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景氣循環的投機 元大金為首的證券業後勢

    整個2021年在同學會公開了三波證券業的個人操作。第一波開始於2020年12月底,結束於2021年農曆過年前。第二波開始於2021年3月初,結束於5月大殺盤前夕,元大金的出清。第三波則開始於6月初公告5月自結後,專注於福邦證的操作,結束於8月初公告7月的營收突襲,不完美的結束。
    從事後復盤看出,前兩波無腦操作證券股幾乎都能輕鬆賺,但是第二波元大金高點出清後,去年下半年到目前整個族群的表現,強弱分明,幾乎只有福邦證獨強,元大金群益證逐漸死魚化,其他自營佔大比例的獨立券商普遍都有大幅度的回檔,這是為何?
    2022年有無可能開始第四波投機?能開始放心操作的條件為何?如果整體族群都不會再操作,有沒有特別一點的個股能從族群獨立出來觀察的可能性?
    以下復盤跟未來應對說明:
    1.為何去年三波之後,未再碰證券股?
    因為證券業是標準的景氣循環股,而且目前還是處在循環期很長的情況,在台股高檔,一步一步的確認大盤盤勢後,才能去碰,否則很可能一套就十幾年。
    第一波始於確認站穩萬四,第二波始於確認突破萬六,第三波始於確認指數尚能在高檔震盪,偏於個股福邦證極優的預期條件操作。之後便是去年第四季對大盤戒慎恐懼的開始,因此未再著墨。
    2.大盤的指數位階,您可以不精確的把它當成證券業的產業景氣循環報價,只是有別於大部份的景氣循環產業,股價高點往往出現在產品報價高點之前。證券業的每一波指數報價高點後,才會慢慢隨著指數對該月證券股自結獲利實際貢獻的公告確認後,股價才會有明顯走勢。
    所以去年一直強調,不用事先去猜指數變化來操作證券股,而是確認指數位階變化後,再來決定操作,都不會太晚。
    如果具備能高準確度事先判斷指數變化的能力,操作的不該是證券股,而應該是直接去操作指數才對,回饋才大。
    3.指數變化的影響也因為各券商的業務偏重性質不一,所以實際還要各別看。
    自營比重偏高的那幾家,在2020年底到2021年上半年,低價庫存幾乎都賣光了,之後指數震盪,股市自營操作難度變高,我們就能預期這些個股的獲利跟股價,下半年不會有太多表現,這也是這幾檔都有明顯回跌幅度的主因。
    以經紀業務為主的元大金跟群益證,雖然指數仍在高檔震盪,股市交易量能基本上能維持,但指數遲遲無法進入下一個位階萬九,就失去了獲利動能成長的想像空間,股價隨著指數在一定區間搖擺死魚化,也是正常。
    至於下半年成為黑馬的福邦證,就算指數高檔震盪,但業務偏重承銷跟股務代理的穩定收入,較不考慮股市量能跟直接面對位階變化的影響。第三波主攻於此的原因在於承銷案件進度的掌握,雖然後來因為營收突襲,風格保守的風險考量決定退出,但事後看,福邦證還是有按照預期去收入那些承銷案子的獲利而讓股價隨著獲利逐漸入帳而獨強過高。
    重點是,今年2022年之後呢?
    按照上面的思考邏輯,我們就能再得出下面的應對策略:
    1.雖然目前對於正式升息後的指數變化很保守,暫時不去做中短線的投機,但還是可以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跟立場觀察指數,未來如果指數真還能出乎意料的站上萬九,進到下一個位階,當然就得再重新評估第四波操作證券族群的可能性。
    2.指數若回跌,確認破萬七,個人會建議還持有證券股部位的人,不管是經紀業務為主的元大金群益證尤其是自營為主的其他小券商,都該有停利或停損的心理事先建設。
    至於福邦證,雖然承銷跟股代業務不直接面對指數變化,但間接影響絕對還是有,因為整體市況會影響企業IPO以及SPO的積極度,券商端則會面對案件的品質變化,包括案件成敗跟造勢造市難易度的挑戰。所以去年的獲利已經反應在股價獨強上,今年的走勢,建議還持有的人除了考量整體市況以外,務必先把今年承銷案件的進度跟案件品質搞清楚。
    3.但如果破了萬七之後,指數未來面臨長線開始走空的格局時,個人判斷會出現一個特別的角度去切入某些證券業個股做投機,希望不會,但萬一大盤走到那步,在有相當把握時,請注意個人的特別角度分享,目前就先賣個關子。
    2022 02 11 AM11:50
    寫於不用看盤的午餐之前。
    有點意外的眾多支持,最近有空就多寫幾篇復盤跟未來應對策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