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不一定要熬成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家庭中的角色、功能在行之有年的狀態中,家庭成員之間會形成一種固定或習慣的互動模式;然而,當這樣行之有年的模式開始因著「另一個人」的加入而起變化時,便可能會讓原本在家裡固定擁有資源或權力的狀態產生波動。
比如「這個家是聽我的」便是意味著權力的表徵,若這個人剛好是婆婆的話,且婆婆平常的活動範圍多只有家裡的時候,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便隨時可能引發權力的爭奪;像是媳婦沒有按照婆婆的習慣,把盤子擺放在「本來的位置」,這個「本來的位置」裡有著在這個家裡,關於事情掌握權的宣示及捍衛,也就是這個家的規矩是我訂的、是我說了算;或是夫妻兩人跟公婆同住時,常常不在家、假日出門,雖然可能在媳婦進門前,兒子本來就很少待在家,但為了宣示這個家的主權與規矩,便可能會在夫妻倆要出門時,隨口說上一句:「又要出門啦!」,讓夫妻兩人可能又開始針對婆婆的言行開始互持己見。
而這些常讓媳婦想不通的小事,對於婆婆而言,可能包涵著對這個家的守成及付出,那是一種不容動搖的存在,也因此媳婦有時便會在這場無心捲入的權力保衛戰中滿身傷痕。這些,往往是旁人難以理解卻真實發生的暗潮洶湧,也常常是老公、另一半無法介入的可能主因。當成為媳婦時,有哪些方式可以讓我們在這場百年主題中,找到一個安放自己的空間呢?

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
亦即學習找出讓自己感到自在、舒適的心理位置,這個位置包含了在面對他人時種種可能浮現的心情,像是過程中被壓迫、被挑戰、不被尊重、委屈感…等等;倘若能將這些感受,試著區分出哪些是對方要我們感受到的、哪些是自己真正的情緒,進而明白哪些是對方需自己負責的,哪些是自己所能承擔的,在面對及釐清這些感受的當下,劃分出一條界線。當這條界線能夠在內心被建立起來,便能在面對外在衝擊時,長出支持自己的聲音與力量。

學習自己擦拭時代的眼淚
年長者與年輕輩因著時代環境的變動,各自面臨並承受著該時代的重量與期待,而這樣的重量與期待在不同時空背景下被迫放在一起看待的時候,落差、比較便會產生。因此,當我們被迫放在不同時代卻要求有同樣做法的時候,或許能夠在心裡、認知上,放進一個「我們各自面對著不同壓力與期待」的空間,因為在這個空間裡,彼此能夠試著理解身上各自的重擔及異同,也就不用為了爭一口氣,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而導致兩敗俱傷。

媳婦不一定要熬成婆
關於婆媳問題,多少會牽涉到傳宗接代的主題,或是媳婦一定要走過婆婆的那些路才能成為婆婆,甚至有著媳婦該是什麼樣、婆婆可以怎麼樣的傳統框架;然而,依著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整體環境結構的變化,許多傳統框架正不斷地在瓦解或進化,此時若與另一半進行溝通找出如何因應的共識與平衡點,以及調整自身對於婚姻的看法及經營方式,可以成為支持自己選擇與決定的力量。

