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隨筆 §5》#原來我誤會你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慢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教養理念,但我花了很久才理解、才進入「慢養」的世界,即使許多時候,自己「急」的本性、社會的期待會將自己再拉回「趕、趕、趕」的世界裡。

看著女兒,如同看著奇蹟。女兒是被硬擠出來的,經歷急產出來、直接去了保溫箱的她,沒有感受到媽媽溫暖的體溫、沒有聽到媽媽熟悉的聲音、沒有聞到媽媽的味道,而是獨自一個人面對陌生的人、事、物。

回到家後的她,變得超級挑戰:半夜驚醒2-3次、莫名其妙大哭,總要睡在胸前、聽著心跳聲才能入睡(直到三歲才睡過夜);不管見過幾次面的人,不理睬、不回應、不給抱(從被標籤為害羞到沒禮貌); 堅持度超高,彈性少(一個月大時拒絕奶瓶而讓自己餓一天、一看到白袍醫生一定大哭到無法安撫...);超級黏,超級小心,不主動冒險嘗試新事物,真的是超級難養的孩子!

當時的我,只能過一天算一天,每天都忙著教養,每天都忙著從教養中存活!根本無法思索到未來。多年過去後,我還是掙扎著:半夜常抱著難安撫的她,感受到自己的無助而流淚;社交場合常面對他人對女兒的指責而張牙舞爪,但內在卻是充滿沒有將孩子教好的自我責怪...等等的辛酸血淚。

就在一次衝突時,我突然有了個頓悟:或許女兒此刻的狀態,跟她的出生創傷有關。她到夜驚、黏、不接觸,可能都和她的不安全感有關,因為緊急來到這世界的她,孤單的獨自一個人面對不熟悉、可怕的世界,她能做的就是先隔絕自己的害怕、焦慮!她曾經那麼的沒有安全感,所以要高度掌控,來獲得心中的穩定。霎時間,我不再感受到難和無力了。

我明白她的焦慮、不安很可能源自她出生時的「創傷」後,我面對她傷,便更加能夠做到「慢養」。

「慢養」是等待,不代表放任,而是讓孩子知道她自己是被重視的,讓她在學習中成長,並找到最好的自己。身為父母的我們,如同園丁,因應孩子當下不同的樣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是玩伴、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顧問、可能是明燈,不管是什麼,送給孩子的都是愛與相信。「慢養」是相信孩子的力量 ,用開放的態度為基底,添加傾聽和等待的成分,運用多元的溝通方式和孩子們相處,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看見孩子的亮點。

我能慢慢踏上「慢養」之後,源自於我跟自己的內心有很深的連結和對話,我先允許自己「慢活」,相信自己、陪伴自己、接納自己,接著我也能夠給予孩子允許,允許孩子「慢慢長大」。有了這層體會,我對女兒的包容和等待,不再只是腦袋上的理解,而是能夠打從心底。她正在經歷不安全感時,我會給她抱抱、陪她聊聊.即使她會哭泣30分鐘以上,我都不催促她,而等待她自己決定情緒可以收了;當她不打招呼、不回應別人時,我可以陪伴她的焦慮,等待她感受到安全時,再和他人連結;當她想用控制來獲得安全感,我會陪伴她感受失去控制前的焦慮和不安,找其他的方式,以一種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控制」。當她越能感受當下父母回應的包容和穩定時,她出生的創傷越能夠被療癒。

