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具課程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才犯錯,而是在犯錯中學習更好。   教育孩子不能夠貪快,貪快會導致許多問題,比如吃飯要快變成喝牛奶,錯過訓練敏感期,習慣已經養成,就會懶得咬食物。孩子半夜不睡覺要調整喝奶的時間點,早上爬不起來要挖起來,慢慢讓他適應,中午再陪睡,長痛不如短痛,如果沒有調整,對以後的影響不好。孩子們如果沒有經過足夠爬的階段,貪快學走,感覺統合容易失調,肢體控制力較差易跌倒。如果孩子走一陣子就喊腿酸,更應該讓他多走路,因為肌耐力不夠。如果孩子跌倒,讓他自己承受,哭了不要馬上去抱起安慰,告訴他沒關係,自己站起來。民主尊重以及溺愛只在一線之間,要分辨清楚,要多看教養文章,思考如果自己遇到文章上的事情要怎麼面對。   也不要因自己的期盼而塑造操控一個人的人生,孩子在母腹中形成獨特性,生下後面臨的不同成長經驗,都應產生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從小就可以給幾個選項自己選擇,長大後的科系興趣也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否則選了沒興趣的科系,可能塑造對生活沒有熱忱的性格,嚴重一點可能找不到工作,習得性無助,產生心理疾病。所以從小就要操作教具,累積成功經驗,培養挫折忍受力及獨立自主的性格。   教具操作跟教具設計相關的原因是,知道教具目的及流程,才知道如何設計好教具。並且要觀察孩子,才能夠看得出來孩子在引領之下能力的提升,以及需要的調整。工作每一樣都不一樣,要學習輪流等待,三四個孩子都想做貼工,就要掌握班級控制的技巧,引導孩子去做其他工作。家家酒的教具如果限制人數兩個人,可以讓小朋友按定時器,時間到了就換人。孩子必須遵守遊戲規則,才能享有自由。 淑燕    老師說蒙氏老師入門比較難,至少要三年養成,浸泡在蒙氏的環境裡面,運用理論及所學習到的,對應到現場,不如所預期所預料的,再回到思考點,是自己本身對孩子的發展專業不夠,還是太高估孩子能力。傳統式的教學只要按表操課,是被動式學習,不用煩惱課程設計,不用自己編列,替代性高,擁有的僅僅只是和幼兒間的互動。蒙氏老師需要付出較多時間心力學習成長,但付出都會回饋在本身。一般人會想要自己的孩子三歲融入團體,四歲認知比別人更多,大班要能銜接國小,但其實重要的是學會,建立自信,而不在於教得很多。當孩子的優點變缺點,要回想當時孩子的優點是哪一些,身為老師可以想想所有孩子的優點有哪些。當愛越深,越會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們專業度要夠。   當在看老師示範教具流程時,連身為大人的我都可能需要重複看,何況是孩子呢?所以示範教具流程時一定要慢,清楚,並且要有耐心重複示範。感謝老師四堂課的教導,獲益良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晨光暖果醬nuan
13會員
37內容數
願改善人們的生活。 基督/關係/心理/進步。 嚐起來溫暖香甜的果醬, 裡面閃爍著基督的晨光。
晨光暖果醬nuan的其他內容
2024/05/01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2024/05/01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2024/05/01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2024/05/01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2024/05/01
  環境設計七要素:一、自由與開放:孩子應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操作的教具,除非能力還不足可讓他做前置的工作,而孩子自由選擇時能觀察到他們不同的特質,有些孩子就是喜歡車子,做車子視覺追蹤、不同的車子嵌圖、車子模型,有些孩子喜歡做要寫名字可以帶回家給家人看的讓自己有成就感,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日常生活類在家裡也
Thumbnail
2024/05/01
  環境設計七要素:一、自由與開放:孩子應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操作的教具,除非能力還不足可讓他做前置的工作,而孩子自由選擇時能觀察到他們不同的特質,有些孩子就是喜歡車子,做車子視覺追蹤、不同的車子嵌圖、車子模型,有些孩子喜歡做要寫名字可以帶回家給家人看的讓自己有成就感,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日常生活類在家裡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教養孩子是家長最大的課題之一。文章探討了適當的教養方式,強調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無論是閱讀還是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主張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Thumbnail
教養孩子是家長最大的課題之一。文章探討了適當的教養方式,強調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無論是閱讀還是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主張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大人比較有能力直接調整心情再開始工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前置作業做準備。幫助孩子自律的方法,包括提前預告和幫助孩子安定下來的技巧。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掌握時間,培養遵守行為規範和分配時間的能力。此外,也提供幫助孩子放鬆的呼吸練習。
Thumbnail
大人比較有能力直接調整心情再開始工作,然而這樣的能力對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前置作業做準備。幫助孩子自律的方法,包括提前預告和幫助孩子安定下來的技巧。這些方法可幫助孩子掌握時間,培養遵守行為規範和分配時間的能力。此外,也提供幫助孩子放鬆的呼吸練習。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上週寫了「關於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不要做的幾件事」,本文來寫寫「要做」的幾件事情。畢竟,「不要」是比較消極,「要做」會必要積極。 . 我個人覺得要做的事情友 1、要給孩子最後決定,聽聽他的想法 這點跟上一篇文章說不要幫孩子最決定,是一樣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決定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Thumbnail
時常聽到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小孩講一次兩次都無法改進缺點,甚至設定第三次講不聽就會直接打下去的規定,每次聽在我耳裡都為孩子感到心疼,忍不住告訴這些家長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可能是沒有「能力」做到,或是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持續執行,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打罵,而是去找出孩子做不到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