使用資源幫助自己
有些時候,我們總期待著時間能幫我們解決問題;然而,時間往往能夠解決的不是問題,而是麻醉或麻木了我們對生活或自身的感受。因此,若是長期被困在婆媳問題的處境而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不妨使用專業資源來幫助自己,這份幫助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有一個空間與時間得以跟專業人員,共同思考我們在之中的處境以及其他可能。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好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記得有次帶領悲傷輔導團體,有個成員在過程中問:「老師,悲傷到底什麼時候才算結束?」 我記得,當時先詢問了其他成員對這題的看法;其他成員紛紛搖頭,表示不知道,或是沒想法。 於是,我再問:「那你們什麼時候會感覺到自己的難過?或是覺得有悲傷的感覺?」 成員們一一地回應。 成員們再次一一地分享。
俗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句話,不曉得刻劃在多少人心中,以致變成了某些大人們的萬用擋箭牌。 慢慢地,孩子會越來越否定自己的存在:「我不在,是否對大人來說比較好?」 慢慢地,孩子會懷疑自己的存在:「我是不是不該活在這世上?」 於是,孩子開始不回應了;對於父母親的任何作為與情緒,都沒有感覺了。
過年期間,習慣來摸個幾手、試個手氣。 也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到一些人性的微妙狀態 #到底是想贏 #還是想證明自己不會輸 在牌桌上,可以觀察到,會一直輸下去的人 ,似乎有個很明顯的氛圍,就是越打越生氣、越生氣就越打不好,越打不好就越想贏! #兩者的心態對自己產生不一樣的認同
倘若孩子在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教育,或應對思考的空間相對侷限時;這時,孩子們的困境可能就會出現了。 而這樣的困境裡,便有了一個讓我們這些大人可以進一步省思的空間:「我們是如何用著自己,去影響或教育我們的孩子?」
記得有次帶領悲傷輔導團體,有個成員在過程中問:「老師,悲傷到底什麼時候才算結束?」 我記得,當時先詢問了其他成員對這題的看法;其他成員紛紛搖頭,表示不知道,或是沒想法。 於是,我再問:「那你們什麼時候會感覺到自己的難過?或是覺得有悲傷的感覺?」 成員們一一地回應。 成員們再次一一地分享。
俗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句話,不曉得刻劃在多少人心中,以致變成了某些大人們的萬用擋箭牌。 慢慢地,孩子會越來越否定自己的存在:「我不在,是否對大人來說比較好?」 慢慢地,孩子會懷疑自己的存在:「我是不是不該活在這世上?」 於是,孩子開始不回應了;對於父母親的任何作為與情緒,都沒有感覺了。
過年期間,習慣來摸個幾手、試個手氣。 也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到一些人性的微妙狀態 #到底是想贏 #還是想證明自己不會輸 在牌桌上,可以觀察到,會一直輸下去的人 ,似乎有個很明顯的氛圍,就是越打越生氣、越生氣就越打不好,越打不好就越想贏! #兩者的心態對自己產生不一樣的認同
倘若孩子在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教育,或應對思考的空間相對侷限時;這時,孩子們的困境可能就會出現了。 而這樣的困境裡,便有了一個讓我們這些大人可以進一步省思的空間:「我們是如何用著自己,去影響或教育我們的孩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看完昨天《如何當公婆》一文,你或許覺得有點太過了,把親情弄得提心吊膽的,有必要嗎?如果你有此問,那麼你可能沒看過網上盛傳的《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以及《婆婆給鎴婦的一封信》(我把網址放在下面,請參閱) 界線要畫清 媳婦結婚後住進公婆家,然後呢?因為界線沒有畫清楚,權利義務沒有訂明白,結
前言 手機訊息經常出現"媳婦"議題,不是媳婦抱怨在家不受尊重,承擔所有家務,還得經常蒙受指責和喝斥,快要承受不下去了;就是婆婆抱怨媳婦懶,不愛乾淨,不知孝順等等,如果加上姑姑輩的說詞就更加熱鬧了。問題是:在以往父權當道時,小媳婦嫁入婆家,沒有經濟能力,加上顏面問題,加上以往的禮教文化,因此嫁人就像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Thumbnail
婚姻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而伴隨而來的婆家或娘家問題,一直都是讓很多夫妻頭痛的話題。婆家好或是娘家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間。 首先,可能讓大多數媳婦聞風喪膽的婆家問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看完昨天《如何當公婆》一文,你或許覺得有點太過了,把親情弄得提心吊膽的,有必要嗎?如果你有此問,那麼你可能沒看過網上盛傳的《媳婦寫給婆婆的一封信》,以及《婆婆給鎴婦的一封信》(我把網址放在下面,請參閱) 界線要畫清 媳婦結婚後住進公婆家,然後呢?因為界線沒有畫清楚,權利義務沒有訂明白,結
前言 手機訊息經常出現"媳婦"議題,不是媳婦抱怨在家不受尊重,承擔所有家務,還得經常蒙受指責和喝斥,快要承受不下去了;就是婆婆抱怨媳婦懶,不愛乾淨,不知孝順等等,如果加上姑姑輩的說詞就更加熱鬧了。問題是:在以往父權當道時,小媳婦嫁入婆家,沒有經濟能力,加上顏面問題,加上以往的禮教文化,因此嫁人就像
Thumbnail
婚姻不僅是伴侶之間的情感投資,也常面臨與婆婆的矛盾。這些矛盾源於生活與價值觀的差異,女性常在婆媳衝突中感到自我否定。解決婆媳問題的關鍵在於堅守自我尊重,勇敢與伴侶溝通,共同維護婚姻的幸福。無論選擇何種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內心平靜與幸福。
Thumbnail
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婦面臨的重要抉擇。雖然與公婆同住可能帶來一些方便,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安排常常會導致家庭角色混淆和自主性受限,進而引發摩擦和矛盾。為了維持婚姻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婚後保持獨立的生活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Thumbnail
婆媳相處一直是家庭中的熱門話題,但抱怨無助於解決問題。正確的溝通才是正解
Thumbnail
幾年前,小惠的婆婆搬來同住後,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就消失了。小惠常常悶悶不樂,她在逼問下透露:「婆婆經常在娘家媽媽或外人面前抱怨,如說都是先生在煮飯,這根本不是事實。類似被扭曲的事實,身為晚輩的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明明如果小惠沒加班,就趕忙回家做飯,家務事也未懈怠。然而,她的付出似乎從未得到婆婆的
Thumbnail
當女性搬進婆家後,要面對的挑戰超過我們的想像。生活比想像中更加不便,甚至帶來更多的壓力。分享在婆家感受有些誇大,但卻是真實的感受。衣帽間、倉庫、廚房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家庭和個人空間的重要性。希望有相同經驗的人不會孤單,直到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搬出去!
Thumbnail
也許上一輩仍然比較傳統的觀念,所以有不少媳婦住進婆家,然後默默忍受、委屈求全,等到媳婦熬成婆便想把那一套觀念套進新媳婦身上,卻不知道時代在變、觀念也在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願意遵循上一代的觀念.....
Thumbnail
婆媳關係,真的是長久以來屬於女性間最難的一項考題,特別是對已婚女性來說,要跟男方媽媽用什麼相處方式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套固定模式供參考,所以真的很考驗自身的智慧、修養及伴侶的態度。雖然之前有分享過一篇婆媳文化,但婚後生活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有所體悟......
Thumbnail
婚姻是一生一次的大事,而伴隨而來的婆家或娘家問題,一直都是讓很多夫妻頭痛的話題。婆家好或是娘家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空間。 首先,可能讓大多數媳婦聞風喪膽的婆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