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冠狀病毒疫情開始,先是於2020年初武漢建立方艙醫院並封城,過了一陣子到該年二月中下旬開始伊朗、北義大利一直到整個西北歐,美洲大陸紛紛開始傳出大規模疫情,住院病患多到病患坐椅子戴呼吸器,甚至躺在地上。到後來疫歿患者的遺體甚至堆滿醫院的太平間,要動用貨櫃存放,在紐約的一座島上將遺體埋入一片歷史悠久的萬人塚,這些原僅止於古文中記載,與災難戰爭電影中的地獄場景在現實世界中上演。
後來在2020年底開始緊急研發出來的疫苗正式逐步於各國施打,去年夏天歐美等先進國家的疫情總算逐漸趨緩了,為了因封鎖而受創的第三級產業也放寬防疫限制。然而好景不常,到了去年秋末omicron變種病毒又開始肆虐世界各國,連打過三劑疫苗也難逃被傳染的命運,加護病房又滿床,似乎又回到原點,一切都徒勞無功,大家都想問到底該如何是好。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眾所皆知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而RNA病毒除了冠狀病毒外,還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以及人們聞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與HIV(愛滋病病原),以上這些病毒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RNA在轉錄複製的過程中極度不穩定,非常容易出錯,而一旦在複製過程發生錯,之後的轉譯(利用RNA製造胺基酸)也受到影響,而胺基酸又會構成各式各樣的蛋白質,那這又跟病原體有什麼關係呢?
RNA病毒的分類和複製簡圖
其實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包括病毒在內的病原體很大一部分是仰賴對病原體表面抗原(病原體本身的蛋白結構)的辨認而進行免疫反應,而病原一旦發生上述之突變,進而改變抗原,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無法辨認出病原而使得免疫反應難以發生,容易再度感染。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有些讀者會想要問幾十年來世界各國投入非常龐大的資金進行生物科技的研究,照理來講對抗病原應該不是問題了嗎?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事實上,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生命的複雜度遠超原先預期,難以用傳統的物理與化學可以用相對「簡潔」的公式描述影響要素之間的關係與最終結果,也就是根本無法預測生物體的反應會是如何。以致於生命科學長期都處在原始的依靠大量實驗蒐集資料的階段,教科書中對生命現象的運作僅止於對現象與過程的描述,對於詳細的機制著墨甚少,更遑論製造出有功能的人工器官與人工生命。(其實近來學界已逐漸發現生命背後所操縱的力量,可參考前篇文章,但似乎更加確信要達到控制生命的目標似乎更為遙遠)
其實不只生命科學,在其他領域也有類似的現象,知道愈多,發現未知反而更多,而且目標更難以達成,某種程度是否反映人類其實還是離真正的萬物之靈仍非常遙遠,也或許包括人類超乎其他物種的思考能力其實也是宇宙萬物中的一環呢?
大家也可以好好思考人類社會從戰後的人定勝天與科技萬能論到上世紀末的永續發展論的轉變的背後,會不會代表著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人類科技仍服膺於宇宙運行的定律之下,而非創造者,甚至代表前沿發展遇到了菁英人士對社會大眾說不出口的殘酷事實,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早年報紙對未來科技的樂觀預測,各位可以好好檢視到底實現多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代的生物學研究進展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呼吸作用,就涉及到如此繁複的過程,且涉及粒線體內外的移動,況且呼吸作用只是眾多生化反應中的其中一個,生物體堪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包括舊大陸上的兩河流域、波斯、印度、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內陸,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國林立,就算有統一的大帝國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是常態,通常都是某個打仗能力特別強的團體四處征服,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到原本小國林立的狀態。
上週我們談到當前產業技術的複雜性已經深刻影響社會運作,同時也因為高昂的維護成本令科技再更上一層樓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那還有再往上發展的空間嗎? 照理來說,頁岩油的開採不就代表人類又找到新的石化燃料來源,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嗎?但,這個喜訊的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的隱憂。
上週我們談到當今的尖端知識已經非常複雜抽象,即便是那些天才也必須窮盡一生的精力去鑽研,說到這很多人會認為技術的實踐並不需要如此高深的知識啊。其實這也不能說錯,只是技術發展也是有他要面對的課題,以下詳述之: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呢?下週我們再來聊。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令這數十年來科技發展逐漸放緩腳步呢? 上述報導中幾個年邁的科學家畢生都在研究有限單群分類的證明,而有限單全分類主要是各種群論的大統整,何謂群論?首先來介紹群,「群」在數學上主要是一種對稱的概念,群公理所述的四個性質為: 1.封閉性:對於所有G中a, b,運算a·b的結果也在G中。
近代的生物學研究進展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僅僅是一個呼吸作用,就涉及到如此繁複的過程,且涉及粒線體內外的移動,況且呼吸作用只是眾多生化反應中的其中一個,生物體堪稱是一個複雜的化學工廠一點也不為過。
相較於中國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除了幾個特殊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維持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官僚統治方式,歐洲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後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大一統的環境,那是什麼因素造就兩者間的差異呢? 羅馬帝國靠地中海航運維繫 中世紀及其之後的歐洲世界 那為什麼中國做得到,歐洲卻是困難重重呢? 關鍵原因仍然出在河流上
綜觀世界各國的歷史,包括舊大陸上的兩河流域、波斯、印度、地中海沿岸與歐洲內陸,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國林立,就算有統一的大帝國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是常態,通常都是某個打仗能力特別強的團體四處征服,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復到原本小國林立的狀態。
上週我們談到當前產業技術的複雜性已經深刻影響社會運作,同時也因為高昂的維護成本令科技再更上一層樓的門檻也越來越高,那還有再往上發展的空間嗎? 照理來說,頁岩油的開採不就代表人類又找到新的石化燃料來源,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嗎?但,這個喜訊的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的隱憂。
上週我們談到當今的尖端知識已經非常複雜抽象,即便是那些天才也必須窮盡一生的精力去鑽研,說到這很多人會認為技術的實踐並不需要如此高深的知識啊。其實這也不能說錯,只是技術發展也是有他要面對的課題,以下詳述之: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當前的困境呢?下週我們再來聊。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令這數十年來科技發展逐漸放緩腳步呢? 上述報導中幾個年邁的科學家畢生都在研究有限單群分類的證明,而有限單全分類主要是各種群論的大統整,何謂群論?首先來介紹群,「群」在數學上主要是一種對稱的概念,群公理所述的四個性質為: 1.封閉性:對於所有G中a, b,運算a·b的結果也在G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過去科學說: 身體自製的流氓抗體是新冠重症原因之一; 現在,《自然》在2024年的6月13日說: 流氓抗體可能導致長新冠。台灣此刻又進入新冠夏季波,感染新冠後產生的自身抗體,還會耍流氓,不僅可能造成重症,也可能長期的胡攪蠻纏的糾纏3年以上,要嘛糊里糊涂的長新冠腦霧,要嘛。。。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會讓人生病的病毒與細菌。而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屬於病毒的一種,究竟病毒是甚麼?與細菌又有甚麼不同?今天一次告訴你!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過去科學說: 身體自製的流氓抗體是新冠重症原因之一; 現在,《自然》在2024年的6月13日說: 流氓抗體可能導致長新冠。台灣此刻又進入新冠夏季波,感染新冠後產生的自身抗體,還會耍流氓,不僅可能造成重症,也可能長期的胡攪蠻纏的糾纏3年以上,要嘛糊里糊涂的長新冠腦霧,要嘛。。。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會讓人生病的病毒與細菌。而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屬於病毒的一種,究竟病毒是甚麼?與細菌又有甚麼不同?今天一次告訴你!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