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有感

    從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冠狀病毒疫情開始,先是於2020年初武漢建立方艙醫院並封城,過了一陣子到該年二月中下旬開始伊朗、北義大利一直到整個西北歐,美洲大陸紛紛開始傳出大規模疫情,住院病患多到病患坐椅子戴呼吸器,甚至躺在地上。到後來疫歿患者的遺體甚至堆滿醫院的太平間,要動用貨櫃存放,在紐約的一座島上將遺體埋入一片歷史悠久的萬人塚,這些原僅止於古文中記載,與災難戰爭電影中的地獄場景在現實世界中上演。
    後來在2020年底開始緊急研發出來的疫苗正式逐步於各國施打,去年夏天歐美等先進國家的疫情總算逐漸趨緩了,為了因封鎖而受創的第三級產業也放寬防疫限制。然而好景不常,到了去年秋末omicron變種病毒又開始肆虐世界各國,連打過三劑疫苗也難逃被傳染的命運,加護病房又滿床,似乎又回到原點,一切都徒勞無功,大家都想問到底該如何是好。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眾所皆知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而RNA病毒除了冠狀病毒外,還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以及人們聞之色變的伊波拉病毒與HIV(愛滋病病原),以上這些病毒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RNA在轉錄複製的過程中極度不穩定,非常容易出錯,而一旦在複製過程發生錯,之後的轉譯(利用RNA製造胺基酸)也受到影響,而胺基酸又會構成各式各樣的蛋白質,那這又跟病原體有什麼關係呢?
    RNA病毒的分類和複製簡圖
    RNA病毒的分類和複製簡圖
    其實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包括病毒在內的病原體很大一部分是仰賴對病原體表面抗原(病原體本身的蛋白結構)的辨認而進行免疫反應,而病原一旦發生上述之突變,進而改變抗原,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無法辨認出病原而使得免疫反應難以發生,容易再度感染。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有些讀者會想要問幾十年來世界各國投入非常龐大的資金進行生物科技的研究,照理來講對抗病原應該不是問題了嗎?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事實上,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生命的複雜度遠超原先預期,難以用傳統的物理與化學可以用相對「簡潔」的公式描述影響要素之間的關係與最終結果,也就是根本無法預測生物體的反應會是如何。以致於生命科學長期都處在原始的依靠大量實驗蒐集資料的階段,教科書中對生命現象的運作僅止於對現象與過程的描述,對於詳細的機制著墨甚少,更遑論製造出有功能的人工器官與人工生命。(其實近來學界已逐漸發現生命背後所操縱的力量,可參考前篇文章,但似乎更加確信要達到控制生命的目標似乎更為遙遠)
    其實不只生命科學,在其他領域也有類似的現象,知道愈多,發現未知反而更多,而且目標更難以達成,某種程度是否反映人類其實還是離真正的萬物之靈仍非常遙遠,也或許包括人類超乎其他物種的思考能力其實也是宇宙萬物中的一環呢?
    大家也可以好好思考人類社會從戰後的人定勝天與科技萬能論到上世紀末的永續發展論的轉變的背後,會不會代表著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人類科技仍服膺於宇宙運行的定律之下,而非創造者,甚至代表前沿發展遇到了菁英人士對社會大眾說不出口的殘酷事實,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早年報紙對未來科技的樂觀預測,各位可以好好檢視到底實現多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