年。
    當我因為各種因素,我的心情籠罩在一些擔心和不安的情緒裡,對外的專注力便會明顯的下降。某一天回到家就忘了「提問問候」!神奇的是,沒有聽到我提問的兒子,竟然問了我:「你今天怎麼沒有問我好不好?」不得不說我當下的驚訝和感動。原來一個簡單的起心動念,讓自己練習關愛不帶條件,全然表達愛,不求他回報,好奇不待評價的作為,就這麼地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受到的。
    我們有一說:習慣的真正養成需要建構21次。許多時候,當父母的我們期待自己在執行教養時,常期待立即的回饋和改變,當孩子所展現出來的行為不如我們預期時,我們很容易就質疑所執行的方法:這個方法沒效!殊不知,耐心和時間在教養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夠在我們的言語下真真切切的感受愛,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感受自己被全然的接納。
    #習慣
    #教養的持續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