寫到這,我想說的是,孩子的外在行為是他內在狀態的展現,而什麼造成他的不安、不穩定,需要爸媽保持高度的敏感度,避免標籤化小孩。

照片出處:Pexels 攝影師:Taryn Elliot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gnes Yang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Agnes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13
海寧格:「我的責任並不是去改變他人的命運,我是跟隨心靈移動的帶領,做我該做的事,唯有當事人的心靈同意,我們才能幫得上忙。」 從去年疫情爆發到現在,停學不停課的政策,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逐漸邁上軌道!也因為這樣的上課型態,我可以參與孩子的學習更多,更理解他學習的狀態!
Thumbnail
2022/05/13
海寧格:「我的責任並不是去改變他人的命運,我是跟隨心靈移動的帶領,做我該做的事,唯有當事人的心靈同意,我們才能幫得上忙。」 從去年疫情爆發到現在,停學不停課的政策,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逐漸邁上軌道!也因為這樣的上課型態,我可以參與孩子的學習更多,更理解他學習的狀態!
Thumbnail
2022/05/09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Thumbnail
2022/05/09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她和婆婆、兒子之間的互動,我體驗到溝通的藝術! 她的寶貝和我家的寶貝一樣,都是屬於先天慢郎中型的孩子,遇到我們這種急驚風的媽媽,早上真的就想打仗,若有一天要不生氣真的是上帝恩典。碎念催促孩子的過程中,如又其他人,如婆婆、老公來參一腳,往往緩解問題的成分不大,火上加油則是多一些。
Thumbnail
2022/01/24
「我剛剛有傳訊息給妳,就是這件事。我剛確診!是肝癌末期。我本來想這輩子沒有遺憾了,所以不想治療了。但醫生希望我接受治療。治療的話可以活2-3年,沒有治療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震撼的消息,帶我進入時空迴廊,我與道別的連結。 攝影師:Ksenia Chernaya,連結:Pexels
Thumbnail
2022/01/24
「我剛剛有傳訊息給妳,就是這件事。我剛確診!是肝癌末期。我本來想這輩子沒有遺憾了,所以不想治療了。但醫生希望我接受治療。治療的話可以活2-3年,沒有治療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震撼的消息,帶我進入時空迴廊,我與道別的連結。 攝影師:Ksenia Chernaya,連結:Pexels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倘若我沒有生養過孩子,我不會知道無條件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更不會知道當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有多麼令自己感到可恨又可怖,回想育兒的前三年,幾乎是靠著意志力才能活過每一天,日日夜夜撐著快閉上的眼皮埋首於家務與育兒中,雖然不曾後悔生下孩子,但我深切地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感,雖明白孩子終究會長大,苦難也終將會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曾經有個個案來諮商時告訴我,他的焦慮來源就是他家的小朋友,小朋友大約1-2歲,正值好動愛玩,一發生事情又會哭的呼天搶地的階段。 那發生什麼事呢?從沒有人陪著他玩,或他要的玩具不給他,或是不想要吃飯,剛睡起來等都會,好像任何點小事沒有順他的意,他就用哭來表達抗議。然後照顧的過程就是在抱起他、安撫、眼神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當爸媽,每天都是一種練習。我們都在練習,如何成為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我們很常需要「等待」,等待小孩學會各種生活技能,但沒有人天生就擅長等待,「等待」需要很大的耐心跟毅力,而育兒、教養又很容易讓人喪失耐心與毅力,「學習等待」是當父母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當爸媽,每天都是一種練習。我們都在練習,如何成為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我們很常需要「等待」,等待小孩學會各種生活技能,但沒有人天生就擅長等待,「等待」需要很大的耐心跟毅力,而育兒、教養又很容易讓人喪失耐心與毅力,「學習等待」是當父母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慢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教養理念,但我花了很久才理解、才進入「慢養」的世界,即使許多時候,自己「急」的本性、社會的期待會將自己再拉回「趕、趕、趕」的世界裡。 我明白她的焦慮、不安很可能源自她出生時的「創傷」後,我面對她傷,便更加能夠做到「慢養」。
Thumbnail
「慢養」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教養理念,但我花了很久才理解、才進入「慢養」的世界,即使許多時候,自己「急」的本性、社會的期待會將自己再拉回「趕、趕、趕」的世界裡。 我明白她的焦慮、不安很可能源自她出生時的「創傷」後,我面對她傷,便更加能夠做到「慢養」。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早療評估流程早療之路(1):發現與面對,在此再附上以供參考。 流程大致整理如下: 從發現、面對、就醫到上課治療,是一條頗為漫長的路,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當父母的必須要陪著孩子走下去,要引領他們之前,得先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 「為什麼」這個詞,它一直在我腦海裡轉個不停。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早療評估流程早療之路(1):發現與面對,在此再附上以供參考。 流程大致整理如下: 從發現、面對、就醫到上課治療,是一條頗為漫長的路,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當父母的必須要陪著孩子走下去,要引領他們之前,得先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 「為什麼」這個詞,它一直在我腦海裡轉個不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